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1840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霸事笔记》齐册(五).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1章 个等待了17年的国君)郑厉公的坚忍在中国历史记载中,郑厉公可能是流亡在外时间最长的国君。他流亡在栎的17个春夏,日日夜夜都梦想着回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重新夺回原本是他的宝座。其实,在同一时期的国际政治事件中,也有不少国君流亡国外,但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复位或者死掉,如果不成功,当然就去死,像所有国破的君主那样上吊自尽。可是,他没有,在齐国政府没有派兵支援他复位之前,他一直在栎这个小地方训练着兵马,组织军事力量准备打回国内,并且时刻打探着郑国国内的情况。这不免让人想到欧洲很有名的一位将领兼君主:拿破仑,他在被推翻统治后流放到遥远的一个孤岛上,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梦、他的理想、他的抱负。

2、别人以为他在那个孤岛上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希望的情况下,他却带着厄尔巴岛上几百人的军队,一路打回了法国首都巴黎,重新登上法兰西共和国君主的宝座,震撼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就是永不放弃和坚持不懈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和辉煌,就好像开篇描述管仲那样的胸怀,“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的努力是成功的,精神是胜利的,任何的历史学家都没有理由否认这一点,失败在于他做的事情“时不利”。郑厉公也是这样一个有强大耐心和韧劲的人,17个年头过去了,他也已经像拿破仑从孤岛上出来那样,外表显得憔悴不堪,但那双眼睛仍闪闪发光,

3、这正是梦想与希望之火没有熄灭的原故。这个老头还没有到绝望的那刻,只是感到孤立无助,在他被逐出郑国的那年,公元前697年,曾经有五国联军试图帮助他复位,可惜无功而返。复位没有成功又损失了兵力,五国觉得没有利益可图就再也没有发兵相助。当时没有把郑国攻下来的原因,郑厉公认为是朝廷里有军事人才,最关键的人物就是逐他出来的顾命大臣祭仲,祭仲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能肆意更换国君。所以,郑厉公害怕朝中这个厉害的仇人,17年来一直不敢采取行动,他在等这个人死掉,或许等自己仇人死掉也是一种活下去的勇气,这大概也是郑厉公等了17年的力量所在。17年后的复国这一年,他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包括祭仲在内的几个厉害角色都相继

4、死去,同时,听说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他自己杜撰的,或者是手下人散布的谣言。史料里说,郑国国都的城门口,有两条蛇在打架,一条蛇是从城外要进入城内,另一条蛇是阻止外面那条蛇进来,激烈地打斗,结果,外面的蛇把里面的蛇给干掉了,人们就说外面的蛇暗示是郑厉公要从外面回来了,蛇一般暗示是国君。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的事情有相似的故事,也是跟蛇有关。刘邦做亭长的时候,亭长是很小的官,为沛县押送服役的那些犯人去郦山,那些服役的犯人有很多在半路就逃掉了。恩?怎么办呢?刘邦自己估摸着等到了郦山的时候,基本上也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干脆就不走,大家喝了一顿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人都放

5、走。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跑路了!”其中,有十多个壮士说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决定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派一个人在前边探路。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把。”刘邦已经醉了,醉了之后,胆子就很大,就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一个人跑到前面去看看,那蛇很大,他奶奶的,他就拔剑去斩大蛇。结果,一阵打斗,大蛇被斩成两截,他就继续往前走了几里,有种“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感觉,不过,醉得太厉害,就躺倒在路边睡着了。后边跟来的人来到走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个老妇在路边哭泣。有人就纳闷了,过去问她:“你哭什么啊?”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

6、,我在哭我的孩子。”那人就问:“你的孩子怎么死的?”老妇人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遇见了赤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因为这个哭泣。”大家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在这个故事里,刘邦把他杀白蛇的事情引申到自己是赤帝子的化身,许多帝王也都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以此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来得到民众的敬仰、信任和跟随。这是一种提高声望的高明手段,比那些自称是什么什么的后人的伎俩要聪明得多。在郑国的百姓中,这个谣言很快就传开了,郑厉公正在犹豫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可以一搏的时候,强大的齐国政府派人找到了他,愿意出兵帮助他复位,只有一个条件:加入齐桓公为盟主的阵

7、营当中。这种条件对于割城奉金的条件来说,只是一种口头的形式,郑厉公的心理是这么想的。他欣然答应了这个条件,在他看来只是国际上经常签的那种盟约,一张白纸而已,春秋的信义有时候小到就是一张白纸。管仲得到郑厉公的答复之后,就派兵悄悄地帮助郑厉公复位。郑厉公把握住这个机会,从栎攻打下大陵,直逼郑国国都。首战大捷,擒住了郑国政府特意派去大陵的守将傅瑕,郑国政府一直派重兵守着大陵,防备郑厉公偷袭,傅瑕这个人是很得力的将军,但他被俘后,为了活命,做了一回“吴三桂”,转了舵,帮郑厉公潜回国都杀了当时的国君子仪。“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但傅瑕终究没有吴三桂的福气和谋略,没有要求留守在大陵,回国都后就被

8、郑厉公以“不忠”的罪名宰了。这样的叛徒一般来说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活下来做了大官;另一种被判不忠,一场空,杀了头,落个臭名。在齐国的管仲时刻关注着郑国的战况,当郑厉公打进大陵的时候,他觉得万事OK了,郑国问题解决了;但是,当他听到郑厉公回国后做出的一件事情,不由有些担心这个人的人品和性格。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原来郑厉公与傅瑕有约定,免除他的罪名,回国后却出尔反尔,以不忠旧君,杀了傅瑕。可是,他的一个伯父却因为忠于旧君,也被逼死了(见左传中原文的对话情节)。不忠于旧君也死,忠于旧君也死,这似乎是一种矛盾,说明郑厉公杀人的理由并不在道义,而在他个人的喜好,所以,管仲因为这件事情

9、感觉到这个郑厉公的性格可能表面一套,内心一套,老谋深算,这样的话,他的承诺或许就不是那么坚固。(第42章 史诗的一页)醒来,没有赞歌,没有礼炮,也不需要赞歌,也不需要礼炮。去年的冬天,大地开始结冰,管仲却迎来了他伟大事业的第一个春天,历时两年的征讨,降服了中原三个大国,初次达成了以齐桓公为盟主的共识。这天,管仲比平时稍微早一些醒来,冷冷的早晨,很安静。他很平静,今天,四个国家的首脑要和周王室的“钦差”单伯举行盟会,来共同结束这一次的征程,历史上第一次的成功征程,他现在要去安排盟会的事宜。赞歌呢?礼炮呢?不需要吗?当然需要!不过,不是现在,不是此刻,未来还很遥远,这仅是第一步。瑟瑟的寒风里,四国

10、元首和单伯登上了盟台,宣读了共同维护周王室统治和秩序之类的盟词,分次序坐下,闲聊了一会政局,缔约之后,也就散了,和现在国际会议是一样的类型。散了会之后,齐桓公是格外高兴,但是他还没忘记管仲的教导,很谦虚地问管仲:“仲父,你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啊?”管仲心说:齐桓公还是高兴过了头,偏急切,哪有那么快,这一个章节还没有结束,诸侯们还都没有走呢。但管仲不愿意打击齐桓公的兴致,况且这个时候仍知道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件很好的事情,他就回答:“现在,刚刚征服下中原大国,局面不稳,人心未定,况且主公为中原盟主还没有正式的周王室旨意,不如,先向周王室请旨,名正言顺之后,再开始,由近至远地巩固局面。”哦?齐桓公心说

11、:原来局面还没有稳定,那我还要继续努力。这也是管仲这番话要提醒的,还要继续努力。“周王室的代表单伯正在这里,不如让为臣暗示他,让他向周王言明意思,要个正式封你为盟主的旨意,正好几个国家的国君都在,也不必以后再劳烦,再召集一些愿意来见证的国家,这样,盟主之位就成定局。”管仲继续说道。“好!太好了!”齐桓公越听越有味道,就起劲地喊出来,他全身热血沸腾。他在座位上再细细品尝一番这种绝妙的体验,对管仲说:“那你快快去办,我就让他们别走了。”管仲心里无奈地笑笑,这个年轻的国君就是对这些名誉兴奋,他退出去,就和单伯商议。齐桓公这边派人通知刚参加完盟会准备回家的几个国家元首:都别走,还有事情呢,周王要来个旨

12、意。几个国家元首纳闷,怎么还有什么旨意?议论开了,有的问旨意什么时候来,有的说想要回家过年。前年那个说“不”、逃回去的宋桓公哼声说:“你们谁要跑谁跑,我是不跑的,乖乖地待着吧,省得麻烦人家再去征讨。”最后,谁也没敢说跑,在外头过个年也不错,这些都是话外之音。单伯坐着车回去请旨,又快马加鞭地送来,就到了第二年春天,万物从冰封中慢慢苏醒过来,整个盟台飘扬着许多旗帜。管仲在盟台上宣读了送来的一张委任书,大致就是委任齐桓公为盟主,来的几个国家元首在条约上签字。左传中记载:“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复会鄄,齐始霸也”,鄄是齐国地名。

13、这一年,在历史上称为齐国称霸的第一个年头,就好像栀子树上开花刚结出果子的形状,可以叫果实,但远没有成熟。对于管仲的史诗、齐国的史诗、春秋的史诗,这仅仅是开始的第一页。(第43章 传奇人物来访)文姜回娘家对于管仲的霸业征程来说,局已经布设完毕,就像一个雕塑的轮廓已经打造好,接下去就是从细部入手,雕塑成型,最后才能栩栩如生,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小心敲打错误,都会毁坏整个雕塑,前功尽弃。所以,管仲此刻格外小心,把地图摊开来,放眼中原版图,从东至西,鲁、宋、郑等强大的对手表面上摆平了,其余小国暂无大碍。他再把目光移向西北,秦、晋两国过于偏远,不易征讨,何况彼此之间没有多大的交往,除非霸业在中原已经足够

14、稳固,才有可能考虑。目光再转到中原周边,各个戎部经常侵犯中原。还有一个强大的蛮夷楚国在南面,正试图用武力侵犯和吞并中原,这才是最强劲对手,同争一块肉吃。要对付这样一个对手,单凭齐国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联合中原这几个大国。可是,这几个大国现在只是勉强臣服在齐国阵营中,目前还是要巩固这个阵营,使各国真心投靠。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拉拢鲁国,齐鲁成为一帮,整个山东以及安徽地界就都连成牢靠的一片。长时间的征讨之后,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准备第二轮的征程。管仲曾经让齐桓公明白,治国图强征霸不是点石成金,而是像粮食一样,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播种收割,所以,当初他问管仲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征程,

15、管仲指着刚种的栀子树,要等它开花结果。现在,齐桓公又问管仲:“此次休生养息至何时?”就是到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第二轮。管仲凝思了一下,笑着说:“酒藏飘香宜人时。”依旧等于没有回答,酒埋在地下,谁知道什么时候能香气宜人?齐桓公又问:“那么,现在做什么?”管仲说:“清明时节,自然是祭奠祖先,思念亲人,况且主公还有一个姐姐文姜在鲁国,不如让其归宁,姐弟相见,互通齐鲁两国的感情,使天下人皆知齐国重情,一举两得。”好!左传庄公十五年经:“夏,夫人姜氏如齐”。文姜这次回娘家,再次踏进齐国国都的城门,已经时隔15年。上次就是在这里,和她生活了15年的丈夫被自己的情人哥哥杀死,此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又是一个15年

16、,她已经老了,从30年前默默地离开,心头流着泪和她爱恋的齐襄公分别,相思了15年,没有想到重逢不久就成了永别。当自己15年后回来,这里的瓦片和柱子间仿佛仍环绕着他们的笑声,然而尘土阴阳将他们永远地隔开了。她久久站立在齐襄公墓前,流下了眼泪,她或许就是祸水,丈夫死的时候,她并没有流一滴眼泪。文姜回过神来,转身看见齐桓公、管仲和齐襄公的女儿正站在她后面,等候了满长时间,她不好意思地说:“等了太久,就想多站一会。”齐襄公的女儿哀姜是管仲特意安排和文姜见面的,当时哀姜还是个小女孩,未成年,传言文姜曾经和齐襄公约定把哀姜嫁给鲁庄公。管仲心里就有了一个长远的计策,几十年来齐鲁两国感情纠葛和家族联姻一直是焦点,主导着两国的政治方向,所以,最好的牵制、拉拢或者说控制鲁国的方法还是家族婚姻和感情。文姜在前几次政治事件中的作用更加坚定了管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