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59478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单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体育行进间高手投篮与游戏单元教学计划 (3课时) 水平二学段 四年级 教师:胡甘霖课次教学内容教 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原地运球跨步单脚起跳双手举球篮球触彩带游戏:1、“篮球触彩带”个人比分高2、 “三步触彩带”比动作正确3、 “行进间高手投篮越横线”游戏重点:正确的做出三大步的动作并在投篮时越过横线和投完后保持手型难点:运球、三大步、投篮动作连贯。1、100%的学生在“篮球触彩带”游戏中能够做到左脚在前右脚先跨做出正确的三大步动作,80%的学生能在正确的三大步后投篮越过横线并保持投篮手型三秒,学生知道动作的名称。2、通过参与游戏,发展学生协调性和投篮能力

2、。3、学生能对同伴做的三大步进行评价,能积极、有序开展游戏,前一同学做完返回后,下一名同学才进行,注意安全;游戏中认真思考。1、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学习,自我体验形成初步技能。2、以讲解与示范法同游戏过程与结果评价法相结合。3、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展示、小结,促进目标达成。2两脚原地跑步抱球跨行进间高手投篮越横线游戏:重点:三大步正确、投篮的高度和投篮的手型难点:抱球和跨步动作连贯1、100%的学生能够做出在原地跑步时抱球跨行进间高手投篮动作,80%学生能跨三步后投篮越过横线并保持手型且动作漂亮。2、发展学生的下肢的弹跳、爆发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3、 练习认真、相互评价和纠正,培养协同

3、互助的好习惯1、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学习,通过自我体验和教师讲解帮助形成技能。2、 学生学、练、评相结合,促进目标达成。3行进间运球抱球跨三大步投酒杯篮重点:行进间运球后抱球并跨行进间高手投篮难点:整个动作连贯1、全部同学能做出在行进运球后抱球跨三步,90%的同学能跨三步后能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并保持手型。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3、在练习中学生能有序的练习,同伴间能相互评价并对同伴的动作进行指导,在练习的时候能积极的思考,知道做好动作的关键所在。1、 教师示范、指导、评价相结合。2、 由小组自主学习为方式。3、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遵循

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将动作技能创编入运动游戏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方法的操作,学习动作技能,通过规则的遵守,培养良好行为,通过参与效果的评判,习得方法和能力,通过参与游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材分析及重难点1、 行进间高手投篮是篮球项目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是完成的篮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学好行进间高手投篮技术为半场篮球赛和全场篮球赛及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将技术动作很好的与游戏规则融合,让学生在

5、游戏中快乐、积极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动作。发展学生下肢快速蹬地起跳能力。2、 由于学生出于水平二阶段,原地投篮刚学完,行进间高手投篮相对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在投篮之间要跨三步不能多不能少,对于学生的协调性要求高,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可能会出现多跨步或少跨步,或跨完步往前冲、跨完三步不能完成投篮等现象,鉴于这种对于学生的困难,本课设计游戏的方法,以游戏的条件限制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跨两步第三步尽量跳起,同时在跨完步后有根横线限制学生投篮的高度是往上的。通过游戏的条件限制将动作融入其中,以游戏为载体实现学生多元目标的达成。3、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好的方法,

6、达成共识后进行统一学练,第二层次是在达成共识后,为了投篮篮球越过横线而努力的学练,最后进行小组的游戏,在游戏中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的社会关系,为小组的成绩,自己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的成绩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成功。4、 本课使用的器材也是出于学生发展而考虑的,在小组学练中每个人担负为同伴指导和评价的责任,这样的一种配合、协作关系,让学生在学练中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5、教学重点: 正确的做出三大步的动作并在投篮时越过横线和投完后保持手型 教学难点: 运球、三大步、投篮动作连贯。学生情况: 1、本班学生小学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5人。 2、本班学生在三年级的体育课堂上

7、学习过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90%的学生能做到投篮动作正确投完保持手型,同时还在三年级的篮球单元中学习过跳步急停投篮的学习,学习过助跑单脚起跳摸高双脚落地,对于跨行进间高手投篮比较陌生,有个别小篮球梯队的孩子有这种动作经历。 3、学生在以前的体育课堂上已经具备小组准备活动能力,部分同学具备带领全班做准备活动的能力。 4、学生在以前的课堂上已经能够对以学会的动作,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能有序的开展小组的学练、考核。 5、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遵守游戏规则。教材内容原地运球跨步单脚起跳双手举篮球触彩带游戏:1、“触彩带”个人比分高2、“三步触彩带”比分高3、“行进间高手投篮越

8、横线”游戏单元课次1教学目标1、100%的学生在“篮球触彩带”游戏中能够做到左脚在前右脚先跨做出正确的三大步动作,80%的学生能在正确的三大步后投篮越过横线并保持投篮手型三秒,学生知道动作的名称。2、通过参与游戏,发展学生协调性和投篮能力。3、学生能对同伴做的三大步进行评价,能积极、有序开展游戏,前一同学做完返回后,下一名同学才进行,注意安全;游戏中认真思考。教学重点正确的做出三大步的动作并在投篮时越过横线和投完后保持手型教学难点 运球、三大步、投篮动作连贯。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时间练习次数教学策略学习策略评价要点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报告老师。(八路纵队集合)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和

9、要求安排见习生。2111、评价学生集合情况。2、 宣布本课内容和三条学习要求。1、听口令集合2、认真听老师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1、快、静、齐的程度。2、认真听讲的表现。准备部分1、全班绕场地行进间运球。2、 根据教师的口哨做出相应的篮球动作左右手运球跳步急停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848拍1、 要求学生取拿篮球有序运球时有序认真。2、 以哨声指挥学生的动作并评价。长哨原地运球读数两声跳步急停。1、听清方法和要求并执行。2、根据哨音做出正确的动作。1、有序运球2、听哨音相应动作的正确性。基本部分一、“篮球触彩带”游戏自我体验(左脚在前右脚先跨,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二、“篮球触彩带”游戏达成共识(左脚

10、在前右脚先跨,跨两步第三步单脚跳起双手举起触彩带)三、“行进间高手投篮越横线”游戏(在前面游戏的基础上升级的游戏,本关分数为三分)671234次1012次5-6次一、(一) 1、教师讲解“篮球触彩带”游戏条件左脚在前右脚先跨。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双手举篮球触到即为得一分。2、自己用自己的方法体验,看谁能得分。 3、请小组做示范强调小组的练习方法和单双脚起跳的技术动作。 4、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并反馈得分同学的情况。 (二) 1、教师讲解游戏的条件并提出做到得可以得两分 2、组织小组进行游戏,巡回评价和指导。3、教师组织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最好 4、学生学练思考动作做到连贯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同步?

11、 5、练习后组织学生展示及一起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三)1、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高手投篮的方法和要求并讲清评价的方法(三步正确、投篮越过横线、投完保持手型)。2、组织各小组进行小组行进间高手投篮越横线游戏。巡回指导和评价。3、教师组织各组成绩汇报,并宣布各组最终成绩。1、明确游戏做法和三条要求。2、自我体验认真总结。1认真看小组的示范,知道评价的方法。2、按示范小组的过程进行游戏。3、尽最大的努力得到最高的得分。4、认真思考5、 积极的参与展示和讨论1、 明确“行进间高手投篮”游戏规则和得分方法。2、小组积极的进行游戏。3、真实准确的汇报自己小组的成绩。1、看、听、思的表现。2、体验总结的态度。1、

12、观察、判断、评价的表现。2、及时、有序的表现。3、态度、动作、流程、效果。4、 思考的认真5、展示的积极性1、看、听、思的表现。2、超越自我,争做得分王。3、祝贺每个人的现有成绩。结束部分一、放松练习1、手臂波浪练习;拍打放松。2、教师评价二、小结本课三、下课3288拍一、1、 带领全班做放松练习。2、 评价学生放松练习的情况1、 以提问的方式巩固本课游戏名称。2、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三、1、同学们再见!2、组织回收器材。1、跟着老师一起认真的做放松练习。1、 积极的回答教师的问题。2、知道游戏的名称和规则及动作的名称1、老师再见!2、参与器材回收。1、充分放松身心的程度。1、 两个游戏名称。2、两个游戏的收获 ;体能的发展;安全、行为、协作和拼搏。劳动和服务习惯。场地器材彩带17根横线1个;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