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34421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极大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课程设置的弱差异性和模式化是制约当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二三线城市的高等美术教育与占据着雄厚的学术资源、地理优势及发展机遇的一线城市相比 , 在深度、广度、专业性、前沿性等评价指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之下 , 如何定位和发展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育特色 ?亦步亦趋地追随一线城市肯定是行不通的。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育的模式化已经证明亦步亦趋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 , 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育如何摆脱一线城市优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构架方式的束缚 , 走出一条适合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独立之路 ,

2、 便作为当下中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被提出来。 笔者提出明确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区分度 , 以区分度实施分类管理的角度 , 扬驻地民间美术的“特殊性”之长 , 避一线城市的“一般性”之锋芒 , 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受教育经济产业化、 艺术市场商业化的影响, 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学呈现出一种牺牲本土特色盲目跟随一线城市的做法 , 短视、浮躁、浮夸 , 模仿抄袭一线城市的课程设置模式成为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 这一不良倾向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上, 就是以驻地来评价美术院校的专业层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这种先入为主地以门第来

3、衡量教育质量的评价观念和僵化做法地损害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公平性 , 其结果必然是使评价本身走向虚无、浮夸和空泛。笔者认为 , 脱离了驻地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 , 失去驻地经济历史文化的给养和依托 , 孤立地对一线城市的课程模式进行复制和模仿 , 盲目地与一线城市接轨 , 必然会导致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计划的制定 , 课程的设置 , 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出现“同质化” 的现象。这是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驻地民间美术资源与课程体系的融合为高校特色化办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民间美术是民风、民俗、民艺的物质化和视觉化呈现 , 它反映了该地区手工艺思想的演化和

4、乡村社会的文化变迁 , 它是该地区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 , 蕴藏了丰富的民间思想和文化内涵。一方面驻地高校美术课程的开发受惠于本土文化的启示 , 另一方面驻地高校又必须担负起继承发展繁荣驻地本土文化的重任。 因此, 继承和发展驻地民间美术就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之一。 但是 , 教育界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及课程转化却远远落后于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这就给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等美术课程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于是民间美术的精髓能否进入高校美术课堂就成为高校美术教育迈向本土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 满足了人类与自身 , 人类与自然 , 人类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愿望和心理

5、需求。 当下 , 工业化、信息化席卷了整个 _,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吞食着农村文化狭小的生存空间 , 西方文化的大肆扩张伴随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复兴, 将民间文化、民间思想的生存空间挤压得更为狭小。一方面 , 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民间思想的鲜明代表 , 是传统文化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 民间文化升华为精英文化的史实已经屡次被中外文化发展史证明 , 这就为民间美术进入驻地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 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 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 民间美术的价值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紧张的关系 , 进而和

6、谐相处的理想图景。从这一程度上来说 , 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有利于缓解各方面的紧张和压力。 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有利于继承和弘扬驻地民间美术的成果 , 促进民间美术更为健康的发展。日本爱知县县立艺术大学把发展驻地民间美术当做美术教育价值体现的依托 , “使之 ( 学生 ) 成为地域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 , 并参与人类普遍的艺术创造 艺术大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一些知名的艺术家 , 对地域文化的辐射力 , 对社会艺术的承继力 , 同样是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1 驻地民间美术资源课程化之后会产生极大的反哺作用 , 这种反哺机制会大大促进驻地民间美术生态的保护

7、、传承和发展。一方面 , 驻地民间美术为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课程资源 , 课程化的民间美术资源又为驻地民间美术生态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策略 ; 另一方面 , 驻地高校美术课程的“民间化”又使高校美术教育走出孤傲的象牙塔 , 在审美趣味上由“阳春白雪”回归到“下里巴人” , 使高校美术教育真正做到与驻地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吻合 , 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 , 使驻地高校的美术教育担负起继承提升本土文化的使命。民间美术的复合性、混沌性特征为我国驻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新思路。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主要由西方引入 , 布鲁纳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

8、结构主义理论 _ 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非常大, 体现在美术教学上就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引进和盛行。该理论认为美术同科学、外语、数学一样 , 应采用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 该理论脉络结构清楚明确 , 方便了美术教学 , 但是却损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自发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 民间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纯粹自立的,用心来体验的经验方式, 这种经验方式将充分开启我们对视觉内涵的理解。这种内涵不仅仅在于我们看到这个事物, 而且在于我们如何去看 ”2 民间美术强调群体精神的无意识表达, 强调身临其境的个体体验 , 通过营造奇观式的 “艺术意象” 来体现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这一点上来说

9、, 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创作的本质。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可通过三步来实现。第一 , 将民间美术图式转化为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视觉语言,消解西式美术教学体系独霸高校美术课堂的垄断局面, 从而创造出一种陌生性与熟悉性相结合, 渗透着浓厚的地域精神的美术课程体系。第二 , 深入挖掘驻地民间美术的思想内涵 , 提升民间美术的思想价值。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的联姻 , 不能止于不同视觉形式语言之间的转化 , 而应该挖掘民间美术视觉表象背后的民间思想演化和乡村文化变迁根源 , 将民间美术从视觉形态层面向文化、思想、哲学、精神内涵层面推进 , 进而使驻地高校美术教学的

10、内容直抵民族民间文化的思想内核 , 以此来重构人、社会、民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第三 , 通过参与驻地的民俗文化艺术活动 , 在地域文化空间里感悟、采集、创造文化思想和艺术形态 , 培育一种深厚的本土文化情结和情感。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校长久世健二提出 : “对我们这样一个身处倾力保护和弘扬传统美术的城市中的大学而言 , 社区就是教室。学生在各级美术馆、市民艺术村等文化设施内开展形式多样 , 丰富多彩的创作表现活动 , 是他们求学生涯的重要一课。 ”3 日本把驻地的传统艺术自然地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中 , “用融入生活之中的第六感去创作 , 去规划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4 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则将

11、“满足当地的人们通过与地域文化艺术直接接触而发现其中的美与价值的愿望” 5 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台湾东华大学也把美术教学的触角深入到驻地丰富的艺术形态中 , “应用社区多元特色 , 改变传统艺术教育的制式化学习 , 使艺术的课程成为一种动态多元的学习。” 6综上所述 , 在城市文化不断挤压乡村文化 , 在一线城市文化不断挤压二三线城市文化的大背景下 , 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是缓和这种矛盾和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 , 一方面推动了民间美术研究向高校课程资源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成为树立高校美术教育办学特色, 推动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