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61647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主题:享受童年的快乐本组由五篇课文和阅读连接、综合学习组成的。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一个“古”字好像离孩子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但是古代的“儿童”和现在的“儿童”都是“孩子”, 诗中记录的都是童年的足迹;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天窗中那被关在乡下屋中的孩子,是那一方天窗让他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也让他们的渴望丰富起来,天窗虽小,但是,却把他们的心引得好远,好远。快乐的足球赛是诗歌,足球赛是孩子们诗意的生活。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孩子的群体形象,阅读的过程就是快乐在迅速地传递。孩子都有孩子的小把戏,芦叶船就是其中之一。芦叶是自然的赏赐,做芦叶船则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手巧,是否心灵。女孩乌塔中的

2、乌塔的世界要大得多,而且,她的这个大世界是自己闯荡出来的,看起来很潇洒,也很让中国的孩子羡慕。女孩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位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踏春

3、、调查访问等。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课时安排:古诗二首.4课时天窗.4课时快乐足球赛.2课时芦叶船.4课时女孩乌塔4课时阅读链接1课时综合学习.4课时 1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

4、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教学时,从一开始的简介作者及背景到品词析句直至想象意境,都要注意把握着诗人的情感脉搏。同时,还要注重诗歌朗读的层次性。在研读古诗前只要求读通全诗,在品词析句中要求品读诗句,在想象意境中就要求放声感情朗读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古诗无穷的语言魅力,可以让学生搜集杨万里、辛弃疾的另外的诗、词来赏读,

5、让学生在体会诗情美,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3、理解故事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生活情境,

6、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感受古代的“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具准备: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5分钟)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指名说。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设计意图:采用描写春天的古诗入手,可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既复习了古诗又让学生的口语表

7、达能力得到了锻炼。)2齐读课题。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给预习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有了了解。)二、读(5分钟)检查学生“读”情况,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要求读准停顿、节奏。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注重指导。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方式去读,不但帮助学

8、生理解古诗诗意而且为背诵古诗做准备。)三、解(24分钟)(此过程是一个解与读,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解的基础上,提升读的质量)1小组学习(5分钟)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2集体交流(19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古诗内容的方式,使诗的内容得到了真正的内化,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1)汇报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4分钟)2)深入理解诗境(15分钟)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9、。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指导朗读: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多么美呀,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导基调:优美,惬意,舒服,旷达。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D学习三、四句:(1)抓住哪些景物?走:跑

10、。急走:快跑。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寻找为什么无处寻?(2)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3.自译 背诵4.指名背诵 简述诗意(诗意: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儿童正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四.拓展延伸(5分钟)你还知道杨万里的哪些诗?指名回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五作业布置(1分钟)板书设计:1古诗词二首 诗 宿新市徐公店情 喜爱画 篱落 一径 枝头(静态

11、)追入儿童 黄蝶 菜花 (动)意- 色:黄 绿 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清平乐,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并背诵。3、理解故事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生活情景,体会古代的“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 导入新课(4分钟)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之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发,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下面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地感情背诵这首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2、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朴素、温暖而又

12、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词,宋朝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板书:清平乐 宋 辛弃疾)3、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二、初读课文,读通词文(5分钟)1过渡:了解了题目与作者.让我们来读一读词吧!注意读准读通读出词的节奏。(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诗意而且为背诵古诗做准备。)2指名读。说说你觉得哪些字要注意读音?(相机评议,纠正读音:翁wng、锄ch、莲lin、媚读去声,媪0,剥读)(发现问题,及时纠错。)三、细读,理解词意:(15分钟)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

13、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1自学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逐“阕”讨论:(1)上阕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茅檐:茅屋 。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翁,老年的男子;媪,老年的女子。老年夫妻。(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旁边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

14、了碧绿的青草。一堆满头白发的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阕。(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提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好在我们都是些农村来的孩子,都很清楚)。 无赖:顽皮(文中是对小儿的爱称,并无贬义)。 村居:乡村闲居。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读中感悟,说中理解,加深学生对词的记忆。)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5分钟)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听老师读,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在脑中浮现这幅画面。看到老翁和他的三个儿子了吗?五、背诵(6分钟)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