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华夏之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40010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华夏之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课华夏之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课华夏之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3课华夏之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华夏之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华夏之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夏之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水平了解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提炼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联系归纳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评价论证涿鹿之战的意义、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分析判断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整理表述课本以外有关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为活动课做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引以为荣道德意识黄帝、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人文初祖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方

2、法1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

3、神象征。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p12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资料: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

4、土是黄色,故名“黄帝”。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一、炎黄战蚩尤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那么他的部落居住在什么地区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氏族部落及首领呢?大家把地图册打开翻到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在地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他们共同生活在我国的黄河流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12页上面

5、小字部分,在当时,氏族部落为了争夺食物和地盘,经常发生战争,大家参照课文讲述一下当时发生的一场战争“涿鹿之战”(讲述的内容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二、黄帝人文初祖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

6、,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教材上所说的都是后世的传说,那么上述说法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最后的归宿是乘龙升天了。因此,现在陕西黄陵前的围墙正面,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叫做“桥山龙驭”,

7、就是指的这个故事。这更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这个神话,表达了他的部族和后代们的美好愿望。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5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4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启发学生回答出: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总之,神话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能相信。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中华

8、儿女尊祖情深。每年的清明重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来到黄帝陵祭奠我们共同的祖先。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人文圣地。自古以来,尊祖、爱祖、祭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绵延至今。在古代典籍中就有众多的记载,汉武帝、光武帝都进行祭奠;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祈求“消乱”和“一统”对黄帝的祭拜更是频繁;洪武四年(1371),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自撰祭文,为黄帝陵恭读祭文,并把黄帝陵的祭祖活动明确定在桥山;此外历代文人墨客都撰写过对赞颂黄帝的文章。到了近代革命志士也来到黄帝陵进行祭奠:1912年,中华民国开国,孙中山委派要员15人组团祭拜轩辕黄帝,并亲自撰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到处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世界文

9、明,唯有我先”;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商议联合抗日,双方要员共祭黄帝陵,毛泽东手书祭黄帝陵文。黄帝是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帝。可以说,他是一个民族的最凝炼的人格化,他的形象,就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战乱无休的日子,中华民族总是凝聚在黄帝周围,一脉相承的炎黄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凝聚作用。三、尧舜禹的“禅让”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么他们是如何当上领袖的呢?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尧、舜

10、、禹本身都有什么优秀品质?(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禹做部落联盟长的时候,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什么时期?(禹时期)为什么这样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已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为什么会这样呢?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阶级分化。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课后回顾: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逐步地去引导学生来解答问题,并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在授课时,老师多讲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