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36229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思想政治课创新的三点思考2思想政治课训练目标担负着“学习学问、培育力量、提高觉悟、养成行为”的多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学问性与训练性的统一,才能表达思想训练的功能。要让学生把所学学问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应当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两个突破。 (一)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认知要转化为实践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看,在学习过程中,假如没有使其经受苦痛、焦虑、喜悦、感动等感情变化,记忆既不会深刻长久,更难以将熟悉结果转化为人生抱负并为之不懈奋斗。这种没有感情颜色的训练过程,仅仅是一种“学问性德育”,其后果是知与行的脱节,使“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心情,有的因

2、此还形成了双重人格;他可能已经把握了道德的有关学问,但却同样会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突破不能只停留在觉悟目标上,我们还应当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典范示范,通过自身人格的表率,通过调查了解等社会实践活动,把训练延长到课外,以活生生的现实进一步引导和感化学生,使其由“知”迈向“行”,由认知转化为实践,这才是思想政治课训练创新的落脚点。 (二)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激趣”要为“育人”效劳 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严厉性和表述方式的抽象性特点,难以引发抽象思维力量的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通过激疑成趣、巧用语言、妙用事例等方法,将抽象复原为详细,使严厉的教学内容

3、具好玩味性,这就难免会消失偏离主体硬性造“趣”的现象。尤其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这种现象具有肯定的代表性。 “媒体是人体的延长”,多媒体作为一种帮助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加性、到达教学过程的优化、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方面无疑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资料源、制作水平、教师素养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当前只是一种被动的使用,多数局限于观摩课和优质课。从课堂教学现状看,有的教师由于技术把握不娴熟,被程序所掌握,只会机械地点击鼠标,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的教师由于较频繁地操作计算机,影响了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减弱了对学生主体的激发;有的课件为了激趣在选材上甚至有低俗之嫌,效果还不如讲授

4、或演示好。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将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不娴熟到娴熟运用的适应过程,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难免顾了“知”,失了“情”,顾了“意”,丢了“行”。熟悉至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就要时时记住,思想政治课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熟悉力量”,记住思想政治“舍弃陶冶无好课”的宗旨,使用之初,着眼点就要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如诗如画、恢宏磅礴、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发挥其震撼力强、感染力大的作用,让学生的才智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德得到培育,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突破该课的思想觉悟目标上。要到达这个目标,需要很好地处理“趣”和“育”的关系,不应仅仅为了激“趣”而设“趣”,而要从“趣”的范围、选材、规模上下工夫,以趣引思,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力量,使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表达学科的德育主渠道功能效劳。假如仅仅停留在“趣”的详细阶段而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种趣味性无异于庸俗,虽可一时博得课堂的阵阵笑声,却偏离了训练的方向性。因此要处理好“趣”和“育”的关系,在“育”上下工夫,不行仅仅在“趣”上做文章,使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表达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效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