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13749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汪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本节主要内容有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课时主要学习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热力环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的应用,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为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增强知识的联系和使用,培养学生联系问题的水平,在教学时,我把海陆风和城市风等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安排在了这节课。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读图分析水平、概括归纳、发散思维水平还有待提升。其次

2、,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很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通过图示阐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过程,绘制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状况。 2、学生能通过等压面判断高低气压及大气的运动状况。 3、学生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解决

3、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等压面图,体验从图表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理解过程。 2、通过海陆风对海滨城市的影响,及城市风在城市规划中的的作用实行思考、分析,体验从实际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研究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度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使用;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 教学难点:气压与海拔和等压面弯曲的关系;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

4、;使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海陆风、城市风。 确立依据:本节课主要讲解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学习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基础,也是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本节内容学生还需掌握等压面等一系列等值线的判读规律,所以我认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使用,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而高一的学生空间想象水平较差,对于等压面的弯曲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高空气压永远低于低空气压,而我们在分析热力环流时高空中常常出现高压,在这里学生容易搞混,且不理解,所以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对于学生也是个难点。而且学生短时间

5、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将使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海陆风、城市风。确立为难点。五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 实例教学法 引导归纳法 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小组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会使地面冷热不均,提问地面的冷热不均会不会影响与它直接相接触的大气呢?回忆、思考、回答复习太阳辐射,导入“热力环流”。活动1翻开书本阅读P35热力环流的内容,简单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及过程阅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学生通过看书,对热力环流形成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方便后面热力环流形成及使用的讲解

6、讲解并引导通过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讲解热力环流的运动形式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等压面为主线,通过度析等压面的变化,讲解热力环流的运动过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有疑问能够提出。让学生思考、提炼重要结论。讲解等压面的概念,当地表受热均匀的时候,等压面平行。提问当地表受热均匀的时候,等压面是平行的,如果地表受热不均匀,等压面是否还是平行的,通过热力环流的运动过程讲解等压面的变化。(想象水沸腾时)回答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大气发生上升和下沉运动,A、B、C三地在垂直方向上的密度发生变化没?(P30页图2.3 热力环流的形成)PPT上动画演示观察、思考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并实行思考分析因为地表

7、受热不均,大气膨胀上升,或冷却下沉,形成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高度大气密度发生变化,A地上空和B、C两地近地面增大,A地近地面和B、C两地高空减小。由于密度发生变化,气压也发生变化,同一水平高度产生的气压差使大气在同一水平面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PPT动画演示),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积极思考强调任何一个地方垂直方向的气压都是下高上低记忆、笔记学生在高低气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来说的与垂直方向上高空气压永远都要低于底空气压搞混,所以在这通过讲解和做题强调,便于学生理解,不易搞混。随堂练习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大气的运动方向,试比较a、b、c、d四处气压值的高低。 a b d c思考、做题检

8、查,加深学生对气压高低是相对于那个地方的学习讲解等压面 2000米 冷却冷却受热AbaB通过以上分析,点明此时等压面不再平行,让学生比较A、B两地气压大小。结论:PAPB 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听讲、笔记通过对同一水平面气压值大小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等压面弯曲问题归纳总结(1)等压面变化: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2)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这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高上低);(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4)近地面气温和气压关系:高温低压,低温高压理解并记忆让学生思考、提炼重要结论。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热力环流?

9、或者类似于热力环流的现象?思考、回答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联系所学内容。活动2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就会产生环流,例如海洋和陆地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讲解海风,让同学上讲台画出陆风,并讲解。思考、画图、讲解通过对海陆风的绘制,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并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海陆风的形成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样的调节作用呢?小组讨论、回答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体验从实际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研究过程讲解城市风(PPT演示)AB观看、听讲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本身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合作探究如果我们要建

10、立一个卫星城或者是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应该建在A地还是B?思考、讨论、回答学知识灵活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总结新课用知识框架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学生画知识框架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练习读图,回答如下1、2两题:DCAB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气压:DABC D、气温:CB2 、A、B近地面大气温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A、吸收地面辐射多少不同 B、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少差异 C、大气逆辐射强弱不同 D、发射强弱差异布置作业画出山谷风七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是一等压面的变化为

11、主线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这个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关系,并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理解。而对于高压、低压是相对于那个地方而言这个难点则运用一个小练习加强学生的认识,突破难点。在对热力环流的现象进行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海陆风、城市风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体验从实际生活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的研究过程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秉承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标理念,教学过程中我也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生活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学生讨论时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讲得有点多等。没有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新课改的学习,把传授者的身份变为引导者,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