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56155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摘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石雕艺术就是人类文明宝藏中的一颗明珠,虽历经千年,却从未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在岁月的磨砺中越来越散发出历久弥新的东方美,石雕人物创作中所传递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强劲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外化产物。关键词石雕艺术;人物创作;意境之美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的浓缩与提炼,展现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脉络,是中华民族思想、情感、审美体验的集中爆发。其中,石雕艺术以其粗旷有力、雄浑伟岸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文化遗产。现代雕

2、塑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西方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在题材、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创作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突破,并推动中国石雕艺术走向世界。一、雕塑艺术漫话1.雕塑艺术发展历程纵观人类雕塑艺术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前雕塑、古典雕塑与现代雕塑。史前雕塑时期伴随着人类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阶段。最初古人用石材制作工具和简单的装饰品,如石刀、石斧、石头制作的项链、手珠等,具有原始和朴素的特点。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雕塑艺术进入真正繁荣发展的阶段是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直到19世纪末期,在中国是从殷商时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

3、期的雕塑艺术已经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准,并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直接反映了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和演变。现代雕塑在一定程度上有世界融合的趋势,地域性和民族性差异逐渐消解,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2.中国石雕艺术的渊源中国古代包括绘画、音乐、建筑、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重视作品意境的渲染和精神的传递,石雕艺术也不例外。秉承意象衍生的创作主旨,中国的石雕具有明显的绘画特点,雕塑语言精炼,运用刀法、线条简练明快,常常给人简洁凝练、一气呵成的艺术享受,追求以少胜多、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石雕重视“以形写神”,这一创作理念贯穿于各种

4、石雕门类的创作中。无论是宗教雕刻、建筑雕刻、动物雕刻还是人物石雕,都十分注重意象的生成,通过一刀刀的刻画,赋予了石头生动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1.中西方创作风格比較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的文艺作品极力追求写实性和客观性,人物雕塑往往追求真实人类的还原和模仿,即使是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也要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他们的人物石雕在人体结构、身体比例等方面力求真实,写实性极强,是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著名的维纳斯思想者大卫,都是人像写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作。中国石雕在塑造人物时,不甚追求精准塑造,而是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不十分关心人物的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通过一定手法的夸张变形达到

5、意象塑造的艺术境界,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兵马俑、昭陵六骏都是传统石雕工艺的集大成者。2.经典石雕作品中的意境之美中国雕塑史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汉代霍去病墓石刻是极具代表性的大型纪念性石雕群,整个石群包罗万象,共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野兽食羊、卧牛、人与熊、野猪、卧蟾等14件石雕作品,件件堪称精品。作品结合花岗岩的特殊质感外加古朴的风格,随形就势,循石造型,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综合运用,以超写实的艺术手法诠释出汉朝英雄的豪放和雄伟气魄,是中国石雕历史上难得的艺术佳品。总而言之,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石雕艺术无论是在历史的传承还是艺术的表达上,都承载了太多的思想和文化认同,更是世世代代雕塑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和个人艺术风貌的集中进发,表现出了强劲的民族力量与兼容并蓄的气度与胸怀,虽历经千年,却从未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在岁月的磨砺中越来越散发出历久弥新的东方美感,我们也应当继续秉承这种独立创作的艺术操守,并保持开放和谦逊的学习态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散发出永恒持久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