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57568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五篇).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学校要按照“抓早、抓少,抓苗头和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局、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准确掌握本区域社会动态,定期排查、研究、分析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学校政教处每月排查两次,每月将情况上报教育局。主要内容:1、学校因招生、收费、特困学生就读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2、校内因内部改革、教师职称评聘等产生的矛盾纠纷。3、学生意外伤害的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4、学校职工家庭引发的矛盾纠纷。5、本区域有可能引发集访、超级上访和其他引发的矛盾纠纷。新钢中学中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例会制度为确保全学校师生财产和人身安全,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领导,特制定本制度如下:一、每季度

2、至少召开一次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例会。二、会议由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通知,领导班子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传达落实省厅、市政府、教育局和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批示和有关文件精神。(二)、听取本校负责综合治理工作人员工作汇报。(三)、解决学校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疑题,针对校园周边治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四)、贯彻落实安全保卫制度和失职人员的处理。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标准版本(二)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制度(一)定期会议。年初或年终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会议,制定排查调处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排调工作,确定排调重点,分解排调任务。(二)

3、不定期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_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会议,对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相关责任人。二、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制度(一)调解人员受理纠纷时要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如果是口头申请,接待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做好接待笔录。(二)受理纠纷登记。内容包括:调处时间、调处单位、调处人、矛盾纠纷情况、调处情况等。排查登记的内容包括:排查时间、地点、排查人姓名、被排查的纠纷种类、性质、起因苗头、当事方基本情况、责任方等。(三)注意保密。受理纠纷登记后,对当事人所反映的纠纷情况要注意保密,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泄漏。(四)及时汇报。调解人员将对受理矛

4、盾纠纷的要求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主分管领导确定事件进行调处,将确定的调处时间、调处地点、调处人员及时告知纠纷当事方,确保当事方能按时参加调处。三、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一是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二是实行不定期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三是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要及时_人员集中排查;对重点人、重点事,加大排查力度,进行重点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四、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制度一是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

5、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二是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或萌芽状态。三是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发生群体性_、群体斗殴现象)应当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四是受理的矛盾纠纷,能及时调处的,_调解人员及时进行调处,不能及时调处的,告知当事方可择日调处。五是调处矛盾纠纷时,根据情况,可指定一名或多名调解人员进行调处,对调处难度大、复杂的矛盾纠纷,可_邀请相关部门召开调解会议参与调处。六是矛盾纠纷调处应书写调解协议书。对无法调处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对当事双方指明合法诉求途迳。第四篇:矛盾纠纷

6、排查调处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第一条实行矛盾纠纷定期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县镇、村居两级调处中心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抓住敏感时期及重大节假日活动时期的集中排查调处,全面掌握本辖区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第二条县镇_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大调解机制建设和排查调解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排查调解工作,同时接受大调解领导小组的检查考核。第三条检查考核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原则。第四条检查考核工作实行常规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对考核内容进行科学地分解量化,采取百分制评价方法。第五条检查考核工作完成后,应及时予以上报、通报。第六条对_纠纷大调解机制不落实、工

7、作不到位的单位(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第七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相关_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1、发生_人以上_,而当事人所在单位或部门未排查出来,或者虽已排查调处但未采取有效稳控措施和疏导工作的;2、因矛盾纠纷排查不细、调处不力,造成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的;3、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分管领导和事发单位负责人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4、未及时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导致矛盾纠纷激化为_、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的;4、涉及相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该在接到调处中心通知后,责任人不到现场参与调处,或者到现场后消极应付,导致矛盾激化的;5、接到群众设诉,不落实

8、“首问负责制”,相互推诿、扯皮,导致事态扩大为_的;6、对调处中心分流、移交、督办的矛盾纠纷,不接受或者接受后不认真调处,导致激化的;7、其它因矛盾纠纷激化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形。纠纷管辖和分流指派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对所有受理的_纠纷,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_调处。1、涉及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优抚安臵、社会救济、婚姻登记、婚姻中介、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民政所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2、涉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务市场管理、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劳保所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

9、。3、农村经济政策、_财务管理、农村地承包和流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经管站、农服中心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4、有关土地征用和划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使用及滥用耕地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土地所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5、城乡建设规划、城县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臵等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村建办、市容办和当事人所在村(居)负责调处。6、涉及环境污染与保护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和相关村(居)负责调处。7、交通运输、公路、桥梁、航道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

10、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道路办和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8、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经营及个体工商户的管理等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和县镇工商所负责调处。9、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调处。10、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计生办和当事人所在的相关村(居)负责调处。11、教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负责调处。12、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县镇企业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以及村(居)负责调处。13、涉及到建筑业经济合同纠纷、工程

11、款、材料款支付和劳资方面的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调处。14、涉及群体性_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责任人及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15、涉法涉诉类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牵头调处。16、涉及到家庭、邻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和可能引发的自杀事件、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等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县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相关部门、村(居)负责调处。17、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县镇(区)的矛盾纠纷,由县镇责任领导_相关部门进行调处。纠纷调解办结时限规定1、直接受理调处的重大疑难、复杂民事纠纷,应在_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_个月。2、直接受理调处的重

12、大、疑难、复杂的行_议,原则上在_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_个月。3、有关部门、县镇(区)对分流调处的一般民事纠纷,应在_日内办结,调处的一般行_议,应在_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最长不超过_个月。4、矛盾纠纷办结后,应及时备案、组卷、存档,不能按时办结的,要书面报告原因。督查回访制度1、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督查各责任单位_纠纷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考核奖励提供依据。2、对分流指派有关部门处理的案件进行跟踪了解,提出督办意见。3、督查各责任单位职责范围内应当受理的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4、督查各责任单位对上级机关的指定受理意见和信访事项复查意见的执行

13、情况。5、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开展跟踪回访活动,巩固调解的效果,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_纠纷调处结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6、定期通报各责任单位对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和办结情况。重大信访问题会办制度1、每月对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梳理,对重大信访案件及时协调处理。2、对一些涉及面广、人数多、协调处理难度大或情况特殊的信访,列为重大信访问题,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会办。3、对个别时限很强,必须尽快办理的特事特急案件,及时报请分管领导批办或会办。4、对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及时请分管领导批办或会办。5、对已会办或批办的信访件,加强督查督办,敦促相关部门落实办理。服务

14、承诺公示一、服务用语规范1、接待外地群众来访,要讲普通话。2、接待来访,要文明用语,如“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再如“请稍候”、“对不起,你的问题暂时不能答复”、“中心调查取证后再给您回复”、“对不起,如果我工作中有失误,请您指正”,“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您慢走”等等。3、严禁使用伤害感情、激化矛盾、有损形象的语言,如“我不管,问别人去”,“别啰嗦,快点讲”,“我要下班了,你快点”,“我刚才已说过了,你怎么还问”,“你这人真笨”,“你的记性真差”,“我就是这样的,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去告我好了”,“不知道”等等。二、服务态度热情1、接待来访,必须主动与来访人员打招

15、呼。2、接待来访,必须做到生人与熟人一个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一个样,做到“有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3、来访群众咨询有关法律法规时,必须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百问不厌,百查不烦,解释全面,不准冷落、刁难、训斥和歧视。4、来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时,必须做到耐心听取,不准与其争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来访群众出言不逊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时,要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工作,不准与其争吵,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中心主任报告。三、服务纪律规范1、坚持佩证上岗。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公平、公开调处矛盾纠纷。3、坚持做到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严禁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严禁接受当事人礼金、礼券、礼物、吃请,严禁向当事人报支各种费用。_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一、主任办公会议由县调解办主任主持召开,副主任、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原则上每月一次。主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予以分类梳理,列表登记。对梳理后的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或分流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分析并同处理结果一并报告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