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38094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写景的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朝代:宋代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缺乏,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受动,于是登记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犹如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需

2、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风光,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表达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非常贴切,“交横”一词更精确地表现了藻荇姿势,仿佛触手可及。接着,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简单的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行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行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

3、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布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构造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外表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悠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骄傲月夜到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观赏的,有了人的观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由于有情趣高雅的人来观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得意只不过是被贬“闲人

4、”的*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同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到达了“一语自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地。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缘由。 首句即点明大事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妙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情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漫步。这一层叙事,朴实、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其次层写景:描绘庭中

5、月光的澄清。 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像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移,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相互衬托、比较、比方手法精当,新奇,恰如其分地渲染了风光的幽美肃穆。更表达出了月光凉爽明净的特点,衬托出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谈论。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观赏这番风光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唯恐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当的只是个出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抱负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会,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涵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固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