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1904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路小学李雪:利用传统文化.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传统文化 实施雅行教育李雪 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摘要:学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学校以更高的视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语言、行为、仪态三方面提炼了师生课堂雅规,让中华传统美德提倡的“礼、尊、美”走进课堂,让师生在“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课堂氛围中享受尊重、理解,以宽容的姿态、文明的礼仪,让课堂雅致起来,美丽起来。关键词:传统文化 雅行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重庆

2、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的前身是“朝阳书院”,有着140多年的历史,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根基。“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书院精神和“读书立品,讲求实学”的教育思想,正是学校精髓所在。学校得先辈遗泽,续书院传统,把传统文化与当代多元文化相融合,孕育出了“国学立品,双语达人”的中西人文特色品牌,学校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思想,对学生实施“雅行”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进课堂:浸润心灵,培育儒雅之品课堂,是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学校以国学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为主要平台实施雅行教育,利用经典诗文、课堂雅规浸润学生心灵,培育儒雅中山人,让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中亮起来。(一)传统

3、文化走进校本课程国学课堂 以文立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礼记中有云:“诸公要用经典教人修身。”儒雅之品,贵在修身,修身之道,在于雅行。学校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圣殿,让学生在国学教育中与圣人对话,与智者沟通,让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培育儒雅之品。1、编写国学教材,为雅行教育提供蓝本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为了让孩子们对久远而晦涩的经典感兴趣,认同传统经典,培养文化信仰,学校与西南大学专家一起,分年级共同开发了16年级国学校本教材,编写了国学校本读本瀚林小书院。为了让教材更好地发挥育人作

4、用,让国学教材系统化、通俗化,学校分年段分别以礼仪篇、求知篇、交往篇、励志篇、智慧篇、赏析篇呈现。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写,如每册第一单元以“爱国”为主题的内容,就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编写成了“孝敬篇、忠孝篇、忠义篇”。在原文诵读的基础上,每一课教材还根据不同年段设计了反光镜、我思我议话经典、思悟行等导行版块。教材不是简单的经典录入,而是设计出了不同形式育人版块,把学习经典与育人相融合,力求引导学生走进国学经典的丰饶世界,尽览伟大传统文化的幽深风景,起到“立品”、“启智”之功能。2、研究课堂,让雅之韵穿透学生心灵为了保证国学校本教材的实施,学校每天开设了30分钟国学诵读课,探索了国学诵读课的

5、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复习诗文(复读强记)新诗文诵读(初读感知)经典链接(品读拓展)反思导行(悟读修身)”,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了枯燥的诵读生动化,抽象的思想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娱乐化的国学诵读,是一种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诵读方式。学校以开放娱乐的姿态,让学生轻松走进生涩的经典。在对各种经典的解读演绎中,中山路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探讨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法,如:低段的诵读方法有:节奏诵读,借器具朗读(踏板舞、手铃舞、棍操、椅操);中段:自主探究,自由选择方法诵读法(如接龙诵读法,二重诵读法、合声诵读法、歌曲演唱法);高段:强调语境中诵读,重视语间、语调,在语境中体味诗文思想,有

6、时也用情境再现方式诵读为了提高诵读质量,学校还开展了大型师生国学诵读竞赛,国学诗文擂台赛,国学课间操竞赛。师生们把平时探索出的诵读方式,通过再创造,结合舞台艺术进行生动活泼的演绎,如:将“坐立行”“接人待物”等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通过诵读、表演的形式体验、对比,感受礼仪文化的历史变迁,赋予了中华传统“雅文化”新的内涵,把雅之韵唱响在学生心中,尽显学生儒雅大气之风采。这样通俗化、趣味化的教育,拉近经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催发经典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生命脉搏。 3、国学导行,涵养优雅之风中山路小学本着顺其自然,和谐育人的观点,以文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弟子规中的雅行教育

7、融入学校的每个育人环节,让孩子们在国学教育中亲临圣人的教诲,享受大师的智慧,获取大师的灵气,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在国学教育中,教师多了一些书卷气,学生行为添了一些优雅态,班级多了一些翰墨香,国学教育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教化人的功能。如在“礼仪篇”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前收集了学生优雅和不雅行为举止,以影像、图片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用“反光镜”与自己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在经典中找到了正确的做法进行反复演练。一位孩子说:“我以前行为习惯很不好,做不到“步从容,立端正”,现在我每天出门上学做到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有定位。”“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低段的孩子们在学习“礼仪篇”单元中,根

8、据自己的不同行为,与老师、父母定下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约定。老师和家长共同商量,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励孩子以优雅的举止为荣,用雅言与人交往,用雅行赢得他人的喜欢。在中段,我们链接了童话故事、名言警句等,以“我思我议话经典”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培育良好道德。在高段,我们链接了散文,经典影视等启悟学生心灵,以“思悟行”展开论坛辩论、演讲等形式,亲近传统文化,激发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激情。北京来中山路小学调研的的专家们这样评价:“在国学教育中,中山路小学确定了育人目标和宗旨,为国学教育确立了方向。学生的教育有层次性,有阶段性,教育有实效。学校通过国学教育走进教材,国学教育走进课堂,国学教育

9、走进活动,引领学生靠近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在培养兴趣中让学生有文化认同感。学生从不知知(走近)育人(走进),这是一种情感的深入,符合教育规律的。中山路小学把国学课当成行为习惯养成,修身立德的育人课,学生才会显得如此优雅得体。”(二)传统文化走进国家课程雅规进课堂 以规塑品1、结合传统文化,提炼师生课堂雅规学校除了在各学科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学校以更高的视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语言、行为、仪态三方面提炼了师生课堂雅规,让中华传统美德提倡的“礼、尊、美”走进课堂,让师生在“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课

10、堂氛围中享受尊重、理解,以宽容的姿态、文明的礼仪,让课堂雅致起来,美丽起来。(1)学雅规、炼雅行、扬雅风学校结合人文课堂,从 “礼、尊、美” 三个方面梳理出了教师雅规。在教师中开展雅行课堂五项修炼。即:炼心灵,让美驻我心;炼语言,让礼显文明;炼修为,让情融关系;炼仪态,让雅展美丽;炼韧劲,让恒促成功。这五项修炼,学校通过教师个体解读、中山讲堂教师沙龙、课堂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全校性的修炼。把骨干教师的课堂当成修炼基地,对照师生课堂雅规、人文课堂评价条例进行评价,落实雅规中“尚仁(尊重学生)、尚智(教育智慧)、尚勇(有勇气变革课堂)的”“三尚”文化,引导教师把知识传授与人文关怀融和,让儒雅之风智慧

11、地充盈每一节课堂。(2)我和雅规有个约定 学生雅规来源于学生。学校开展了课堂雅行大曝光的活动,在午会、班队活动、国学课上进行讨论,学校针对各班的反馈情况,也从 “礼、尊、美” 三个方面梳理出了学生雅规。雅规出台后,各班组织学生逐条学习修订,最后定稿后反馈到学生手中。班主任再次组织学生对照自己,与雅规进行约定,引领学生在与雅规的约定中进行五项训练:炼心灵、炼行为、炼气质、炼脾气、炼个性。班主任定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雅规践行中,形成了儒雅的人际交往氛围,享受到了尊重与被尊重的快乐,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2、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平台,践行课堂雅规为了进一步落实师生课堂雅规,学校进行了微型课题

12、的研究“践行课堂雅规,优化师生人际关系”。该课题以罗付纯老师为课题小组的负责人,招募了不同年段的四个班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教师通过“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学习研讨形成策略课堂实践解决问题反思提炼成果呈现”的途径进行研究。在发现问题阶段:教师们深入课堂,跟踪记录,进行了研究前测的访问,进行了科学而有效的剖析。在实践解决阶段,课题组教师针对各班情况,结合学校拟定的“学生雅规”,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的师生课堂雅规,组织了相关的沙龙活动、课堂案例及课堂观察记录、收集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书信、卡片、学生课堂随笔等通过微型课题的研究,为学校非实验班级提供了践行学校课堂雅规的范本。3、儒雅驻课堂,教育亮起来“师生雅规”

13、 走进了中山路小学的课堂,孩子们变得儒雅了。无须老师提醒,他们都能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站姿、坐姿高雅,因为通过雅规的学习,他们懂得课前做好准备,高雅的仪态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表现,是一种必备的学习习惯。以前在课堂上爱讲小话,爱开小差的孩子变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不太自信的孩子自信起来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总能听到孩子们真实而有创见的发言。他们铭记了“课堂雅规”中的“让自己在课堂中有最大的收获,最好的发展。”这句话。以前在课堂上只顾自己展示的孩子,也学会了静心聆听他人发言,学会赞许他人,还能从他人发言中得到启迪。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前总是“满塘青蛙叫”,

14、现在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孩子们交流音量适中,课堂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张扬个性,在“和而不同”的辩论中彰显“雅”文化,这样的课堂,除却了浮躁,多了几分宁静、尊重、信任、赞许、包容二、传统文化进活动:涵养性情,塑造文雅之气活动,是人文教育内化与提升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育人,可以让教育无痕,同时也会让教育直抵心灵,达到良好育人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涵养学生性情,塑造文雅之气,让经典 “制乎外,养其内,行诸外”。(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亲近经典,传承文化1、举办师生国学读书班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是继承和传播中

15、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中山路小学用好了这块基地,以师生经典读书班为途径,向全校铺开。学校在师生中分别挑选了五十人组成了教师、学生读书班,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专家做读书班导师。师生不仅仅读经典诗文,还在专家的指导中与经典对话,理解诗文精髓。同时,教师在学生读书班内引领学生亲近名著,品味经典。前人的作品,之所以成为名著,成为经典,它都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根,这些启迪智慧的典籍,是时代和民族的瑰宝。我们引导学生在经典中汲取营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烙下民族文化的印记,让经典伴

16、随学生成长。学校在师生读书班内开展了师生经典诵读比赛,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展开古今教育思想大讨论,把传统的教育思想融入师生的血脉之中,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展示才情和智慧。2、开展一年一度的语言文化节语言文化节是深受全校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既是展示学生能力的阵地,也是学生的文化大餐。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沐浴在文化场中,享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素养,塑造人格。我们先后开展了“古代经典作品文艺节目展演活动“与圣贤同行,伴经典飞翔”,以歌舞、诵读等形式,充分展示古代优秀作品的内容,以生动的表演去诠释作品;“千人国学经典诵读和之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国学经典诗文,在诵读、表演中,上千的演员,尽情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奇妙;上千的观众,深深震撼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上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