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34152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犍为县9年级语文试题(中考模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犍为县20142015学年度下期半期检测九年级语 文 2015.4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干瘪bi

2、 玷污din 迸溅bng 伫立zh 繁弦急管xinB阴霾mi 讪笑shn 躯壳k 攒成cun 心潮澎湃piC羼水cn 地窖jio 箱箧qi 震悚sng 转弯抹角mD慰藉j 骈进pin 锃亮zhng 黝黑 yu 藏污纳垢g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洗濯 怡然自得 略胜一酬 断壁残垣B喧腾 迫不急待 齐心胁力 张皇失措C阻遏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君子固穷D旁鹜 无可质疑 油光可鉴 黯然失色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耸立抬头!B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肃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

3、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C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暗暗地使劲揉,她每揉一下,我就好像芒刺在背。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B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C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

4、会消沉的。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

5、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司马朗传)【注】宄(gu):坏人。钞:掠夺。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6、一项是B.人有道其父字者道:说A.客谢之谢:道歉C.监试者异之异:惊异D.今去彼而居此去:离开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以其境过清B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其治务宽惠 其恕乎D百姓称之 辍耕之垄上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岁时,司马朗就说出“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的话。B.司马朗十二岁考取童子郎,监考官因为他身形高大,怀疑他瞒报了年龄。C.司马朗在劝阻李邵的时候,用“唇齿之喻”来比喻温地与野王之间的关系。D.任兖州刺史时,司马朗提倡节俭,常常让部下穿粗布衣服,吃粗劣食物。第卷(非选择题,共

7、126分)注意事项: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9. 文言翻译。(6分) (1)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第卷文言文)译文: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10. 诗歌鉴赏。(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

8、中的“随”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分析。(2分)答: 11. 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12分)(1)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3)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5) ,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望月有感)(6) ,不慕荣利。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四、议论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李伟明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

9、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有一次,两个小伙子争论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让人越来越方便。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

10、手,即使是洗澡、睡觉、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

11、,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要怀疑那是梦境了。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1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 1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4分)答: 14.第段中写“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有什么作用?(5分)答: 五、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

12、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

13、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