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599968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乐铿锵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鼓乐铿锵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技法。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三首民间乐曲。教学难点: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教学辅助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分析: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

2、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3、童谣原为北京市城区内流传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这是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反

3、复吟唱的歌曲。由于歌词反映北京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整个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很受儿童们的欢迎。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演唱形式。通常,由一人领诵、众人齐唱,歌词可循环重复地不断演唱,偶尔也会有人即兴创编歌词。教法、学法指导:1、教师在视听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对比总结以及让学生的实践、探究等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切入)。创设情境、调动气氛、回顾

4、旧知识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一)欣赏锦鸡出山1、视听锦鸡出山,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2、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3、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的全曲下设了五个小标题,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揭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

5、容。“山间春色”意在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结队出山”的速度稍快。它采用节奏由疏而密,力度由弱到强等表现手法,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景象。“溪涧戏游”的开头,有两个简洁松弛的短句,而后则节奏紧凑密集,音色也颇富变化,借以表现锦鸡嬉戏玩耍的欢乐情景。“众御顽敌”以变化的速度,强位置和弱位置上的重音,疏松的节奏转化为密集的节奏等手段,表现发现敌情,与敌人对峙,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荣归”则以严谨稳健的节奏,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最后的渐弱暗示它们远去归山的景象。4、练习锦鸡出山的典型节奏1、结合乐曲锦鸡出山的五个小标题聆听,感受乐曲

6、通过了马锣、头锣、头钹、二钹这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再次聆听,体会乐曲中的典型节奏2/4呆配呆卜卜当卜七卜当出现在了乐曲的“结队出山”部分。(二)欣赏滚核桃4、视听滚核桃,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用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5、师生共同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听滚核桃,感受乐曲采用了鼓的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

7、时的喜悦心情。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先用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滚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情景。乐曲的主体部分“身”有明确的节拍,十名鼓手合奏,采用了各种演奏技法,造成了音响音色上的不同。既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也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声响。乐曲的“尾”为散板。节奏逐渐地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下来后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6、视听乐曲童谣:(1)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和熟悉音乐主题、听童谣,感受乐曲仅有一个音乐主题,表达了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再次聆听,(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

8、现几次?(3)把乐曲童谣和前面两首乐曲对比开来,总结出一种先数板、后唱歌,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老师引导。)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四)课外作业的布置:搜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教学反思:在这堂课当中,紧密结合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本人觉得较为满意的一是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个角色把握得较好;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合作性、有效性较好;三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