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56070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这是学生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制法之后安排的学生实验活动,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练习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并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同时,这也是教材安排的第二个实验活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活动,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能力。因此,在这里安排实验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实验过程中一些意外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要点:1CO2的实验室制取步骤; 2CO2的性质的验证实验

2、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动手能力。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 学生进行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也明白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完成这一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及注意事项;(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CO2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通过成功的实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2)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完成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的

3、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CO2的实验室制取的步骤;(2)CO2的性质验证;2教学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结论。2对个别实验问题的处理。【教学策略】在此之前,学生只进行过一次实验的练习,虽说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动手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实验过程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实验不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导,让教学在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来完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1练习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2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

4、氧化碳的步骤。 课前自主学习1预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连接、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等)2预习本实验的操作过程。课堂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亲手制取到二氧化碳来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课中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25“制取二氧化碳”点拨制取CO2的装置若换成右图的装置,还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应事先直接加入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 ;锥形瓶中的导气管不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应 为宜;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口应位于集气瓶 ,而不应位于集气瓶 。归纳小结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

5、考右图所示装置应该如何检查气密性?2装入药品(注意先固体,后液体)3塞紧导管4收集、验满知识点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25“二氧化碳的性质”点拨 倾倒CO2时,要沿烧杯壁缓慢倾倒;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倾斜_,并不时地移动试管; 归纳小结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使燃着的蜡烛_,说明CO2具有_的性质。2往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_,说明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将通入CO2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_,说明_。反应有化学方程式为_。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观察到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随堂练习应用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班级:_ 实验日

6、期:_小组成员:_实验名称:_实验目的:_实验用品:_步骤与方法现象分析实验结论:_问题与建议:_课堂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 课后巩固训练1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 。()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

7、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1)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 能量(填“释放”或“消耗”);(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 ,原因是 。2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桌前,桌上摆放有下列仪器:(1)组长让大家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写出仪器的名称,同学们完成

8、任务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其中名称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3)某同学想用右图装置制取CO2,组长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才能淹没漏斗的下管口,起到液封的作用。张兵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右图装置上,既解决了液封的问题,又可以减少酸的用量。请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应该放置的位置。3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 。(2)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加热固体KMnO4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O2,应选用上面图中的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乙炔(C2

9、H2)气体可用水和CaC2反应制取。请你完成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2+ = + C2H2。乙炔气中常含酸性杂质气体CO2和H2S,请在右边方框中补画出除杂装置(导气管用直线表示),并标注必要的试剂。4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B、I的名称分别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仪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从上述仪器中组合3套发生装置为 、 、 (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4)在B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倒扣于盛有水的H中,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_(填“上升”

10、或“不变”);若B中充满下列_气体,也会发生类似现象。AH2 BNO2 CHCl DCO(提示:3NO2+H2O=2HNO3+NO,NO气体难溶于水;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课后延伸拓展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