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摘抄15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79334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言名句摘抄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名言名句摘抄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名言名句摘抄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名言名句摘抄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名言名句摘抄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言名句摘抄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言名句摘抄15篇(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言名句摘抄15篇名言名句摘抄15篇名言名句摘抄(1)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缺乏,羡他蝴蝶宿深枝。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1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 “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1新着雨、花

2、待放2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观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烘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才着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着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首先看郑诗,“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

3、莫愁女为观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烘托海棠的特点。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是“慵懒,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是“慵懒,“画蛾眉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新着雨、花待放 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观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烘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

4、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句与把握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把握其性格、情感、心理等形象特征。此题中颔联抓住了海棠颜色和形态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与鉴赏诗歌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本题形式是比拟诗歌题不同处,可以考虑手法,情感态度方面。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陈与义新诗满眼不

5、能裁, 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释】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撤职而出监陈留酒税。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答案】 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呼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叹)。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解析】【分析】1此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

6、出诗句来。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假设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叙述。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照应。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叹。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慨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

7、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照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叹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故答案为: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呼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叹)。 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

8、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根底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呼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诗叙述的诗人情感有: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示儿袁

9、枚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注释】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买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B.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C.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快乐。D.诗歌首尾联均以表达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

10、体诗意仍较为浅显。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倡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倡议?请简要概括分析。【答案】 1B2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解析】【分析】1B项,“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曲解文意,“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住,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强调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

11、每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而所创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让他们要记住,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袁枚强调的诗的“新也就是强调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便是新诗。这一切都在说明袁枚激励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沛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故答案为:B; 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创作

12、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 【点评】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波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叙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13、题干的要求,如此题“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倡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倡议?请简要概括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1以下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陆诗首联两

14、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叙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陆诗“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C.陆游写此诗正罢官闲居在家。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D.陆诗以游村贯通,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2两首诗都写了“社日这古老的乡土风俗,但在描写手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C2陆诗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社日的景象。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展现了社日的喜庆热闹。王诗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写社日。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表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解析】【分析】1C项,“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错误,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但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丢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