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39056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正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事关我省的可持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根据环保部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并结合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编制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09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时段共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时段,其中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一、我省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突出农村饮用

2、水基础状况和污染状况不清,农村居民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较多,部分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突出表现在:部分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存在砂厂、码头、网箱养殖等设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生活污染源;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不到位,没有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二)农村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全省农村地区每年大约产生1800万吨生活垃圾和5亿多吨生活污水。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仍然较低,均只有10%左右。全省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村庄总体布局较为混乱,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三)农业生产环节环境污染突出农用化学品的不适当投入使土壤和水体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根据第一次全省农业污

3、染源普查结果,全省种植业农药使用量(折纯)达1.5万吨,化肥使用总量(折纯)达310万吨,化肥通过地表径流及地下淋溶流失的总氮量达9.4万吨。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有效利用率偏低,污染土壤、水体,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全省秸秆年产生量约4900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53%;全省地膜年使用量约1.5万吨,年残留率高达20%;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年产生COD约172万吨、总氮约7.2万吨、总磷约2.3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全省水产养殖污染物年产生COD约1.7万吨、总氮约3200吨、总磷约610吨,污染物处理率低于20%,全省多数

4、大中型水面,因发展水产养殖业,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功能逐渐衰退。(四)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严重分散在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或运行不规范,环境污染点多、污染面广;部分工业企业污染源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极易引发局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环境纠纷。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以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为中心任务,“不欠新账、快还旧账”。以淮河、巢湖流域、城乡结合部和重点乡镇为防治重点,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

5、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区分农村污染类型和特点,重点建立环境污染预防机制,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城乡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内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实际,按照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

6、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治理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成效。4示范引导,整体推进。选取省内典型地区,开展污染防治试点、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为全省其他同类地区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5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6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三)规划目

7、标1近期目标到2015年,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显著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初步得到有效控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到2015年,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力争完成以下目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到2015年,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以外的其它地区力争完成以下目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

8、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2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公众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力争完成以下目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到2020年,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以外的其它地区力争完成以下目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

9、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三、主要任务(一)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保障农村饮水安全1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在完成全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到2015年,全省60%以上的乡镇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立;到2020年以前,全省所有的乡镇均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2加强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

10、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要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3大力推进农村饮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的氟超标、血吸虫疫区以及矿物质严重超标等原生污染较为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区域水网建设力度,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逐步实施区域供水和集中供水。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体系,

11、提升农村居民饮用水标准,全省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4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估。制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案,建立水质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努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二)推进生活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1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统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淮河、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的乡镇,以及省中心镇和人口3万人以上的乡镇,要率先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乡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应根据自然环境状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简易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按照集中和

12、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简易、投资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的处理工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减排要求。城市周边的村镇要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重点建设污水收集系统,逐步把农村生活污水并入城镇市政管网,实行集中处理。2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要求,重点抓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省中心镇环卫体系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环卫设施,在“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方式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城市周边的村镇,应采用“组保洁、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模式。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村镇、运输成本较

13、高的山区,宜采用“村收集、村处理或镇(乡)处理”模式。鼓励打破行政界线,按照生活垃圾的合理运输半径,建设区域垃圾集中处理场。强化村镇保洁员队伍建设,加快镇(乡)垃圾转运、县(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努力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3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重点做好皖北及沿淮地区改厕工作,沿江血吸虫疫区要将改厕与血吸虫病防治有机结合,加大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力度,消灭露天粪坑。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将改圈与改厨工作结合,建设沼气式等卫生厕所。试点建设沼气式农村公厕,降低建设成本,集中处理农村生活粪便。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以上,

14、到2020年达到85%以上。4加快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稳步提高农村地区太阳能利用水平。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鼓励发展集中式、规范化沼气工程,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广“猪沼果(电)”、“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在靠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料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区,推广应用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沼气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引导农村工业集中发展1加大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将减排工作向农村延伸,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加大农村地区

15、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力度,防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和淘汰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向农村地区转移,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2推进农村工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根据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指导乡镇开展区域环境功能分区,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村地区工业集聚区,推动开展规划环评,严格保护耕地,逐步实现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集中治污。(四)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1合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市场监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流通、使用。积极开发应用生物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生物肥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和区域,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和示范。加大农业技术指导,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到2015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农作物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沿江、环巢湖、城郊等高肥区氮肥施用量减少5%10%,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减少5%,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10%。到2020年,全省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