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1714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窑操篦冷机操作用风原则(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l-CAL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篦冷机的用风原则1、熟料在篦冷机一、二室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急冷,并能得到较高的二、三次 风温。但一、二室用风量的大小取决于二、三次风用量的大小而不取决于冷却 熟料的需要量。二、三次风用量取决于煤燃烧所需空气量。2、一二室冷却风量调节后,三室风量视情况可适当减少。但三室风量总量调节 需考虑到熟料经一二三室冷却后,能达 90%以上的冷却效果,不能让四五室承 受过大的冷却负荷;3、四五室风量能少则少,以保证熟料冷却效果和窑头负压为准;4、在操作中应考虑

2、到由于料层的加厚造成的风机出风量减少。此时应适当增加 各风机进口阀门的开度。三、篦冷机的风量平衡在篦冷机内冷却用风量与二、三次风量、煤磨用热风量、窑头风机抽风量必须 达到平衡,以保证窑头微负压。目前设计的篦冷机已取消了高温区与低温区之 间的活动挡板,但在窑头排风机、高温风机、煤磨引风机的抽力作用下,篦冷 机内存在相对的“0”压区。如果加大窑头排风机抽力或料层增厚使高温段冷却 风机出风量减小,“0”压区将会前移(向窑头方向),则二、三次风量下降, 窑头负压增大;减小窑头排风机抽力或料层减薄使高温段冷却风机风量增大, “0”压区将会后移,则二、三次风温下降风量增大,窑头负压减小。所以在操 作中如何

3、稳定“0”压区对于保证足够的高温的二、三次风是非常关键的。在无 烟煤煅烧中我们会发现当篦冷机料层过厚时窑头负压好控制而且感觉窑头很 亮,但窑电流低f-CA0高;当篦冷机料层薄时黑火头长,但窑电流高f-CAO 低。分析认为是料层过厚时篦冷机风机供风不上,窑头排风机抢风使窑内供氧 不足燃烧不好产生窑电流低f-CA0高;料层薄时虽然窑内看起来温度不高,但 头煤燃烧好反而窑电流高f-CaO低。从以上分析也看出控制窑头负压相对稳定对稳定二、三次风量的重要性。四、篦冷机的操作篦冷机的操作就是控制料层厚度,调节冷却风量以满足熟料冷却效果,提高热 回收效率,保持稳定较高的二、三次风温,保证窑头收尘、输送系统安

4、全运 行。篦冷机的操作以稳定一室篦下压力为主,保证篦下压力的恒定是篦冷机用 风合理的前提。调整篦速是实现篦下压力恒定的手段。注意料与冷却风量相匹配。料越多,用风量越大,窑头引风机拉风也相应越 大。从三、1 条可知,料多时应提高篦速并增加低温段的用风量。同时窑头引 风机的特点是收尘入口温度越高,气体膨胀导致风机抽风能力越弱。操作的关 键在于预见性的调整。当窑内可能产生冲料时应提前加快篦速,增加低温段冷 却风机用风量,同时增加窑头引风机风量。此时熟料冷却好,窑头收尘器入口 温度上升幅度不大,窑头引风机抽风能力大,尚能保证窑头负压。如果等到料 层已增厚才增加窑头风机进口阀,因收尘进口温度高抽风能力减

5、弱,窑头负压 将无法控制。对于一二室风机我们调整风机进口阀以维持稳定的电流,三四五室风机根据料 的多少决定进口阀开度。注意调整风机进口阀会引起篦下压力的变化。从保证窑头收尘、熟料冷却、输送系统安全运行来讲,当一室篦下压力上升 时,我们加快篦速会引起窑头收尘入口温度和熟料输送设备负荷上升,同时篦 下压力不久后又会下降。在操作中我们提高篦速后只要一室篦下压力有下降趋 势就可以降低篦速,因为窑内不可能有无限多的料冲出来,这样就可以使窑头 收尘入口温度和熟料输送设备负荷不至于上涨得太高。当然如果窑内出料太 多,必须降窑速。两段式篦冷机在操作中需注意一二段的配合。当窑内出料过多窑头收尘温度会 超高时可预

6、增二段风机风量,必要适当降低二段篦速,以保证良好的冷却并不 致温度和熟料输送设备负荷超高;料层偏薄时适当减小二段风机风量以降低电 耗。课题:烟室温度的控制与头煤量湖南某水泥厂2500t/d生产线目前运行参数:195t/h,cl-4600pa/350度,烟室温度1170度,二次风温1050度,头煤4.3吨,尾煤10吨,窑 速3.6转370-500A,分解炉温度控制880-885度.煅烧方案:80%无烟煤,V11-13;A22-25;Q5500-5900.生料熟料三次风阀开度40%.设备参数:三次风管有效内径1870,分解炉5300,缩口1600.运行状况分析:1.烟室温度高,常产生烟室及缩口严重

7、结皮继而塌料,正常烟室负 压-150-200pa,分解炉出口-550-600pa,结皮后烟室-70-120,分解出口-800- 900pa,窑电流下降到450A左右.2.头煤比例30%,熟料f-cao0.5-2.0 %,升重1050-1250但跳动大,提高头煤用量 则窑电流下滑,烟室温度上升,飞砂雪人严重,分解炉出口温度稍有下降时二次风 温暴涨,窑电流下降.对策:操作中关键问题是头煤用量小,黑火头长,飞砂重.加头煤则窑电流下滑,烟 室温度升高,尾煤用量波动大.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分解率控制偏高因 而造成飞砂重(此论点见博文飞砂与雪人),烟室温度高结皮严重,胴温上升.因 此在控制中应按以下

8、方法改变:1.降低分解炉温度控制值为 860-870 度,保证分解率在 85-92%即可,可以有效达 到降低烟室温度,控制烟室缩口及分解炉锥部结皮发生2.因烟室温度低,相应增加头煤用量.用量大小以窑电流稳定,烟室温度稳定为准, 具体数值尚待摸索.由此带来的烟室温度升高,头煤不能完全燃烧等可能,通过调 整喷煤管位置,一次风,三次风,高温风机等配合达到.,最终达到目窑头温度高且 集中,窑皮致密稳定,窑头不易冲料,窑况稳定的目的.从煤燃烧方面考虑,窑头温度高可以加快燃烧速度,降低头煤的不完全燃烧状况. 而且因窑头温度高,窑况易于稳定.窑系统运行情况分析目前窑投料量正常情况下一般在150t/h左右,熟

9、料台时产量80t。运行中出现 的主要问题是熟料黄料多,表现为大粒黄心料,直径50-250mm,熟料f-CaO合 格率仅65%左右,后期强度不高;窑皮短,一般在15米左右,4-7米窑皮长期 偏薄,后部窑皮偏厚,呈喇叭状。前圈易长。窑头负压波动大。产量进一步提 高受入窑提升机负荷制约,而且尾煤罗茨风机电流已接近额定电流,提高产量 的话会增加尾煤用量,可能产生尾煤输送管道堵塞。分析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先前的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入窑生料流量、生料成分波动大,对窑况产生冲击,使窑皮偏短。二是一次风机与喷煤管 不匹配,一次风机升压配得偏小。三是预热器拉风偏小,从而窑内通风偏小, 火焰偏短。因此对一

10、次风机进行了检查使一次风机风量增大,生产中试验了加 大拉风,并注意均化库喂料系统运行状况的监视和维护。但并没有收到好的效 果,只是均化库喂料稳定时窑的煅烧显得易于控制得多。后来针对大粒黄心料的问题重新分析窑系统工艺及操作,认为黄心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解率过高。自建厂以来我厂只检测过两次分解率,因此通知化验室 开展分解率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的操作参数分解率都在95%以上,大大 超过控制的 87-92%的范围。这个结果又使我们对头煤实际用量产生了怀疑。通 过测煤粉容重,用煤粉的实际消耗量与显示消耗量对比发现,头煤实际用量仅 产显示用量的90%左右,意思是说在生产中我们头煤用量偏小。12月中旬利

11、用 长时间停电的机会入窑重校了喷煤管坐标,发现目前喷煤管严重偏料。针对以 上情况,元月 22 日开窑点火后改变了操作参数,主要降低分解炉控制温度, 由以前的880度以上降低到870-880度,相应增加头煤用量。但因为压负荷的 原因,这种操作方法只运行了不到两天。从两天的运行情况看,如果黄心料偏 多,只要将分解炉温度控制稳定在870-880度,一段时间后黄心料即会减少。 证明对于黄心料的解决,降低分解率是有效方法。但运行中发现,一是头煤增 加到一定程度后(例如超过6.4t/h)对窑头温度的提高并没有好处。二是窑皮 发生变化,主烧成带窑皮变薄,窑皮长度增加到17-18米。因为改变操作方法后运行时间

12、不足,尚不能完全肯定这种操作方法对窑皮及熟 料强度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窑耐火砖已到晚期的情况,烧成带窑皮变薄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运行监视才能判定。新型干法熟料烧成的热工制度新解我从 1993年毕业从事水泥工艺及烧成操作,对热工制度一词 听得多,但是书上对此却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是我没机会看到吧?今天我写 了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看了能告诉我在哪本书里能找到“热工制度”的定 义,对我所写的作些批评。也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热工制度是风、煤、料的匹配,包含水泥熟料烧成过程中气体和物料 的温度、压力、气氛、热平衡等。一、温度制度:温度制度是水泥熟料烧成的关键。物料在窑内发生的物理

13、 化学反映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制度指物料从入窑到烧成熟料的过程中完成各种 物理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范围及时间。对于新型干法窑来说主要有烧成带温 度、窑尾温度、分解炉出口温度及Cl出口温度。在烧成带物料的反应是氧化钙的吸收过程,这个反应重要的是温度的高低 和反应时间。例如料子成分难烧应提高烧成带温度和延长物料的烧成带的停留 时间。延长停留时间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窑速同时减投料量;二是增加窑头 喷煤同时增加窑内通风以加长烧成带。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拉长火焰,使烧成 带加长。还有人认为此时喷煤管应该在正位煅烧。窑尾温度的高低可间接反映烧成带长短或窑内烧成状况的好坏。控制合理 的窑尾温度即可控制烧成带长短。控制窑尾温度可通过控制分解率、烧成温度 和控制窑内通风来达到。窑尾温度的高低与入窑分解率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