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8766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 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 历史意义。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教学建议地位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

2、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潮阶段的最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重点分析:1武昌起义的背景一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发动,充分体现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因为在临近起义的时刻,起义的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风声泄漏,全城戒严,反动派大肆搜捕,起义领导人或在监狱,或被迫逃亡,有些还不幸被捕,甚至

3、英勇就义。当时如果畏缩退却,延缓起义,则等于束手待毙。湖北革命党人果断地决定:立即发动起义。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领导机关被破坏的损失,他们主动相互联络,在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经过奋战,终于赢得了起义的光辉胜利。2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在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终于迎来了“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 教育的法令。3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对辛亥革命的伟大的 历史功绩的掌握是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作为重点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 历史

4、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难点分析1.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对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的理解的难点主要在于辛亥革命的 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来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没有逃出失败的下场。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5、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限于认识能力,学生不易理解该政权的对外政策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之间的关系。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得十分软弱。它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甚至还不惜以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和保护列强在华的各种权利、利益等为条件,寻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尽管如此,由于革命党人致力于推翻“洋人的朝廷”,所以,南京临时政策仍不失为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辛亥革命不失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南京临时政府的上述对外政策是中国民族

6、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典型表现,也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教法建议关于“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师应讲清基本 历史要素,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国旗:五色旗(红黄兰白黑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公元纪年(1912为中华民国元年):成立临时参议院。重点讲解中华民国的性质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以及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同时指出,革命政府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关于“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 建议 教师边设问,边讲述:首先,关于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

7、定革命性质的标准:由哪个阶级领导?推翻哪个阶级的统治?建立哪个阶级的专政?其次,关于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可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从三个方面: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人民的权力和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适当提示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最后指出辛亥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体现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更主要地表现在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进而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关于“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 教师可以补充指出:革命党人所采取的措施中的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斗争,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

8、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可设问:有一个人被称为:(1)中国国民党国父;(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你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指出:孙中山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讲授新课一、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面对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惊恐万状,急忙调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这就造成湖北守备空虚,为湖北革命党人提供了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湖北地区,革命基础较雄厚。当地16000多名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占2/5。这为

9、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积蓄了力量。1911年9月底,他们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布署起义。10月9日,因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次日,起义总部又被破坏,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自发起义了。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接着,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故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2、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的响应10月11日,武昌城内的战斗一结束,起义军就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做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并签发安民告示。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

10、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和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独立,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交待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换算方法)接着,又成立了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了。2、临时约法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示临时约法的史料)(并阅读约法的内容)中

11、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和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东山再起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已难以维持,便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其侵华的新工具。与此同时,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清政府也不得不起用袁世凯,利用其控制下的北洋军维系清王朝的统治。这样,袁世凯就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乘革命势力迅猛发展之机,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2、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袁世凯掌权以后,对革命党人采取了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他一方面派兵攻打武汉,占领汉口、汉阳,对革命势力进

12、行武力威胁;另一方面,又在帝国主义配合下,派人南下和谈,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采用欺骗的手段,诱使其交出政权。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击和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派的压力下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就可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袁世凯在得到革命势力同意让权的保证后,又回过头来对清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新大总统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为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故意在北方制造紧张局势,迫使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在共和国的招牌下,建立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