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77972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疖、疖病、痈,怎么治疗? 疖、疖病: 在毛囊及其毛囊周围的急性化脓性且常伴坏死性炎症称为“疖”, 疖也叫火疖子,疖疮,通常仅单个发生,多发性且反复发作的疖则称为“疖病”。 即指多发性疖肿,不但是指疖子数目多.而且是这个疖子刚好,那个疖子又生出来了,疖肿此起被伏、反复发生,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不愈。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也有少数为表皮葡萄球菌。引起致病菌入侵的条件很多,如皮肤有擦伤、搔抓伤,患有痱子、湿疹、皮炎、瘙痒症等疾病均易使病菌入侵,皮脂溢出也可成为其诱因。此外,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者以及免疫缺陷者,都易并发疖。对于疖病患者,其鼻腔或

2、肛周常带有葡萄球菌,而作为其感染复发的来源。火疖子的好发部位是颜面、颈部、背部、臀部等处,也可发生于鼻孔、外耳道及上唇。火疖子的表现如上图所示,病变初期只是在皮肤上起一个小红疙瘩(毛囊性丘疹),像绿豆或黄豆样大,常常有一根毛发或汗毛穿过。两三天后周围皮肤肿胀成为硬块,表面紧张发红.局部会有跳疼(群众称之为跳脓),之后疖子的顶端逐渐变软出现白色或黄色脓点,脓点变大后可成为“脓塞子”。皮肤破溃沉出脓血后.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患处愈后可遗留一个小瘢痕。如果疖情严重,可引起全身发烧或淋巴结肿大。值得注意的是生于面部,特别是生于以鼻根部和2个口角做点组成的三角形区域(人们常称之为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

3、疖子(痈等)。应当强调切忌搔抓,更不能用手去挤压,严禁使用挑、刺等方法,因为此处有很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并且和颅内血管相通,很容易把病菌挤入血管,随血流扩散至全身,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甚至发生脑脓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己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而又久久不溃破时,才允许在尽可能小的创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以利引流。 疖的饮食与调养:(1)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及清凉食品,如绿豆从绿豆芽、马齿此、藕、梨、西瓜等.以利于清热解毒,促进康复。(2)在疖肿初期,忌食油腻和辛辣之物。在疖肿初期和发展阶段,如多吃猪肥肉、午肥肉、动物内脏等。可助热生火,使汗腺分泌旺

4、盛顺加重病情。疖肿音,尤其是素体湿热蛮盛、嗜食辛辣之品者,如仍多吃辣椒、辣椒油、咖啡、芥末、大蒜、蒜苗、韭菜、葱、姜等,会火上浇油,使热毒缠身、炎症扩散而加重病情。(3)疖肿初期和发展期,忌海鲜品和烟洒。如海虾、梭子蟹、带色、鲍鱼、牡蛎、海米、蛤蜊等多属发物,吃后可使疖肿症状加重.不利于炎症消退,故应忌食。烟酒可引起血管痉挛,影响血液循环、助湿生热等作用,可加重疖肿的局部和全身症状,故应忌用。(4)忌过量食甜食。肥胖之人素体湿热内蕴,易发疖肿;糖尿病病人,特别是严重者,易并发疖病。对于这两类疖肿者,如果仍过量食用甜食,不仅使人进一步肥胖,还可加重糖尿病,故应忌用甜食。 疖患者的日常护理:(1)

5、疖肿患者.尤其是疖病者,多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忌剧烈活动,以减少细菌毒素扩散,以免加重全身症状。(2)在疖肿的恢复期,气血调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烦躁不安、紧张不宁,特别是暴怒伤肝,会致肝火上逆、气血逆乱,可使已逐渐愈合的疮口发炎,导致伤口经久不愈。在疖肿的恢复期,一般患者体质和抗病力均较差,易受风寒毒邪入侵;一旦外感风寒,易造成营卫不远、邪热壅聚、经络不通,使局部血运不佳,则使疮口小易愈合。(3)在疖肿外用散剂药物涂敷时,应防止药物干燥脱落,应在用药期间随时加以湿润,以保持药效。行肿成脓者,应请专科医生切开引流,并保持疮面清洁;患者切勿自行操作,以免脓液排出不畅而加重病

6、情。(4)疖与疖病发作期,应忌用温热补养类中药,如人参,鹿茸、附子、肉桂等,以免助火生热,使病情加重。(5)疖病反复发作者,应寻找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不得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炎症扩散,使病情迁延不愈。对疖病反复发作者,应排除糖尿病、肾炎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如一旦发生据尿病等,应首先控制原发病,就能控制疗病反复发作。 生活起居要点:(1)注意个人卫生,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服穿得宽松些,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及抵抗力。避免同疖病患者密切接触,手巾、衣服等物品不要和别人公用,患者换下的敷料必须彻底销毁,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局部避免积压。可按如下方法保持局部卫生:患者每日淋浴

7、或洗头一次,剪短指甲,因职业关系皮肤附件发生浸渍和毛孔封闭时要及时清洁;每日鼻前庭涂敷抗生素软膏;注意保护已出现的浅表外伤,用过的器具要彻底消毒。毛巾、浴衣、被单、衣物应分开使用,经常更换井用开水烫洗,用手纸代替手帕。(2)应注意锻炼,对于老年体弱者应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可防止疖病的发生。(3)头面部疖肿患者,切忌随意挤压、强抓、碰撞疖肿.特别是鼻唇沟、鼻翼旁、上唇间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以免引起炎症扩散,导致严重的并发症。(4)疖病反复发作者,应定期检查血糠及尿蛋白等,以便尽早发现原发疾病。此外可用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疫苗作皮下或肌内注射。 疖的预防与治疗:预防疖子主要是从2个方面做起:一是

8、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澡,勤换内衣和手帕,被褥常晒;另外还要避免磨破和抓伤皮肤。二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患有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当疖病发生时,应立即作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寻找有效药物、有的专家主张每周注射1支丙种球蛋白,连用1个月;也可用转移因子注射液,每周2次,连续注射3个月。还有的主张使用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疫苗注射以提高对葡萄球菌的抵抗能力。但有慢性疾病体弱者勿用。疖与疖病的局部治疗主要是抗菌、消炎、止痛、促进炎症纳吸收。疖肿初期外涂3%碘酒,或选用10%鱼石脂软膏、5%白降汞软膏、复方新霉素软膏、卡那霉素软膏等中的一种外敷,或选用拔毒膏、金黄

9、膏、玉露膏的一种贴敷患处。也可用车前草、紫地丁、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物理疗法可用红外线、超短波。中心脓栓形成的疖肿,疖已化脓软化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引流,可涂搽碘酒后用消毒镊子将脓栓拔出,再外用百多帮软膏。若脓多排出不顺利时,可切开排脓,用凡士林油纱条引流。疖病患者,特别是口、鼻周围的疖肿(千万不可挤压,以防病菌扩散),应用足量的有效抗生索。应首先选用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3次;或洁霉素600毫克,每日2次肌注。也可选用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红霉素一种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寒战高烧等全身症状者,可静脉点滴青霉素或先锋霉京。慢性反复发作的疖肿,应查血糖,如发现有

10、糖尿病时,应给予降血糖处理。中药治疗则应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为主,早、中期可内服五味消毒饮、荆防败毒钦、仙方活命饮、芩连解毒汤或消疮饮等,每日l剂煎服。如脓已排尽,创口经久不愈,可服十全大补汤,调补气血.促其愈合。疖肿反复发作的患者.可服清营解毒汤,以清除体内余热余毒。土单验方治疗:野菊花40克水煎服。夏枯草20克,连翘15克,桅子15克水煎服。野菊花、芙蓉叶、大青叶取其一种捣烂敷于患处。樟脑3克,冰片6克,明矾8克,松香10克,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好,敷在疖肿上,用纱布盖好,隔天换药1次。疖已破溃.流脓不畅.疮口可撤少许九一丹(熟石膏9份,升丹1份)。然后外敷大黄油纱布。老棉花树叶子洗净焙干

11、,研成很细粉末,先用开水把疖子上的脓血洗干净,然后用粉末撤在疮口上,填满疮口,内用纱布包起来,每日1次:疮口脓多的患者。可先用野菊花、大黄、公英、苦参、黄柏、大青叶各30克,煎水外洗,然后上九丹,再敷人黄油纱布。疮口脓少的患者,清洁局部后,可撤生肌散,再敷生肌玉红膏油纱布。对有些小孩每逢夏季.疖疮常常发作,用抗生素后转好,好了又发,反反复复,至秋后乃愈,如是者,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此乃正气虚不能抗彻病邪所致。治疗这些小儿复发性疖疮可用:黄花、皂角刺、青天葵、野菊花、浙贝母、银花、蒲公英各9克.陈皮、白术、甘草各6克,茯苓、绿豆各12克,水煎二次兑匀,早晚分服,每天一剂。一般连服810剂,疖疮就

12、不再起。 疖的中医治疗有何偏方?火疖子既是疖,中医古医藉称暑疖、热疖等,累及皮下组织时又称疖丹;疖形如粟、根深坚硬如钉,发于颜面者可称为疔;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脏腑蕴热,毒从内发;外感暑热火毒之邪,侵袭肌肤;或皮肤外伤、昆虫叮咬面感染毒气,导致本病发而红肿热病。现代医学认为疖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主要是毛囊及汗腺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一)初期主证:结节初起,根脚坚实,红肿热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治法:清热解毒散结。方药: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各15克,天花纷、瓜萎、赤芍各12克、加减法:壮热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便秘加大黄12克

13、、芒硝lo克;散结加穿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二)中期主证:成脓期,结节跳痛化脓,出现黄白色脓拴,并且逐渐变软,触之有波动感。舌红苔黄脉弦。治法:解毒透脓。方药:托里透脓汤加减:人参15克、当归10克、北芪15克、皂刺10克、穿山甲10克、白芷10克、青反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野菊花12克。(三)后期主证:溃破期,脓栓溃破流脓,肿消痛减,结痂而愈虚者可久不收口或新疮又起。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法:补益气血.生肌敛口。方药: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治疗火疖子的偏方秘方:苦参蛇床子洗剂【配方】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15g,苍术15g,花椒15g,轻粉0.5g。【制作】将苦参、蛇床

14、子、黄柏、苍术、花椒同入沙锅加水1500m1,反复煎熬3次,每次煎熬30分钟,将3次药汤合并,再兑人轻粉拌匀,备用。【用法】趁热先熏后洗浴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功效】祛风解毒,燥湿敛疮。【用途】适用于痈肿化脓期。露房甘草洗剂【配方】露蜂房608,甘草60g。【制作】将露蜂房、甘草打碎人沙锅加水2000ml,煎熬至1300m1,弃渣取汤,备用。【用法】起热先熏后洗浴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途】适用于背痈肿痛难忍者。二子洗剂【配方】地肤子30g,莱菔子30g。【制作】 特地肤子、莱菔子同人沙锅加水1000m1,煎熬20分

15、钟后,弃渣取汤,备用。【用法】趁热先熏后洗浴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用途】 适用于痈肿等症。 痈:多个疖子聚集在一起后形成的病变称为痈。其病损较大,多个疖子之间在皮下是相通的。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常发生于颈部、肩背部或臀部等处。若长在项部的痈正好和嘴巴前后相对时,便是俗称的“对口”;长在背部的痈叫“搭背”。那些易生疖子和身体抵抗力低下者,如患有糖尿病、肾炎、贫血、营养不良、心脏衰弱及某些皮肤病者,均易引起痈的发生。本病初起时,患部呈紫红色,炎性浸润硬块,迅速向四周和深部扩大发展,局部水肿,疼痛剧烈.压之尤甚。1周后.患部组织化脓,表而少央部位出现蜂窝状脓头,脓头溃出后,呈蜂窝状的溃孔,严重的患者,患处破溃、塌陷,形成“火山口”状深而大的溃疡.甚至继发败血症,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痈的治疗原则上同疖肿。早期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螺旋霉素或四环素等,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中药治疗,初期应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剂,如仙方活命饮。溃脓期应使用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方剂.如托里消毒饮。收口期应补虚兼消余毒,可用归脾汤加减。局部治疗,早期用lo%鱼石脂膏外涂.或50%硫酸镁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