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8198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绪论一微生物的 种类 与分布1. 非细胞型微生物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2.特点:无典型细胞构造,无能量产生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核酸类型为DNA 或 RNA。代表生物: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核呈环状裸DNA 团块,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 和 RNA 同时存在。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代表生物:分古生菌和细菌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代表生物: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2、。4.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 中的微生物最多。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一般以 微米 m为单位;按期外形区分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二、细菌的根本构造: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细胞壁: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用革兰染色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 G+染成紫色 菌和 革兰阴性 G-染成红色 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但分别拥有各自的特殊组分。1肽聚糖 :是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

3、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 或胞壁质 。G+菌的肽聚糖由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局部组成,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局部组成。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1,4 糖苷键溶菌酶作用点联结而成。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五肽交联桥:青霉素的作用点,所以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G+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G+主要成分和磷壁酸特有成分还有少数是磷壁醛酸。磷壁酸具有抗原性及黏附素活性,具有黏附作用,与细胞的致病性有关。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G-细菌细胞壁较薄,除了肽聚糖 以外,还有 外膜G-主要成

4、分,外膜由 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三局部组成。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的是脂多糖 LPS。LPS由脂质 A、核心多糖 和特异多糖 三局部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 。脂质 A:i. 不同种属细菌的脂质 A 骨架根本一致ii. 脂质 A 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iii. 耐热,毒性反响为发热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一样特异多糖:是 G-的菌体抗原 O 抗原,具有种特异性。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问答题。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L-型特点: 高度多形性,大多为 G-菌;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油煎蛋样菌

5、落27 天后某些 L 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临床检验时需注意考虑是否是细菌L 型感染去除诱发因素后,有些L 型可以回复为原菌2. 细胞质:( 1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闭合的环状双股DNA 组成。质粒的特点:i. 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ii. 能自行复制;iii. 可丧失,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iv. 能通过接合或传导作用等传递给其他细菌;【F 质粒:制造性菌毛;R 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形成;Vi 质粒:参与细菌毒力;Col 质粒:大肠菌素】三、细菌的特殊构造:荚膜,鞭毛,菌毛,芽孢。1. 荚膜:1 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

6、黏液性物质。厚度0.2 m 时,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厚度0.2 m 者称为微荚膜。( 2功能:i. 抗吞噬作用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ii. 抗有害病毒的损伤作用:抵抗体液因子的杀菌作用iii. 必要时提供细菌代谢时所需的水分iv. 黏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黏连,也可黏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外表,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 变异链球菌依靠荚膜将其固定在牙齿外表,利用口腔中的蔗糖产生大量的乳酸,积聚在附着部位形成生物被膜,导致牙齿珐琅质的破坏,发生龋齿。v. 有抗原性,也可用于细菌的鉴定与分析。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2. 鞭毛: 1 定义:某些细菌外表附着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鞭毛长

7、5 20m,直径 12 30nm( 2 功能:i. 细菌的运动器官;ii.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iii.具有抗原性H 抗原:各菌种的鞭毛蛋白构造不同,具有高度的抗原性,称为抗原;iv.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可用以鉴定细菌和进展细菌分类。鞭毛H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3. 菌毛:( 1 定义: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外表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必须用 电子显微镜 观察。( 2 功能及分类:菌毛的种类功能普通菌毛黏附;致病性 F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遗传物质的传递,与其变异有关4. 芽孢:( 1定义:某些细菌在一

8、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 G+菌。( 2形成:芽胞基因遗传因素体外环境因素:在动物体外对细菌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形成( 3发芽:环境适宜时,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发芽也生成一个菌体,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只是细菌为了生存的休眠形式,称为休眠体。未形成芽孢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称为繁殖体。( 4功能和医学意义:i. 抵抗力强,可以帮助细菌渡过不良环境。原因:含水量少,蛋白质不易受热变性多层致密厚膜构造,理化因素不易透入芽孢的核心和皮质中含有吡啶二羧酸,与钙生成的盐能提高芽孢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ii. 进展消毒灭菌时,以

9、芽胞是否被杀死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压力蒸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汽灭菌法。iii. 鉴别细菌。iv. 细胞芽孢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细菌的芽孢并不直接引起疾病,仅当芽孢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三、革兰染色的意义:( 1 将细菌区分为革兰阳性、革兰阴性两大类,有助于细菌的鉴别诊断。( 2 选择药物 :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3 研究细菌的致病性:一般革兰阳性菌外毒素致病,革兰阴性菌内外毒素致病。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的营养物质: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二、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型、异养型。所有的

10、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局部属寄生菌。所有的自养菌都不治病。三、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1. 营养物质2. 氢离子浓度 (pH):多数细菌生长的pH X围是 6.0 8.0;多数病原菌最适pH 为 7.2 7.63. 温度:( 1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 2嗜温菌:最适为 2040( 3嗜热菌:最适为 5060 4多数病原菌最适37(属于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人的体温)4. 气体( 1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2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O2 对其有害( 3兼性厌氧菌: 大多数病原菌( 4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CO2 对细菌的生长也很重要。大局部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5.

11、 渗透压四、细菌的生长繁殖: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 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展无性繁殖2.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但结核杆菌的生长速度很慢3.根据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四期: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其中对数期 又称指数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比较典型,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响、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五、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响。表示产酸产气+表示产酸表示不反响1. 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与非致病菌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专业资料整理WO

12、RD格式葡萄糖+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乳 糖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2. IMViC 试验:吲哚 I、甲基红 M、 VP(V)、枸橼酸盐利用 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 IMViC 试验。大肠杆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杆菌那么为“+六、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以及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有害: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响的物质。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2. 毒素与侵袭性酶有害 :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外毒素: G菌和少数 G菌产生的蛋白质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3. 色素:某些细菌能够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4. 抗生素有益5. 细菌素有益6. 维生素有益七、培养基: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在其中可以自由游动,沿穿刺线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 无鞭毛细菌只能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可以用来做动力实验。八、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2. 消毒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