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601823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平面色谱法第一节内容和要求1 .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色谱分类;平面色谱参数:比 移值和相对比移值、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分离度和分离数,比移值 与分配系数(保留因子)的关系;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类型,吸 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和展开剂及其选择,薄层色谱操作步骤及定性定 量分析;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2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常 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 分离度和分离数,比移值与分配系数(保留因子)的关系。吸附色谱 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熟悉平面色谱法分类,薄层色谱中薄层板 的种类,薄层色谱操作步骤,显

2、色方法,影响薄层色谱比移值的因素, 面效参数与分离参数,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种类型色谱的操 作方法,薄层扫描法,高效薄层色谱法,应用与示例。第二节要点和难点(一)平面色谱的基本术语和公式1 .定性参数:比移值(Rf)与相对比移值(R)Rf =LLoRf(i)L(i)Rr =Rf(s)L(s)2 . Rf与分配系数(K)和保留因子(k)的关系Rf=3.面效参数:理论塔板数(n)与塔板高度(H)F)24.分离参数:分离度(R)与分离数(SN)(二)主要平面色谱类型色谱类型分离原理载体固定相流动相R顺序吸附薄层色谱吸附硅胶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值大正相薄层色谱分配硅胶水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值大反相薄

3、层色谱分配硅胶硅胶键合相水-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值小纸色谱分配滤纸水水-有机溶剂极性小的R值大(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R _ 23 -Li) _ 2d一(W1 W2) 一(W1 W2)SN =Lo-1(Wi2)0 (Wi2)i被测组分的极性大,吸附剂的活度小,流动相极性大;被测组分 的极性小,吸附剂的活度大,流动相极性小。1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1)基本母核相同,基团极性愈大,分子极性愈强;极性基团 数目增加,分子极性增强。常见的取代基极性大小顺序:烷姓烯姓 醴类 硝基化合物 二甲胺 脂类 酮类 醛类 硫醇 胺类 酰胺 醇类 酚类 竣酸类。(2)分子双键愈多,共腕度愈大,吸附性愈

4、大。(3)空间排列影响极性,如能产生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极性下降。2 .吸附剂的活度选择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吸附剂活度要小, 以免吸附太牢,不易洗脱;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小,则吸附剂的活度要 大,以免不被吸附,而无法分离。可改变活化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吸附 剂的活度。3 .展开剂的极性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醴 环己烷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三氯 乙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 乙醴 乙酸乙酯丙酮 正丙醇 乙醇 甲醇 叱噬 酸 水。4 .混合溶剂选择的一般规则 先用单一的中等极性展开剂试验, 得出合适的极性。再改用二元展开剂,调节比例达到预期的极性,得到混合展开剂。目的是通过混合展开剂的极性和溶剂的强度,使各组

5、 分具有适宜的R值,从而达到良好的分离。(四)分析方法1 .定性分析(1)比移值R定性:与对照品的Rf值比较定性,但重现性差。(2)相对比移值Rr定性:与文献Rr值或对照品的Rr值比较定性。2 .杂质检查(1)杂质对照品比较法:配制一定浓度的试样溶液和规定限定 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在同一板上展开,试样中杂质斑点颜色不得 比杂质对照品斑点颜色深。(2)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 后将其稀释一定倍数得到另一低浓度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将试样溶 液和对照溶液在同一板上展开,试样溶液中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对照 溶液主斑点颜色深。3 .定量分析(1)洗脱法(2)直接定量法:目视比较

6、法和薄层扫描法。第三节精选例题1 .试推测下列化合物在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醴-苯(4:1 )为 流动相展开时的Rf值次序,并说明理由。N Noch3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HOHO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答:根据组分在吸附色谱薄层板上展开的机理,组分的极性越大, Rf越小;组分的极性越小,Rf越大。六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含有偶 氮苯母核,根据取代基的极性便可排列出六种化合物的极性顺序。苏 丹红、苏丹黄及对羟基偶氮苯均带有羟基官能团,他们的极性较强。 但苏丹红、苏丹黄上的羟基H易与相邻氮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而 使它们的极性大大下降,致使其极性小于对氨基偶氮苯。苏丹红极性 大于苏丹黄,是因

7、为苏丹红的共腕体系比苏丹黄长。所以六种化合物 的极性次序为:偶氮苯 对甲氧基偶氮苯 苏丹黄 苏丹红 对氨基偶氮 苯对羟基偶氮苯;可推测Rf值次序为: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 丹黄,苏丹红 对氨基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2 .吸附薄层色谱中,欲使被分离极性组分Rf值变小,一般可采 用哪些方法?答:(1)增加吸附剂的活度 在薄层活化时,适当提高活化温度 和延长活化时间,使吸附剂含水量减少,提高吸附剂的活度。(2)降低展开剂极性 选择更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或降低混合溶 剂终极性溶剂的比例,降低展开剂极性。对于具有酸碱性的组分,改 善或调节展开剂的pH也可使组分的Rf值变小。3 .用薄层色谱法分离组分1和组分

8、2时,当二组分存在有R1R2, WZI,试证明R= n(1-Rf )成立。4 a证明:Rf = , k2 =21 k2Rf2k21 k2(1-Rf2)/Rf2(Rf21-Rf2)/Rf2= 1-0n 二 一 1 k2R =,4 二 1 k2rD V%)4 u 1+k24 a4.化合物A在薄层板上从原点迁移7.6cm ,溶剂前沿距原点 16.2cm。(1)计算化合物A的Rf值;(2)色谱条件相同时,当溶剂前 沿移至距原点14.3cm 时,化合物A的斑点应在此薄层板的何处?解:Rf =二=匹=0.47L016.2L = L 0 X Rf = 14.3 X 0.47=6.7(cm)5 .已知A与B两

9、组分的相对比移值为1.5。当B物质在某薄层板 上展开后,斑点距原点8.3cm ,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为16cm ,问若 A在此板上同时展开,则A组分的展距为多少? A组分的Rf值为多少?解:= =迎=5 = 1.5; LA =1.5LB=1.5M8.3 = 12.4(cm)RfBLbRfAla12.4L016二0 78.6 .在一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当溶剂的移动速度为0.15cm/min 时,测得A、B组分的Rf值分别为0.47和0.64 。计算A和B组分的 移动速度。解:Rf=L =旦,在平面色谱中t=t。LoU0t0Rf = uA = Rf U0 =0.47 0.15 = 0.070 (c

10、m/min)UoUB = Rf Uo = 0.64 0.15 = 0.096 (cm/min)7 .用薄层扫描法在高效薄层板上测得如下数据:Lo=82mm, Rf=0的物质半峰宽为1.9mm, Rf=1的物质半峰宽为3.1mm ,求该薄层板的分离数。Lo(Wi2)o (Wi2)i-1 =82- -1 =151.9 3.1第四节练习和自测(一)问答题1,简述影响薄层色谱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的因素。2 .薄层色谱法有哪些显色方法?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3 .简述薄层色谱板的类型。并说明它们的异同?4 .简述平面色谱比移值和分配系数关系式(Rf =1)的意义。1 KVsm5 .薄层色谱法展开之前先进行“

11、饱和” 一定时间,若不“饱和”就 展开,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6 .说明薄层扫描外标一点和外标两点定量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7 .按分离机理,纸色谱属于那种色谱?固定相是什么?展开剂应如 何选择?8 .某组分在硅胶A板上,以苯-甲醇(1:3 )为展开剂的Rf值为0.60 ; 在硅胶B板上,用相同的展开剂Rf值为0.45,问A、B两块板, 哪一块板的活度大?(二)填空题1 .判断两组分能否用平面色谱法分离的依据是 值。其值相差愈,分离效果愈好。2 .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薄层色 谱;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薄层 色谱。3 .在薄层色谱中定性参数Rf值的数值在 之间,而R。

12、4 .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常以 为固定相,为流动相,极性小的组分在板上移行速度较, Rf值较。5 .薄层色谱板的“活化”作用是、。6 .要使二组分通过平面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它们的 不同或不同。7 .在平面色谱法中,色谱过程中样品与流动相的迁移时间是, 但迁移距离。在柱色谱中,样品与流动相的迁移距离 是,但迁移所需时间,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保留时间越。8 .薄层色谱法的一般操作程序是。9 .荧光薄层板与普通薄层板的区别为。在紫外灯下,荧光薄层 板呈绿色荧光底色,被检测的物质一般呈。10 .薄层色谱用于药品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有 和。(三)选择题1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所起的作用是()0A.固定相;

13、B.展开剂;C .吸附剂;D .惰性载体2 .薄层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为()。A.西三酮试液; B .荧光黄试液;C.碘; D.硫酸乙醇溶液3 .薄层色谱中,使两组分相对比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改变薄层厚度; B .改变展开剂组成或配比;C.改变展开温度; D .改变固定相种类4.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迁移速度快的组分是( )oA.极性大的组分;BC.挥发性大的组分D5.某组分在薄层色谱中展开,10min.极性小的组分;挥发性小的组分时测得比移值为Rf, 20min时的展开结果是()0A.比移值加倍;B. R值不变;C.组分移行距离增加,但小于2倍;D.组分

14、移行距离增加,但大于2倍6 .下列色谱参数中数值在01之间的是()A. Rf;B . Rr;C . R ; D . k7 .三种阿片生物碱,其结构如下,若用薄层色谱法分离,硅胶为固定相,氯仿等有机溶剂为流动相,Rf值最小的是()3HCCHCHA.吗啡; B .可待因; C .蒂巴因8 .纸色谱中常用正丁醇-乙酸-水(4:1:5 )作展开剂,展开剂正确的 配制方法是()。A.三种溶剂按比例混合后直接用做展开剂;8 .三种溶剂按比例混合,振摇后,取上层作展开剂;C.三种溶剂按比例混合,振摇后,取下层作展开剂;D.依次按比例用三种溶剂作展开剂9 .使薄层色谱展开剂流速发生变化的条件是()。A.温度;B.展开剂种类或比例;C.吸附剂粒度; D .薄层板厚度10 .欲用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碱类试样,已知其Kb在10 410一 6之间, 应选择的展开剂为()0A.正丁醇-醋酸-水; B .氯仿-甲醇-氨水;C.丙酮-乙酸乙酯-水;D .正丁醇-盐酸-水(四)判断题1 .展开剂苯、甲苯、氯仿、正丁醇、乙醇的极性顺序依次减弱。2 .吸附薄层色谱分析中,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质应选择活泼性强的吸 附剂,极性小的展开剂。3 .在纸色谱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流动相是有机溶剂。4 .薄层扫描法中,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