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试心魔.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4255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应试心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应试心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应试心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应试心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应试心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应试心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应试心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服应试心理障碍提高数学考试成绩四会中学徐道湖谪要:通过对考生考试心理的调查研究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达到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目的。关键词:心理障碍、主观臆测、向量运算。每次数学考试下来,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愁容满面、后悔不已。抱怨本该得分的却因这个或那个原因丢掉分数,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常把重点放在题目的知识及逻辑结构分析和求解的规范上面,即重点放在知识层面及操作规范上而忽视在心理上的训练指导有关系。因为制约学生成功求解问题的重要因素,除了知识及操作规范外,求解过程的心理障碍,也是制约学生成功求解问题的重要因素。作为学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

2、而在考试如何能够正常或超常的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克服考试的心理障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不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求解过程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及时有效地予以疏导分析,很难保证平时基本功很扎实、数学素质非常好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那么,学生数学考试时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哪些呢?笔者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心不足、情绪波动,难以进入状态;第二:机械类比,只凭感觉,不会变通;第三:目标过高,盲目乐观,过于谨慎。下面分类细述之:一、信心不足,情绪波动,难以进入状态有些考生平常就对自己的信心不足,特别是平时成绩忽上忽下的学生,到了高考不但在考前睡不好,吃不香,而且对

3、高考会莫明其妙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必然会在考试中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瞬时陌生、空白迷茫考生当坐在考场上进行考试之前,脑子往往有空荡荡一遍空白的感觉,好像什么知识都没有,什么也不会。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应该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书本知识以及平时复习过后在你脑海里,积淀下来的最多是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这些都不直接显现在脑海里面,而是反映在你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之中,这时,你千万不要紧张,可进行以下心态调整,比如检查一下自己的考试所需文具带齐了没有,接着回忆以下自己学过的一些常用的公式等。在拿到试卷后,因试卷尤其是高考试卷往往是命题专家精心编制的,题目情景及背景新是正常现象,这时考生有陌生的感觉也

4、是正常的,如果你认真审题,你会发现,你对许多题目的陌生是瞬时的,仔细分析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结论所提供的信息,你会很快发现许多问题的求解策略的。2、妒贤嫉能、自加紧张在进入考试期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题目(甚至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由于背景新题意理解不透,而久攻不下的问题。这时有些考生会不自觉地留意一下周围的考生,一看他们都在奋笔疾书,往往会产生妒嫉的感受,心想:这题我不会做,人家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呢?于是自己就给自己增加紧张的感受。而俞加紧张,大脑对人的发挥往往会愈加有抑制作用,这时就会愈加不利于本题及其它问题的解决。其实遇到这样的题目,你不会做的题,别人很有可能也不会做,因大家的知识缺陷及心理障碍

5、往往是共同的。如2003年江苏卷选择题的第(5)题:例1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的(A) 外心 (B )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好多考生在考场上做该题时,当花费了5分钟而无头绪后,就有此心理障碍了,而实际上该题题目编制得新颖别致,更多的考生对向量的几何意义在平时学习及老师的教学中没有能够认真关注,而知识出现了缺陷,而这种缺陷是共同的。再加上参数及其范围的干扰,还有本题对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要求比较高等因素,因此这题当时能够有把握做出的人是太少了。所以应该想我不会做的,别人肯定也不会做,可对本题先采用排除及合理的猜测选中一个答案,

6、待有时间检查时再来思考的策略。3、畏难惧烦、不做只想有的考生对于所谓难的题目不是用笔验算试试看,或采用画出草图后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难题,寻找突破口,而是采用只想不做的方式,期望灵感突现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对问题必要的思考也很重要)。在考试中,计算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有的考生遇到点繁杂的运算就放弃,这样就使得问题解决就不可能继续下去,因好多问题,前面算得的结果,是后面推理的依据,所以必要的计算一定要能顺利地完成.二、机械类比,只凭感觉,不会变通有一部分考生平常做了很多的题,也习惯背题型,不过并没有分类归纳,为此在高考中碰到似曾相识的题就必然会粗心大意,机械类比,甚至不完全看完题目就凭感觉写上

7、答案了,碰到不熟悉的就盲然失措。主要体现在:1、主观臆测、固执己见有的考生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而是受平时思维定势及解题模式的影响,带着自己的主观愿望臆测想象问题的条件是什么样的.而解题时,把自己臆测想象的条件作为条件而进行解题,甚至在复查时,还带着这种观念来复查。如问题: 例2 设集合,则等于( ) A (0,2),(1,1) B (0,2),(1,1) C 1,2 D 该题在一次考试中,有许多考生选择了B,究其原因是这些考生在平时大都是做的是求直线与曲线交点,而主观地臆测为此题肯定就是求直线与曲线交点的集合,当然选B了,而没有仔细地观察两集合代表元素为函数值,其实质上是求值域的交集,为此

8、,在做这些看似熟悉的题目时,一定要辨识题目的条件提供的信息与原来你做过的题目的条件的异同,然后再确定解题方案。在解题过程中,带着自己的主观臆测来认识变量及参数的值及其范围更是举不胜举,请看下面的问题: 例3 设P(x,y)通过关系式变换到该平面上另一点Q,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它上面的任一点经上述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所有这些直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许多学生求解过程如下: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由平行坐标轴的直线显然不满足重要条件设所求的直线可设为.该直线上的任一点P(x,y),经变换后得点仍在该直线上.,即 .此时学生往往受主观臆测、固执己见心理障碍的影响,当然学生分类意识差

9、也是下面不能正确求解的主要原因,而错误地进行了系数的比较如下:,而此方程组无解,故这样的直线不存在.这种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自认为参数“b0”所至,而实际上对参数b应分b=0与b0来分类讨论如下:当b0时,方程组,无解,故这样的直线不存在;当b=0时,由,得,或.故这样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或.2、不顾设陷、落井上当在我们平时练习与考试中,都会遇到许多设陷的好题,但是在考试中有些考生由于时间紧张及考场上的心理紧张,对于这些题目中设置的陷阱是全然不顾,匆忙应答,其落井上当者往往是不计其数,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4 已知a=(-2,-1),b=(,1),若a与 b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2)(2,+) B (2,+) C (- ,+) D(-,- ) 对于此题好多考生在一次考试中选C,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题目中的陷阱,选择支不仅有a与 b的夹角为钝角但不共线对应的参数,而且还有a与 b的夹角为钝角或a与 b共线时对应的参数,选C的考生仅由向量夹角为钝角得到a与 b的点积小于0,从而得到- ,而恰入陷阱.为此,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对于选择题,要注意在选择支中有没有与你所做答案相近的选择支,注意辨别相近选择支的正确与否.3、胞胀守旧、遇新彷徨由于当前在好多地区的教学,仍难摆脱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的阴影,通过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学生有一套套解题的套路,任

11、凭你孙悟空七十二变还是七十三变,都难逃我如来佛之手心.因此,许多问题考生胞胀守旧,碰到问题想题型背方法,一旦试题以全新的面孔展现在考生面前时,该如何应对呢? 2003年江苏高考卷就是很好的例证,好多的考生在考场上呆了,做题时急了,表现得心浮气躁,出了考场哭了.有的老师讲按着当前的复习模式,再复习一年考生做这样的试卷也提高不了几分.为此,在考场上遇到新问题,要摆脱旧套路旧方法的束缚,善于从问题的实质观察分析问题,当然,平时的复习也要从知识的深度来把握概念,如两向量与夹角的公式,cos,=实质上是两单位向量的点积等.4、假象迷惑、处变惊慌数学问题及考试试卷,往往题目的条件及设问的方式都设置了许多假

12、象。即题目的条件是隐晦给出,有些题目的条件还是隐含的,而设问的角度往往又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设问的,如2003年江苏卷第(20)题:例5 已知常数a,向量c=(),i =().经过原点O以c+i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点A(),以i-2c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该题目的实质是问两直线:和(为参数,为常数)的交点的轨迹能否是椭圆.若该题目这样直截了当的设问,会做及做全对的人将大为增加,但该题目条件给出的方式是以向量及其几何运算为背景,况且条件语句是以较常的复合句,而要探求的结论又不是以椭圆的定义形式为设

13、问方式,这就大大干扰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绝大部分同学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而部分同学会因此而惊慌失措,从而影响或严重影响了在考场上的发挥。为此,要注意调整心态,撩开假象的面纱,有的专家讲叫做“脱帽子”,从而把条件“显性”化,比如本题分别把两直线方程写出来,而所问的问题即为“P点的轨迹是否是椭圆”,这样就为本题的求解开辟了光明大道。三、目标过高,盲目乐观,过于谨慎考生之间很喜欢相互比较,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人家定个北大、自己就要定个清华,这样除会使自己越发紧张外,在答题上也容易固执守旧,在策略上也不随机应变,过于谨慎,主要体现在:1、固执守旧、碰壁不回例6 先看一次考试的一道填空题,已知点P在圆上移

14、动,点Q在椭圆上移动,则长的最大值为_.有好多考生该题的填空是空白,考后问其中部分填空为空白的考生当时是怎样思考的,他们大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没问题,就是解不好解,其求解过程如下:设P()Q(),则=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讲,因为我们经常做的题目凡牵涉到圆及椭圆上的点且与距离有关问题,都常把圆及椭圆上的点设成参数式后肯定能解决问题.但问他们为什么求不出来时,他们往往讲自己功夫不到家.其不知二次函数无约束条件最值问题中学生一般不可求解,而他们由于受到平时解题模式的禁锢,又因为他们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所以他们碰壁不回.为此,考生在考场上要注意思维的调节,一种策略在确实求解有困难时,要注意转换求解策略.

15、 本题只须注意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且两曲线关于y轴对称,因此,只须求圆心(定点)到动点的最大值再加上半径的长即得.2、疑错徘徊、耽误时光在考场上,考生在解题要谨慎,尽量避免计算与推理的错误.对于计算问题,要避免一开始就把数据算错,因为如果一开始把数据算错,后面步骤都正确,也最多得到后面分数的一半.但是高考要求考生“不仅要下好棋,而有要下快棋”,这就要求我们在减少失误的前提下,还要提高解题速度.但这些考生在考试时为了减少运算与推理的错误,在求解过程中是一步三回头,生怕哪一步出错,疑错徘徊,尤其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不太常见的无理数时,更是如此.其不知这样耽误时光就是变相的失分.为此,在考

16、试中对于选择填空题,在求解时可在所求解题目的附近,把你做的过程体现在上面,也就是说一卷可以作为演草纸使用,这样在过会有时间在回过来检查时,可以减少重复劳动.而对于解答题,要注意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关键步骤要留意一下,其它步骤即使有点笔误是允许的.另外,除了以上心理障碍外,高考的失分与平常的解题习惯也很有关系,比如在高考中的马虎任性、草率应答就是平时的解题观念,行为习惯的直接反应:每年高考考生在因书写规范性不到位而吃亏的是不计其数,高考还要求考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解答过程,但是许多考生由于平时做作业和练习时,马虎不认真,在考场上也恶习难改,对所解答的问题,书写得了了草草,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