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程资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4400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用课程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课程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课程资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因为这类课程的实质就是课程教学的交互推进,也就是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推动教学的进行,而教学反过来也会促进课程的调整与改进。课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2、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人本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家长和学生资源、社会人士中的课程资源等;二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校园环境资源,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三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四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一):人本资源为课题整合提供了首要的条件。人本资源是

3、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开发的课程资源,由于它来源于学生周围的人,来源于学生生活,使学生被感亲近,最易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压力,以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行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1、教师资源。一个教师就是一本书,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资源开发空间。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师,必须明确课程资源的范围及获取途径,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开放意识,做到对各种资源的智性辨识、筛选、精益求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认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教学对课

4、程资源的要求层面宽泛,内容繁复,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既要从自身的修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出适宜的课程资源,又要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使其转化为作用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另外,同一学科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各自选择相关内容,之后将教案共享;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2、学生资源。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

5、丰富和拓展自己。3、家长资源新课程十分重视扩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只有几位,而学生的家长所能提供的学习活动空间远远超过科任教师。只有通过让学生共享到各位家长提供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世界才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世界。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掌握家长自身具有哪些才能可为学校教育利用,以及家长的职业渠道能提供哪些教育资源。并从家长委员会着手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家长理解共同开发教育资源的责任和义务,让家长明白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通过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才更有利于自己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我校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广泛交流与共享。使

6、一部分家长主动申请提供某方面的资源,成为新课程的积极建设者。4、社会人士中的课程资源。比如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作报告。如何发掘这些人本资源,并将它们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如讲 “立志做四有人才”时,讲到人才的含义、分类、如果展示的材料离学生较远,学生觉得踏实工作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与自己无关,或者说还早着呢,学生好像在听一个遥远的故事,而且是一个老掉牙的、并没多少吸引力、感染力的故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更不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发动学生把眼光投向老师,家长,搜集身边的人才,搜集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以及成才背后的酸甜苦辣。学生反映热烈,特别是

7、学生上来讲自己的父母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老师、家长是不是人才?为什么?”学生亲身感受了这些人才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一学生讲到自己父亲奖章、授带、证书、光荣花满满一箱都装不下时,全场一片咋舌声,所以问题一抛出来,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就义正辞严地为这些老师家长据理力争开了:他们为社会作出了什么什么贡献;人才难道一定非是科学家么?普通劳动者就不能成才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就是人才;社会需要高精尖的人才,但更呼唤能作出较大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便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了,老师只要稍加点拨,人才的含义,分类

8、就轻而易举的归纳出来了。上课不是按照老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展开,而是基本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跟着学生的需要走,老师只是有机的加以调控,适时地加以引导,虽然结构不是太完整,个别环节不是太严谨,但学生参与热情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不仅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还更容易收获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如教师中的资源,学生中的资源,家长中的资源,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并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将资源有机组合,成为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同挖掘课程资源、共享认识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9、要求老师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当作教材的施教者,而是要注意到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二)校园资源为课程资源开发创设了良好的载体。校园物态资源是学生学习最感性、最直观的材料,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美感的熏陶,而且为学生学习涂抹了一幅多彩的画卷。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空间与载体。关注校园文化,品味校园文化,带给学生的将是无尽的养料。一块块标语牌,一处处名人名言本身就是思想的精髓所在,催人奋进,发人深思。此外,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都为课题实施创设

10、了良好的载体。(三)、校外资源拓展了政治学习的外延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必须以开放的教育理念调动、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课堂以外,甚至身体力行地走出课堂,亲自参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主动获取更为生动的知识,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提升。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教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等各种校外活动,体会家乡的优美景色、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懂得家乡的革命历史等。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如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区服务,如我们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走进社区,为社区出

11、法制宣传专题办报,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学生在社区资源中不仅使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并会对各种信息作出反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这样,就把课程资源的外延拓宽了,丰富了,又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只有这样,课堂才能丰富起来,资源才能“活”起来,从而在实现课堂内外资源共享的教学中,做到育人于理于情于景中,让学生多出几分自己的判断,增强他们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资源,为课程资源获取提供最直观、快捷、多维的帮助信息化课程资源包括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都会对课程资

12、源的获取提供直观、快捷、多维的帮助。在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如果老师再死守课本,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必定举步维艰;如果教师能教给学生正确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好利用网络资源,那么势必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课堂为之生辉。正如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一样,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潜藏在课程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地学习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扩大“资源内需”,有意建立一个以基础知识为出发平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好各种课程资源,政治教师在课程

13、资源的开发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关系;重视对学生基本态度的培养,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重,加强对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基础,注重时代性要求和特点;加强知识的创造性应用,重视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重视本学科的纵向联系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教材的相互配合和整体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平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层次性等等。总之,课程资源像宝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你的教学,稍加点拨,就能引领同学走出迷津,登高涉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无法形成教学信息互动,同时也因无视课堂以外的课程资源而致使它们变成“死资源”,白白浪费。 让我们能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挖掘课程资源,共同构筑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自在的丰富多彩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