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09974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课外阅读练习题选 白鹅(节选)课外阅读练习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想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盗贼)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

2、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评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

3、,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为了避免抗战时期住在荒村的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采。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么_的身体,那么_的颜色,那么_的叫声,那么_的态度,那么_的脾气,和那么_的行为。在这荒凉_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1为什么下面每组句子中的第句比第句

4、好?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大鸟回家。 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鹅回家。() (2)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3)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鹅的步调慢条斯理,懒洋洋的。() (4)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白鹅是吃冷饭的。() A第句的意思与情境不符。 B第句与整理对白鹅的感情相悖。 C第句能表达喜爱的感情。 D第句能表示亲切的感情。 2第二段,整理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 3第二、四段划线句中的“简直”和“竞”可以体会到哪些深刻含义? 4整理怎样看待鹅“终归是狂妄的”?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认为呢? 5将“雄伟、高傲、可

5、笑、雪白、轩昂、庞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处。 6文章最后说“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 君山竹奇(阅读练习) 王正湘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中的一个绿色小岛。它景色秀丽;闻名遐迩。古往今来,在它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知留过多少游人足迹;不知使多少诗人为它而倾倒,用精心锤炼的词语。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当你一踏上君山的土地,就会惊异地发现:这里到处都有葱茏的茶树,浓荫蔽目的嘉木。绿森森的竹林。一个“绿”字像流泉一样融入心底。 你当然会醉心于游览二妃墓、柳毅井、朗吟亭、杨么寨等名胜古迹,倾听着向导绘声绘影地讲述有关

6、的神话传说;你也会在君山茶园里流连,品尝素负盛名的君山银针;然而,当你听到向导介绍:“七十二峰,峰峰都有竹子。这儿的竹子不仅品种多,也很奇特,耐人寻味。”你的精神当会为之一振! 当你在绿荫深处的小道上穿行,经过龙涎井、轩辕台、酒香山,到了斑竹岭。岭上翠竹成林,一竿竿青翠欲滴。一阵风儿拂动竹叶,“沙沙沙”,十分凉爽。那竹竿上紫色的斑点格外醒目,好像先人们洒下的泪痕所凝成。 不是吗?请读唐人高骈的这首诗: 舜帝南巡去不还; 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 直至而今竹尚斑。 据博物志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传说就是斑竹的由来。这个传说经过许多人的口头

7、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在岳阳一带,几乎是家喻户晓。 历代诗人吟咏君山斑竹的不乏其人,且多佳作。唐代诗人李贺湘妃中有句云:“筠竹千年长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明代作家李梦阳湘妃怨中有句云:不知篁竹苦,谁见泪斑深。”都是直接描写了斑竹和湘妃的神秘关系,缠绵悱恻,撼魄动人。唐代诗人杜牧有斑竹简簟:“血染斑斑咸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宋代诗人梅尧臣湘竹中有句云:“欲识舜娥悲,无穷似湘水。”对斑竹的泪作了极力的渲染,更加哀婉动人。清初诗人施闰章见斑竹则引申开去:“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寓意颇为深远。 此刻,当你凝视着斑竹,默诵着历代有

8、关斑竹的诗句,怎能不自然而然地沉入优美的神话和诗的意境之中? 君山竹奇,不止于斑竹。当你离开斑竹岭,来到另几处竹林里,那些翠竹或一丛丛,或一排排,叶上像浇了一层绿油似的。竹竿不甚高大,细看那竹竿、竹节,却是多姿多彩,令人惊叹。那竹竿扭曲宛若游龙的是龙竹;那竹竿上有清晰的纹络,像趴着乌龟似的是龟甲竹;那竹竿下面竹节突出,如罗汉状的是罗汉竹;那两根或三四根纠缠在一起的是连理竹;那竹竿方正棱角分明的是方竹;还有那竹心像五片花瓣的梅花竹;质地坚实的实心竹据说都有悠久的历史了。 赏竹,真是别有一番佳趣!对着那些绿影婆娑、婀娜多姿的翠竹,你定会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难怪那些多情的游客们,有的掏出画笔,在画板

9、上写起生来;有的打开照相机 “咔嚓”把它们摄入镜头;有的则俯首凝眸,浮想联翩。斜阳清辉,天色已晚,大家仍徘徊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君山奇竹啊,吟诵它的名诗佳句,千年不绝,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呢。它像千万株葱茏的茶树一样,给君山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它四季常绿,给碧波万顷的洞庭湖又镶嵌上一颗绿宝石;它们像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一般,给祖国锦锈江山的一角染上了一层新奇的色彩,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寒来暑往,它们却总是搏风击雨,傲霜斗雪,昂然挺立。它们的高风亮节,激发了历代多少仁人志士的情怀。在为中华民族励志振兴的奋斗中,君山奇竹也在做着自己无声的贡献! 谁能够说它仅仅是普通的观赏植物?谁又能够说,它是“无心”

10、的呆立者?不,它具 有顽强而长久的生命力!它是不衰的象征! 1解释下列成语加点的字。 素负盛名 家喻户晓: 2这是一篇散文,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画线句“怎能不自然而然地沉入优美的神话和诗的意境之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4文中较多的引用了历代方志、诗词,它的好处有: (1)_; (2)_。 5从文中找出表达主旨的段落和语句。 段句: 语段: (1)_ (2)_ 楼沉船为邓世昌而作(课外阅读练习) 高洪波 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成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

11、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的成且腥的水。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惊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39个春伙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一座海是一座坟。 惟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19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

12、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你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号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撞”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舰与舰相撞的霎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另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了解,沉船是割断这种了解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

13、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 “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日: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作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地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惟一死, 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来,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12)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一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自己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