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环节费用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58556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间环节费用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间环节费用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间环节费用高,菜农与消费者没有太大论价权,结果是菜价上涨,消费者买单;菜价下跌,大部分损失由菜农最终承受,形成“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另有长期观察农业问题的专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农业体制,强调必须力推农民成立自己的经济组织,以此改变农民在市场议价中的弱势地位。 两头哭,中间笑这就是中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中间商赚得了大部分利润,农民以低价出售,消费者却以高价买进。一是如何认识农产品的价格问题。此次“菜贱”与去年下半年不当处置“菜贵”问题有关。社会应该客观地认识到并接受,为了反映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的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必然会以一定的幅度上涨。缓解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主

2、要措施是增加对社会低收入人口的保障,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供给。社会舆论包括两会期间的一些观点简单地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因果倒置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于农民的。二是如何让小农能够应对市场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波动和风险会常态化,而小农由于其资源的制约,应对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同时要加大推动农超对接,鼓励大型商超与农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以缓解农产品波动的对农民和居民的影响。三是如何调整目前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可以明确地方责任,有效保证供需平衡。但在今天大市场的情况下,每个市的蔬菜由每个市长负责看起来供

3、给有安全,实质上也容易造成“一窝蜂”。要做好全国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信息掌控工作和市场管理工作,加强预报预测。四是如何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政府可以从扩大农业保险、增加保护价收购等方面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很多农产品都有保鲜期短的问题,要增加鲜活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的储藏设施建设的投资,从时间上调节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这轮蔬菜价格下跌,有气候异常导致南北蔬菜集中上市、日本核辐射污染影响了叶类蔬菜消费信心等多种原因,但其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去年蔬菜价格普遍升高,农民跟风种植,出现了蔬菜“大小年”情况。菜价下跌与之前的“猪肉怪圈”、“鸡蛋怪圈”十分相像:供应丰富了,价格就特别低,农户积极性

4、大受影响,就有大量农民放弃种养,产量少了,“物以稀为贵”,价格就立即反弹,第二年农户又一哄而上重新种养,价格走势呈现“W”字形,依次循环。农业生产与人们衣食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贵则伤民,贱则伤农,保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客观地说,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价格确有“大小年”现象,这也是市场经济多年来的一个共生现象,这多少给人留下“菜贱伤农难杜绝”的印象。然而,面对一个又一个农产品价格“怪圈”,政府果真“无能为力”吗?否!市场经济绝非放任不管,政府的“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政府采取保护价格收购粮食等政策保持了粮价的稳中有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和经验。针对农产品“大小年”

5、怪圈,除了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建立农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农产品投保等方式抵御市场风险外,作为政府统计调查机构,我们还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那么,统计调查部门怎样有所作为呢?答案就是两个字:信息。政府统计调查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信息时代,信息也是经济生产力,并且可以成为很重要的经济生产力。在每次“菜贱伤农”事件中,信息的不对称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农户种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点像“赌博”,靠“运气”。面对“菜贱伤农”,政府统计调查部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统计调查

6、部门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种植意愿监测调查;2、种植面积监测调查;3、种植成本监测调查;4、产量预产估算;5、实产实收监测调查;6、销售价格监测调查。“菜贱伤农”的背后,很多人认为存在二个极端现象:一是菜农的菜卖不出去,譬如广东菜农将菜送给养猪场,还得人家给面子;二是市场上的菜价并不便宜。对此,我看到的有三种分析,一是钱给中间商赚去了,二是给高油价和收费公路吸走了,三是生产过剩。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哪一种情况更接近事实呢? 首先,应当承认运输成本过高,对区域市场具有一定屏蔽作用。这种屏蔽作用,对于同类产品来说,就是综合运销成本没有落差,商品流通失价值。但如果对于区域性特产品种

7、来说,中间成本过大,它只会影响市场消费量,而不会没有流通,更不会出现送不出去的状况。综合新闻消息梳理一下实际情况:山东卷心包产地价几分钱一斤,而城市菜场大多是一元钱左右,中间差价约0.9元;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城郊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甚至送不出去,山东的菜还往哪里运?往农村小城镇销售吗?很显然,最接近事实的结论,就是生产严重过剩。 其次,所谓“菜贵伤民”的说法,也是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心理价位去衡量某种产品的合理价值,而应该从价格规律去看待产品价格的合理性。现在叶菜类的价格1元左右,果菜类3元左右,假如扣除30%的中间经销成本与利润,按照一般产量水平估算的话,菜农每亩毛收入只有4

8、千元左右,纯收入至多2千元。蔬菜种植是劳动密度最大的农事之一,2千元不过30几个杂工的工资性收入。而像一些如香菜、菠菜类的小株蔬菜,一名熟炼工一小时充其量能够采收、整理10斤,而且单产极低,每斤低于3元的田头交货价,农民几乎无利可图。因此,相较当前一般杂工工资收入与整体物价水平来说,当前的蔬菜价位是合理的。 一部分中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埋怨蔬菜价格太高,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农民在生产资料与用工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也要保证他们的合理收益,否则就不会从事蔬菜生产。事实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城镇居民的30%,其中还有三分之二是非农收入。蔬菜批发商、零售商,绝大多数是城郊农民,少数是下岗职工。综合情况表明,

9、农民总体上并没有从农业生产中获得高额利润。 我认为,对待“菜贱伤农”的现象,最主要的还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做好生产与市场的双重保障工作。鲜活农产品不是房地产那样可以囤积的,农产品价格是市场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平抑物价,除了限制资本炒作之外,千万不要在农产品上动其它心思。因为,农业既是短链型生产,也是季节性生产,极容易大起大落;伤及农本,恢复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其中养殖业需要12年才能恢复生机。如果违反农业生产规律办事,它会迅速地隔茬、隔年就作出报复性还击,需要费双倍的力气才能将它哄出笑脸。 今年为什么叶菜类蔬菜突然多的卖不掉呢?这就需要研究一下二年中播种面积、天气、产

10、量等原因。去年冬、春季节,南方多阴雨,北方闹春旱,叶菜类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去冬今春,相对风调雨顺,特别是南方雨水调和、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叶菜类丰产。老产区的菜农根照去年的行情扩大种植面积,而新产区自己也在瞄准去年的行情调整结构,自然供大于求、菜贱伤农了。这一点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不妨沉下心来,从生产布局、订单农业、生产设施、技术保障、政策保险、组织化农业等方面,认真研究一下扶助措施;而且是全方位的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一,农业生产要加强信息测报体系建设,把市场即时信息延伸到生产信息中去,结合气象预测信息,对生产过剩与不足项目及时作出预测性通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计划。

11、根据我国南北气候差,从南向北梯次统计与测报,这个是可行的。譬如,前年华南早稻生产面积大幅度下降,直接引发华东、华中地区早、中稻价格大幅上扬,如果通报华东、华中地区扩种一部分,效果会更好。 其二,要提高农业抗灾稳产能力,这个一靠设施投入、二靠技术投入。如果去年南方排渍、北方抗旱条件好一点,南方强根栽培、北方节水栽培技术应用程度高一点,减产幅度越小,今年扩种面积就越小,显然可以减小波动程度。这当然适用于整个农业生产领域。 其三,要提高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过去把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作为农业市场经济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显然是很初级的。要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引导地方农民根据本地资源与产业优势,选定农业

12、种植、养殖品种,组建生产和流通协会,掌握生产、市场信息,开展订单农业生产和统一运销经营业务。随着农产品质量要求的规范化,组织化农业也有利于规范质量标准和过程管理,减小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其四,国家建立计划性的保险体制。国家对农业提供自然、市场、生物灾害性保险,是促进农民放心生产、维护农民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的基本手段之一;但这种保险应当带有计划性,即根据全国各类农产品主产区布局规划,结合各地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条件、供给需求,分配保险对象、规模等计划,实施农业计划性保险。譬如,你不能在大西北搞水产品生产保险,而在南方搞绵羊养殖保险;又譬如,各地能自我配套生产的蔬菜,就不需要把计划集中

13、下达给少数蔬菜生产基地,发出错误的引导信息。 此外,还要正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各地普遍加大了菜篮子工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与支持力度,非特产类农产品的区域性优势地位已逐渐丧失。这是一件好事,从节约型经济角度考虑,各地应当尽可能地立足自我配套菜篮子生产保障体系,把不必要的运力成本、环节增值与能源消耗节约下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市民、惠及农民最近一个时期,诸多媒体都在报道关于山东、江浙、上海、河南等地菜价下跌的问题。一时间成为坊间热议。很多的政府部门和专家似乎都在为这个问题绞尽脑汁。但是,除了几个僵硬的做法之外,似乎并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办法。对于这样一个从表面上看孤零零的问题,其实远非那些所谓

14、的专家想像得那么简单。应该说,这么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内力掩藏着诸如城市建设、经济运行体制等诸多的原因。也有我们对农民这个广大的社会群体的忽略。那么,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谈以谈我的看法。第一、关于城市建设与蔬菜供应的关系。我们国家原本就是农耕社会。所有的历史都告诉我们她不似古代欧洲的城邦社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那些地方体现了城市文明。我不是说,我们不要城市文明。而人类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城市文明也是不可或缺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们一味地看到城市文明的好处,如干净,整齐,易于管理等等。有的干脆恨不得在一夜之间就把城市周边的农村都吞并了,让他们变成城市。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很多问题。一个有着

15、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或地区,要变成城市文明是需要时间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城市管理者集中了全部财力把一个城市扩大的同时,他们就带来了很多的夹生饭。这个时候,很多的城市管理者往往会说市民的素质很低云云,这是个错误。真正的问题出在这些城市管理者的教条主义导致了一个字形式上现代的城市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和谐。如果这种不和谐近几年体现在精神的层面,人们或许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现。而当这些问题以物质的方面表达出来的时候,问题就很快爆发了。蔬菜的供应问题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很多城市规划者只是想着把一个城市扩大,扩大到无限。当一个城市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其周边是会有足够的蔬菜土地可以满足这个农村所包围的

16、城市的蔬菜供应的。但是,当一个城市过大,以至于蔬菜土地与这个城市的中心过于遥远之时,问题就出来了:城市里的人必然无法吃到很新鲜的菜,而那些拥有蔬菜的农民也没有办法以第一时间把自己所生产的蔬菜供应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就以一种认为的方式形成了信息不对称。还有,就是由于城市与农村精神对立,很多城市里的人对远郊的农民多少都会有些歧视或农民也对城市里的人怀有不齿,于是双方就把一种无法通过交易而体现的和谐给撕裂了。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城市规模过大,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市生活中,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国度原本就是农耕社会。反而会把自己误读为他们的生活环境跟西方发达国家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