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燃烧燃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7134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燃烧燃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燃烧燃料.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第四章 燃烧 燃料【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具体事实认识燃烧的条件,并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能够描述和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原因及措施,并掌握一些安全消防知识。(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质量守衡定律并明确质量守衡的原因,能运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并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3)能够分析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根据质量守衡定律进行配平和有关计算。(4)了解燃料的来源,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或控制物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质量守衡定律的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控制质量实

2、验的方法、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并掌握发现问题、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认识燃烧、爆炸等对人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开展探究、与人合作的意识。(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中考目标要求】1了解:火是一种现象。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知道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但初中阶段不刻意考查有无氧气参加。2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会用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3了解:了解碳氢化合物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知道两种情况下燃烧产物、燃烧快慢、放热多少等

3、方面的差别。了解不完全燃烧带来的负面影响。4了解:CO对人体产生毒害的机理。了解CO产生的主要途径,具有预防大气污染的意识。5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懂得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6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知道引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7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8学会: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在被困火灾区时,能懂得区分不同情况的自救方法。9了解: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指泡沫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适用范围)。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现象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4、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现象是发光、发热,但不是所有的发光、发热现象都是燃烧。如电灯通电也会发光、发热,但它只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电灯通电是物理变化,而不是燃烧。【引申】(1)化学上所谓的燃烧是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反应)。(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物质燃烧的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发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氧气燃烧的更旺。燃烧反应的特征:

5、发光、放热,化学反应。【归纳整理】1、燃烧过程可能伴随着火焰、强光、烟或雾等现象。如气体燃烧时有火焰产生(如煤气),有的液体(如酒精)、固体(如硫磺)燃烧时由于受热会转化为蒸汽,燃烧时也会产生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等)在直接燃烧时,一般是发光。若燃烧产物为固体时,将产生烟(烟是固体的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若燃烧产物为液体时,将伴随着雾产生(雾是液体的小液滴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2、燃烧的“两面性”:一方面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为人类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能量,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可能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3、燃烧与点燃:燃烧是化学反应;点燃是诱发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二)燃烧条件

6、及其活动与探究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1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燃烧起来,而蘸有水的棉花球不会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的情况。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烧杯中氧气浓度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在加热。小木条容易燃烧起来,而小煤块很难燃烧起来。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实验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和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三

7、个条件缺一不可。【思品发现】1、不同的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相应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而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应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与炭块的要低。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可燃物燃烧受条件的影响,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氧气不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同一时刻、一定体积内可燃物分子与氧气分子间相互碰撞的数目决定。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有

8、效措施:一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二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两种措施都能增加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从而促使燃烧更剧烈、更完全。燃料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对比:项目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快慢释放能量多少燃烧产物(含碳、氢物质)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碳黑和水燃烧效率高低与环境和能源的关系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较少或无污染,有利于节约能源。燃烧产物有毒有害,污染环境,同时浪费能源事例:碳的燃烧碳+氧气(充足)二氧化碳碳+氧气(不充足)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中毒。一氧化

9、碳也可以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点燃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引申】CO和CO2的性质的比较对比项目 物 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煤气泄漏。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物的呼吸,工厂排放的废气等。物性状态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为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比空气的密度大溶解性在1体积的水里约溶解0.02体积。在1体积的水里约溶解1体积化性可燃性有可燃性 点燃2CO+O2=2CO2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原性氧化性有还原性 CO+CuO=Cu+CO2具有氧化性 高温 C+CO2=2CO与水的反应不能与水反应(思考)烤火房间,能否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与水

10、反应 CO2+H2O=H2CO3与石灰水的反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无毒性有毒。吸入多量CO使人因缺氧而死亡。无毒。不能供呼吸,含量高会使人窒息死亡。主要用途气体燃料、高炉炼铁灭火、人工降雨、干冰致冷等,化工原料,温室肥料。转化点燃 高温2CO+O2=2CO2 C+CO2=2CO三、爆炸1、化学爆炸爆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化学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也可以是因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引起的。爆炸条件可概括为:有限空间,气体急速膨

11、胀。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井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用到爆破技术。【思品感悟】空气和可燃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爆炸,空气和煤屑或面粉的混合物爆炸等,都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而且都是氧化反应。爆炸并不都是跟氧气起反应,如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同时爆炸也并不都是化学反应,如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暖水瓶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爆炸极限:我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叫做该气体的爆炸极限。如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分别为4-75、5-15、12.5-

12、74。我们在进行可燃性气体的燃烧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的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的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发生了爆炸,次气体不纯。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有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无明显发

13、光现象发光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哦剧烈程度不同。可能引起条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现象发光、发热。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剧烈氧化燃烧 平静的燃烧 类型 在无限空间里急剧燃烧急剧的燃烧氧化反应 在有限空间里急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 自燃2、常见易爆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黑火药、硝酸铵等。2、安全意识:(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要与周围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4、,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器材设备,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记住下列几种消防安全标志:标志名称:火警电话 英文名称:FIRE TELEPHONE国标代码:GB 13495-1992简介:火警电话指示在发生火灾时,可用来报警的电话及电话号码 GB 28941988 No.48标志名称: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英文名称:DANGER OF FIREHIGHLY FLAMMABLE MATERALS国标代码:GB 13495-1992简介:当心火灾易燃物质警告人们有易燃物质,要当心火灾ISO 6309 No.14标志名称:当心火灾氧化物 英文名称:DANGER OF FIREOXIDIZING MATERALS国标代码:GB 13495-1992简介:当心火灾氧化物警告人们有易氧化的物质,要当心因氧化而着火I SO 63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