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35569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读书笔记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读书笔记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记者证培训上课第二天,奈何老师们各个地道河南话,听起来实在费力,又不能辜负这上课的意义,于是决定把一直心心念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啃完,也算是跟课程有点关系。读完第一章,启发还是很大,很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文中都有提及,而这些问题往往被自己忽略掉,要么因为赶稿,要么因为觉得意义不大,但这些问题如果深究,细细回忆,真的影响一篇稿件的质量。写完的稿子也没有细看,哪里有瑕疵,哪里有待提高,哪里还能更完美一些。想想也挺可怕,如若对自己的问题都不重视,又没有人对你提出批评和建议,那么长此以往肯定

2、是烂稿频出,自己心里不高兴,别人也不喜欢看。这里先把精华部分或者自己觉得有启发意义的地方贴出来: 、广泛阅读受制于版面限制,一千多字的稿子对于记者来说,很容易,你只要把一件事情的重要内容讲清楚足以,也轻松,这当然是好处。但坏处在于,长此以往,记者容易越来越懒,主观上认为不需要深挖内容,甚至有时候把事情描述一下再采访两三个人就完事了。这只能算作一篇简单的报道,在网媒新媒体众多甚至人人都可以做记者的时代,这样的报道必然会被淘汰,纸媒贵在内容,如果连内容都没有了,那么纸媒的末日是不是就要到来了。回到小标题,作为记者,如果不想继续混日子,那么广泛的阅读必不可少,只有对一条新闻掌握到足够多的信息,才能丰

3、富报道内容,才能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呈现给大众。这个大量阅读,当然就包括你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尤其是不感兴趣的又缺乏报道的,通过阅读出版物、报告、公告等,来拓展记者视野,丰富报道内容。 、随时记录灵感记者要时刻充满好奇心,这样才能发现万物的不同,进而激发新闻敏感。随时随地记录灵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灵感往往总是在一瞬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之不假。 、与中间人保持联系。做记者一年,也常常困惑,如何与采访对象保持好关系。这一年有收获如朋友般的采访对象,也有的采访对象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当然我们都期待第一种。其实,记者不必非要带着目的去采访别人,目的性不强,反而更容易亲近。这

4、也是主任常说的,没事也多出去跑,随便聊聊也能出新闻呐。忘了说,中间人就是那些,对整个公司上下都知道,但又不是高层领导,又有可能发展为高层领导的人。 4、要注意。切忌大量的数据的堆积以及不合时宜的专家的言语。上一篇文章我还在一段文中堆积了大量数据,纵使你有一千个理由说出这一数据的重要性,但读者就是讨厌你那一长串的数字,没办法,你还是要简化或者处理的更好看些。另外,专家的言语体现了专业性和权威性,但有时候,当事人的话更让读者喜欢。 5、你是不是也常常有这种感觉。一件事情发生后,你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你更希望,采访对象跟你的预想一致,那么,这篇文章记者会写的很顺畅。但问题是,这种预想有时候会阻碍记者发现新的选题或思路。记者的预想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媒体是客观的,但人是主观的,有权利对一件事情保持自己的看法。但记者的预想,它只能在计划的最初阶段发生作用,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的过程。别担心被否定,也许否定之后就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选题等着你呢下面是个人中意的句子:并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站在高山上也许能有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 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