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6037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工程大学--哑铃式育人模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哑铃式”全程育人模式河北工程大学公寓文化建设实例河北工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乡邯郸。目前在校学生30000余人,学生宿舍5000余间。河北工程大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因素,继而创造性地建立了“哑铃式”全过程育人模式,成为河北乃至全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益尝试。河北工程大学仔细研究了大学生特有的成长轨迹,把公寓文化建设工作分为大学生入校之初、学习期间和毕业之前三个重点阶段,提出了“哑铃式”全程育人的模式:在入校之初,以引导为主,剖析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倡导正确的求学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大学规划;在学习期间,全程把握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提倡平稳充实的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展规划;在毕业之前,加强对学生的心态教育,提倡文明离校和多向就业,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哑铃式”全过程育人模式为丰富大学公寓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效载体,并取得显著效果。这项尝试自2005年开始实施,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成为课堂的有力延伸,走出了一条“以学生为本、以文化育人”的崭新道路。一、有的放矢,思政工作进公寓高校公寓文化育人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央16号文件的下发实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

3、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河北工程大学认真领会中央16号文件精神,并对现阶段高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中他们发现:80后、90后独生子女具有更复杂的自身特点,随着他们进入大学校园,高校育人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河北工程大学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促使人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味脱离学生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条化与抽象化,必须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纯的灌输、告知的文本模式,建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大学生公寓社区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使得公寓文化与课堂

4、教育有着天然的职能分工,公寓社区更像一本活的、立体的教科书。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党委把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一个切入点,让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走进公寓,提出了多层次的学生自己管理、自我成长的概念:通过成立大学生公寓自管会,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组织,全程参与大学生社区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从校内选聘39名品学兼优的在校研究生担任社区辅导员,每栋公寓设一名社区辅导员,参与公寓社区管理。二、精心设计“哑铃式”全过程育人系统第一阶段-入学之初:规范新生行为,培育良好习惯 入学之初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

5、键期。告别高中阶段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会有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环境不适应、心理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和生活上的不适应。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公寓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1.“新生手册”大学家园的第一块路标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为新生特别编辑制作让我们一同走过系列手册,在新生入学时发放,做到人手一册,分为新生生活手册、新生心理手册和公寓文化手册。手册内容由大学生编写,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涉及大学生文化、生活、心理等领域,有现实性,有针对性,深受新生欢迎,让新生在入学伊始就得到切实的帮助,成为大学之旅的第一块生活学习的路标。不仅如此,参与过编写的许多大学生从中受益

6、。毕业后签约到北京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的侯文煊说:“这本手册不仅指导了新生,也让参与编写的人获得了专业工作的经验。”2.公益劳动大学家园的第一堂必修课新一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相对淡薄,如何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学校专门为新生开设了为期一周的“公益劳动课”,让大学新生入学之始就接受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教育。公益劳动课为必修课,直接与学分联系,避免流于形式。公益劳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主要负责协助维护教学区、生活区公共环境整洁,清理校园小广告、创作公益广告,协助做好植被养护以及做社区义工等,劳动周最后评出学生“劳动模范”,并给予奖励。09级学生杨菊深有感悟地说:“公益劳动让我体会到

7、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感到了劳动的光荣。让90后的我们增强了劳动观,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整理宿舍大学家园的第一内务许多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为营造整洁、卫生、安全、有序的宿舍环境,提高新生的宿舍集体意识,培养新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从点滴小事做起,每年在军训过后,都要组织新生开展别开生面的“军被大赛”。活动以叠军被为契机,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从叠军被开始,逐步转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万星同学寒假回到家,把自己的卧室打理得整洁有序,他的父亲高兴地说,你们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真好,作为家长,我打心眼儿里支持!第二阶段-学习期间:丰富公寓文化,打造和谐家园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

8、公寓不仅是学生的居住之地,更应是学生温馨健康的人文家园。其关键是要通过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环境中陶冶情操,使公寓社区成为“丰盈高雅的文化高地,别致有趣的思政课堂,健康温馨的心灵家园”。1.丰盈高雅的文化高地河北工程大学依托社区文化中心,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打造高品位的富有特色的主流公寓文化,让学生每天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视觉元素在公寓文化建设中,该校始终坚持文理兼备、兼容并蓄的“大工程”理念,通过将文化元素引入宿舍楼名、社区报栏、楼道展牌,使学生公寓形成了一条条雅致的文化长廊,让学生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人文艺

9、术气息,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传统底蕴学校为爱好书画的大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成立了“大学生书画社”,以此丰富公寓社区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诉求。建筑学院的小何同学,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每次举办活动时他都会写上几幅字,还会跟许多书画爱好者进行探讨交流。如今他宿舍挂满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许多同学也慕名而来争相留存他的书法作品。 文化园地学校在每个公寓社区设置了社区文化室,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如阅读空间、党团活动室,内配备了电脑,连接了“红色网站”,添置了丰富的党团书籍,配备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阅读,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开展社区间党建团建、以

10、及图书共享等活动,使自己不出社区就能学习到课外知识。邹生是延安人,但对革命文化不是特别了解,每次被同学们问及关于家乡的光荣事迹的时候,他总是不好意思的说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同学叫去了党团活动室,深深的被那些丰富的书籍和久远的历史所吸引,并成了那里的“常客”,现在的邹生不仅能流利的向朋友们讲述家乡的革命史,甚至谈及国家其他地方的红色革命史,他都能侃侃而谈。现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革命导游”。交流平台网络是这个时代最快捷最便利最广泛的信息阵地,也是大学生交流沟通最多的常用工具,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学校网站开设了“学生家园网”、“社区e家人”等个性化的网站、QQ群,网站和QQ

11、群均由社区辅导员负责,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主动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逐步高涨。目前网站日点击率达上千人。小敏有次上网无意间进了一个由社区辅导员建立的咨询同学对社区工作意见的QQ群,并在里面发表了一些自己对社区建设的意见,没想到第二天社区辅导员就对他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回复,并尽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决。2.别致有趣的文化课堂创办学生家园报面对一个彰显个性、思想爆发的时代,如何真正调动起大学生的热情?如何用深度的思考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展现个性、表露思想的舞台。于是,学生家园报应运而生。学生家园于2005年6月1日正式成立。办报5年来,从最初的5

12、、6个人编辑,到现在每届近100人参与,从最初的一份公寓小报,到如今对开四版、彩色印刷的大学生活导报,学生家园这份由大学生自己“采、写、编”完成的报纸,已成为一份在省内外高校中颇负美誉的以社区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报刊。学生家园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力求新闻性与文化性并重,深度思考展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逐步成为推动公寓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百强社团”和“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等荣誉。同时,学生家园也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毕业不久就担任某知名电影院线公司信息部副总经理的学生家园第一任总编谢宇朋、09年在激烈的竞争中签约胜利油田的学生家园第二任总编王力等,均已成为职场中的

13、佼佼者。成立剧锋艺术团2005年,学校内一些爱好文艺的同学,组建了一支植根于学生社区的文艺队伍剧锋艺术团,他们始终活跃在公寓文化的最前沿,在创作上,发掘公寓题材,表现公寓生活;在表演上,服务广大学生,活跃公寓氛围,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几年的风雨历程,在校园内外,剧锋艺术团得到了广泛认可,频获荣誉。剧锋艺术团不仅是“全国大学生百强社团”,还是“全国大学生十佳社团”,而且每年暑期的一部校园DV剧,皆成为大学生的期待之作,其中以学生公寓为拍摄背景的校园DV剧青春纪念册更被称之为“邯郸市首部大学生宿舍DV剧”。不仅如此,这个艺术团还极大地锻炼了大学生综合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

14、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任团长、土木工程专业的张笑语2008年毕业后,到上海谋职,因组织能力强和多才多艺被某知名金属结构公司聘为总经理秘书;第一任书记胡万琴才艺双全,在社团工作中锻炼了行政能力,2009年毕业后,通过公开竞聘,被委任为某县团县委副书记。3.健康温馨的“心灵家园”设立“心灵氧吧”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多种状况:不适应大学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青春期心理、大学期间长期积累的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屡受挫折,情绪波动较大,这时,他们往往以损坏公物、喝酒打架、上黄色网站等不健康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针对这类现象,学校于2006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15、心协”开展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保健项目,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2009年起,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专为大学生排解心理方面问题在学生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成为大学生口口相传的心理服务品牌。学校聘请多名专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组成了心理专家库,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一是“面对面”沟通。心理专家梁晓珍教授是“心理咨询室”的兼职老师,她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面对面是非常直观的“心灵鸡汤”,耐心倾听学生诉说学习中的苦闷,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从而增强他们步入社会的信心。二是通过社区论坛,就择业观、创业教育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与毕业生深入交流,

16、帮助毕业生缓解思想压力。三是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目前“心灵氧吧社区论坛”活动已举办十余场,参加学生千余人。 小时同学是来自四川的学生,家乡的地震给他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得知情况后对他进行了几次心理治疗,并请他参加了一次由援川心理志愿者川边主讲的“心灵氧吧社区论坛”,使他又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还主动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帮助其他的同学。周末文化广场针对大学生远离家乡,探家时间少等情况,学校每周在各公寓社区举行“红歌汇、舞会、诗歌朗诵会、才艺展示赛”等文艺活动。周末文化广场由大学生公寓自管会负责组织,气氛非常热烈,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