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55689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精神价值取向兼谈对兄弟的批评寇莉莉 04501037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刘卫东摘 要: 民间不仅包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那样充满苦难的民间,也包括兄弟中的充满浮躁、肮 脏、暴力的民间。 余华为我们呈现了除了苦难以外的另一个民间, 这样的民间仍以现实为基础, 更有着平凡、 普通的爱,在作者以荒诞为表现手法时没有让作品失真。关键词: 余华;兄弟;精神价值取向Talk about the Value Mindset in SpiritYoufHua s Novel Brothers Talk Concurrently to the Criticism of the Bro

2、thers Abstract:The folks not only includes the folks which exists in Liveand XuSanguan sells blood filled with distress,but also includes the folks which filled with float,dirt and violence,like Brothers .Exclude the folks filled with distress,YuHua displays a another folks based on actuality,even c

3、ontains the ordinary and common love,although the author uses the fantastic as a method of expression ,he doesnte lose its true.t let the wriKey words:YuHua;Brothers; the value mindset in spirt作为当代文坛一名优秀的作家,余华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理念主宰着自己的创作,他追求的是 一种“无我的叙述方式” ,并且“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达,让阴沉的天空来展示阳光。”1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的余华给人留下的无疑是一种冷酷

4、的印象,刚步入文坛的他也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怀着对生 活常理和社会规范的怀疑与颠覆态度,以极端冷静客观的叙述,呈现了一个个散发着浓郁血腥气息, 笼罩着无边苦难阴霾的残酷化世界。 ” 2但余华并不以一种始终如一的风格来实践他的这种叙事原则,在他看来, “一个作家的不稳定性 比他任何尖锐的理论更重要,一成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走向坟墓, ”而且“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 于经常的朝三暮四。 ”3因此在 20世纪 90 年代余华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活着 和许三观卖血记中,其创作转向了新的叙事空间民间立场,而小说中那种“波涛汹涌的暴 力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尽的苦难。通过对人生种种灾难与厄

5、运超越现实真实的观照, 冷静克制地叙说活着的艰难。 ” 4 可以说,余华小说中那片“阴沉的天空”依旧阴沉,只不过天 空中的阴沉由“暴力”转向了“苦难” 。时隔十年之后, 余华又推出了自己的第四部长篇小说 兄弟,相对于前三部长篇小说来讲, 兄 弟的出版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无论是在小说的价值、语言、人物、写实程度方面,还是在小说的 叙述模式方面,都震动了文坛。此次余华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甚于其 90 年代的转型,而且这次转 型所引起的,更多的则是非议,从而形成了对整部小说的否定。但兄弟真的是余华“面对当下 的絮语与无能”吗? 5 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精神价值取向。一、爱的力

6、量 “爱的局限”是小说被批评家们所指责的一个主要方面,学界一般认为:虽然余华在兄弟 中依然延续了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由苦难与温情所构筑的“爱”的表述,但在兄弟 这部小说中,“在爱的问题上,余华的思想是有局限的,这也是整个汉语写作的局限:即个体的爱在 整个社会的精神失衡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余华写到了整个社会被打散,但家庭内部的父子情、兄弟 情、夫妻情依然存在,宋凡平努力在家庭内部营造爱的温馨,可是一旦走入社会,却是不堪一击。 余华在对抗社会的残忍时把救赎归结到家庭的爱而没有写到反抗,宋凡平对待暴力基本上没有反抗, 直至被打死。余华写到了爱的力量,但也仅止于此,他没有能够创造出超越性的精神资源,这

7、点我 们看西方文学总会找到差距。 ”6 这也就是说作品在强调“爱”的同时,却没有由这种“爱”去挖掘 更本质的东西,以致给人留下肤浅的印象,作者的思想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没有更进一 步的精神上的升华。评论家们由此称余华“似乎已经走到一个困境和歧途” ,“兄弟表明余华对文革的悲剧性 缺乏深刻的认识,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闭门造车,这显示了他创造力的萎缩与退化,今天看来, 文 革的最大悲剧在于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下降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残杀的关系,人性恶的一面在 正大光明的旗帜和口号下表现到了极致。而在兄弟中,局部细节的煽情描写尽管能催人落泪, 却无法让读者警醒并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7 在评论家

8、看来,宋凡平所营造的家庭的爱在“文革”这 样的特殊环境中是毫无力量可言的, “爱”仅仅是爱,除了赚取读者的一些眼泪,烘托出一丝温暖的 氛围,再没有其他的意义。除此之外,爱的“局限性”的另一个表现便是由李光头的命运所折射出来的强力崇拜:作品“将 聚光灯始终打在成功人士李光头身上,而非苦难的承载者宋钢从余华的创作系列来看,宋 钢才是福贵和许三观的精神兄弟 。然而我们看到,到了宋钢这里,苦难的承载者已经不具有抚慰 人心的力量,而是彻底沦为了失败者的象征。作者对他也不再寄寓深切的同情和深层的敬意,即使 表面上赋予他高大的身躯和高尚的美德,也无法掩盖无奈叹息之下的轻蔑。与宋钢惨兮兮的苦难故 事相比,李光

9、头的成功故事分外吸引人。李光头一出场时只是个小流氓、小无赖,但随着情节的发 展,这个人物形象越来越光彩夺目。他是欲望和罪恶的化身,但这欲望和罪恶在人物身上焕发出的 却是一种神话般的力量,生机勃勃,奔涌不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繁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 力。到最后,我们竟然发现,这个人简直十全十美,他是刘镇的GDP产值,福利厂残疾工人的衣食父母,救助宋钢的好兄弟,深爱林红的好情人 , 但是,且慢,这样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一向 不择手段的人物,难道真的一点毛病也没有,一点伤天害理的事都没做过吗?肯定有,但作者都处 心积虑地把痕迹抹去了。 ”8 从人物李光头身上,看到的已不仅仅是爱的局限,而是爱相对

10、于原始的 生命力的一种无助,作品中“所设置的人物命运表明,作者似乎更相信,只有本能的原始的生命力 才是最有力量的,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爱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9总的来说,无论是“文革”中的宋凡平的命运,还是在充满欲望的社会中的宋钢的命运,在学 界批评家的眼中,作者余华在兄弟这部小说中苦心经营的“苦难”叙事,已经失去了活着 和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苦难”所散发出来的悲天悯人的人性光辉,尽管作者有着十年的沉淀, 但小说的精神内涵却没有得到更深的净化,反映出来的便是在“恶”的面前,即使有“爱”,却处在弱势的地位,甚至被“恶”所吞噬。以上就是学界对余华在处理爱的问题上的意见,但兄弟真的如评论家们所说的那

11、样有着局 限性吗?其实,任何关于小说的价值判断都不能离开文本,只有仔细阅读文本,我们才会发现其中 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取向,也只有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才会得出实质性的结论,否则,所作出的判断 也是毫无说服力可言的。在兄弟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存在着爱:李兰与宋凡平的夫妻之爱、宋钢与李光头的兄弟之 爱以及宋凡平与两个孩子之间的父子之爱,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更加细小的爱,例如小关剪刀与其 妻子之间虽有争吵但却不乏真感情的平淡夫妻之情,宋凡平在汽车站被打死后苏妈的言行所体现的 爱, 可以说,这些爱都是平凡的、普通的,在疯狂的时代,残忍、糜烂的社会中,它所散发出来 的光亮是极其微弱的。爱的平凡、普通也让作者没有用

12、过多的笔墨来描写,有这样一个统计:在兄弟(上部)共 26章,肮脏叙事占有 10 章,即第一三、七、九、十一、十二、二四二十六章,占全书篇幅的 1/2 稍弱、 1/3 稍强;以宋凡平与李兰感情为主线的温暖叙事为第四六、八、十八章,占全书篇 幅的 1/5 稍弱;而着力写“文革”有第九二十三章,即残忍的叙事共 15 章,占全书篇幅的 1/2 还强。虽然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爱”一旦走入社会,便不堪一击。因为从小说中我们看到的 是,尽管这爱的亮色是微弱的,但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李兰对宋凡平的至死不渝,李光头与宋 钢之间的真挚的兄弟情谊,宋凡平的伟大的父爱使得两个孩子没有因为那个年代的残酷、家庭的

13、不 幸而在心灵上留下阴影 , 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兰在临终前找到陶青,陶青对李兰竖起了大拇指, 衷心地佩服着当日在汽车站那个不屈服、直至被打死的宋凡平。这些,不正是“爱”的胜利,不正 是人性在疯狂时代中的无声反抗吗?余华在与洪治纲的对话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想中国人在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仍然生生 不息,家庭之爱不是唯一的原因,也是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上部里如此表达宋凡平和李 兰和孩子之间的爱,因为在那个时代里,爱成为了内心深处的自由。 ”可以看出,余华是相信家庭的 爱的力量的,小说中也是这样表现的: “首先,他选择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以后的小家庭作为家 庭亲情的发生地,这样的家

14、庭挑选应该是出于对人性人情的信任。在这个家庭中,没有所谓继父后 母的狠毒,也没有孩子对于继父后母的仇恨,有的只是相依为命的温暖与宽容。在常人眼中,不可 能出现爱的家庭,爱出现了,这爱虽然遭到世界中的恶的揶揄,但是这并不恐怖,因为他们相亲相 爱,并没有因为恶的存在而否认爱的价值。于是,我们看到了新婚的第二天,宋凡平带领全家逛街 去。面对众人不怀好意的笑声,宋凡平不仅要求妻子抬起头来,而且要一家人快快乐乐的。 ”“相信 了爱,人便可以面对庸俗的流言讥笑。 ”“其次,余华以两个本来没有血缘关系却成为了兄弟的孩童 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如果说,父母的夫妻之爱是源于男女性别之爱,那么,两个孩子的兄弟之情

15、显得更加纯洁动人。 ”“兄弟中的宋钢与李光头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就像是在纷乱时代里开出的一 朵鲜花,清新怡人。这种孩童之间兄弟情谊的书写恰恰弥补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这部 分描写的薄弱。因为它太关注成人的世界,传达成人的情感,而兄弟则以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发 掘出一个人性的新视角,尽管兄弟俩性情相异,而彼此的情意又成为各自性情的一个生动组成。”10作者余华正是用家庭之爱、用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爱的自由来对抗那个残酷的年代。所以,面对暴力, 宋凡平并不是没有反抗,如果没有反抗,他会在跑到汽车站后在红卫兵打他的第一下起就停止去接 妻子的念头,但他没有,他做的一切,只是试图把那个疯狂的年代和自己的家庭、亲人隔

16、离开来, 不让家人受到伤害,这从他遵守到车站去接妻子的承诺以及为两个孩子所做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宋 凡平是死了,但他的爱依然存在,他留给家人的,是坚强。不否认的是,小说中穿插着大量的暴力与腐朽的描写,而关于爱的描写,仅仅是少数的。但是, 作者并没有埋没那些爱,反而让人更深切地体会到, “越是暴力横行的时代,人们越会固持着本能的 爱,因为荒谬的时代虽然使人暂时抛弃人性深层的爱而追逐肤浅的罪恶,但人性最终会回归,人们 也会更深地领悟到爱的伟大和无畏,因为在人的尊严被践踏的时代,在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唯有爱, 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爱,才能对抗强大的暴力现实。 ”11 宋钢的自杀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文本分析,不仅要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