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56505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作文-伯乐与千里马.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三优秀作文:伯乐与千里马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谢伯乐对它的赏识和爱护,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觉,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 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觉。恰巧在当时,就是一匹没被发觉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力量,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最终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在马说中,借“千里马”不遇“伯

2、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方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受,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际”,也不得不感慨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慨:“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学问爆炸的今日,确实有

3、很多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构造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很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力量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格却很有力量的人员。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靠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

4、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莫非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莫非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由于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同时,现代社会中仍旧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处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肯定也是成事缺乏、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富强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盼望在将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开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