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片绿荫.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399054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这片绿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这片绿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这片绿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这片绿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这片绿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这片绿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这片绿荫.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注这片绿荫浅谈农村小学的德育现状及对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学风的核心,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在这物质发展远快于文化发展的社会,德育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我们知道,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当家长将一帮白纸一般未懂事的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中时,老师便成了他们临时的监护人。小学教师在管理着孩子们的一切大小事务并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做人。因此,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新教师来说,德育教育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必须去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这短短的两个月的教学工

2、作,我深刻得感受到了当前农村小学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为了能够突破这个难题,我努力从多方面的去了解学生,试着去走进孩子的心灵。以下我将对这些情况这些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德育工作对策。 一、农村孩子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村的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钱的农村人开始向城镇转移,没钱的农村人外出务工,与此同时而外来的务工者渐渐的迁入农村。因此,农村孩子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或者是外来民工子弟。1、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是爷爷、奶奶。而上一辈人缺乏文化知识,只管孩子的吃饱穿暖,对孩子的身心、知识与技能、道德教育等方面直接无法监管。他们对孩子不是过分的溺爱就是用暴力来进行教育,对孩

3、子的身心发展不能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2、外来民工子弟:对外来民工子弟来说,来到另一个城市,听着不明所以的地方话,这个地方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没有归属感的。而社会上的人,甚至是老师或者班里的学生都会给他们贴上“外地人”的标签,似乎他们是另类的,需要特别关注的。再加上民工子弟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里孩子较多,父母工作忙碌,对孩子多采用“放养”的方式。这些都对这些外来民工子弟的成长是不利的。二、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一个人的性格与思想品德的形成,大部分是受后天的所处环境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意识到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1、农村大环境。农村相对城镇来讲,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环境寂寞安静

4、,与外界的交流较少。还记得第一堂课,我让学生说说暑期里的趣事了。有大部分学生说去鳌江(一个小城镇)玩了。在他们的眼里,那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可见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封闭,阅历少。2、学校环境:农村的德育教育,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教育方式上,都落后于城市。农村学校规模小,再加上学生的特殊性,照成了农村学校重教书、淡育人的现象。学校较少开展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而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淡化了对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养成。3、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大部分父母都缺乏文化,对孩子的教育不科学甚至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但是孩子是从出身就开始受父母影响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5、。只有家庭长期的教育,孩子在做人、做事、身心健康发展上才会终身受益,家长的责任、教育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受这些种种的不良因素影响,最终导致了农村的部分孩子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一、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随便应付,没有义务感。考试的时候也草草应付,没有上进心。二、叛逆:我的班中有一名学生是孤儿,从小失去双亲,由祖父母抚养。由于缺少关爱,脾气十分的不好。如果说他几句他就哭,接着就和老师对着干,一堂课都不听。三、撒谎:好多孩子从小养成了向监护人索要钱物,跟老师和家长撒谎,同学之间欺骗的不良行为。每天交作业的时候,总有几名学生会假装自己作业忘记带了,以此蒙混过

6、关。而在家长面前,总说作业写完了。撒谎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西奥多罗斯福说过:“培养一个人的心智,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新敌”。没错,学校、教师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德育,如果对孩子不做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德育工作对策,改善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一、树立榜样,为学生德育服务德育工作是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应该是自己的同伴。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说由“赤者”带动“黑者”,这样一个感染一个,就会带动全校学生成为“赤者”。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

7、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也可以在全校树立一些供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在全校召开向榜样学习的活动。同时,班级之间也可以建立竞争,每月评出德育优良班。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更多的正面教材,促进学生的思想转正。二、家庭教育,打好德育的基石很多教育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深深的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当前,农村好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许多责任都推卸到学校老师身上,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任务:教学任务和德育教育任务。这无疑给教师的身上压上了两座大山,很多时候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会无暇顾及德育工作。如果家长一股脑儿的把责任推给学校而没有从小教孩子如何做人,

8、学校的教育也是事倍功半。也有好多农村家长只管孩子的成绩如何,却从来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关心他们的行为品德。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校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经常开展家长会,多与家长们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成为德育教育的好助手,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为孩子打好德育的基石,这样才德育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融会贯通,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班主任是德育的重要实施者,是连结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键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唯一实施者。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使学校德育工作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

9、教育作用,让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教学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通过莫一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四、加深了解,用爱心去感化我想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初期都会怀抱一个诺言心怀师爱,多给学生点关怀,多点包容,多点爱心。但是当真正踏上教师的职位时,很多人都会遗忘掉最初的诺言。面对学生,尤其是差生,耐心一点点的消磨了,爱心也随着消失了,剩下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所以我们都要向“最美教师”张丽莉学习,学会用最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人之初、性本善”,面对学生多一点爱心,再多

10、一份关怀。就像我们班的孤儿,越是对他责骂越是会引来他的反抗,何不换种方式,走进他的心灵,弥补他所缺失的爱呢!我想他是渴望爱的,所以以这种叛逆的形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当我和他私下拉钩约定说,只要每周作业按时做,我就给他小奖品时,他很高兴的答应了。那时候,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光芒,我知道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关爱,我也相信用这份爱心能够慢慢的感化他!我想农村孩子中有很多是缺少关爱的,我相信只要对他们付出一点爱心,就会得到很多回报。 五、注重实效,走出德育困境如何才能走出德育困境呢?我认为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遵循德育工作本身的规律。3、正确认识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4、持之以恒地教育、培养、训练学生。5、推进德育活动的开展。总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当代农村小学生是将来建设祖国的重要栋梁,他们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优劣。这片美好绿洲,它需要我们去关注,去维护。让我们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断的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努力为他们寻找一片洁净的心灵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