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30929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8 哪吒闹海 第( 1 )课时三维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学习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教具准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时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哪吒闹海。板书课题8 哪吒闹海解释题意,拼读“哪吒”(n zh)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查字典,理解词语。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掀起 随即 机灵 洗澡 摇晃 扔去指名读

2、,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重点词语: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胡作非为:装做坏事。朗读生字词。三、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四、写字指导;霸、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五、作业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完成描红练习。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8 哪吒闹海 第( 2 )课时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3、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学习重点能

3、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学习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教具准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理解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小结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 取下 摆 掀起)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那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

4、对手,一下子就被打死了。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第4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画出关键词语,练读。小结,齐读24自然段。第5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齐读全文。三、总结全文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 寓言二则 第( 1 )课时三维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学习重点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学习难点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教具准备课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5、(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三)带着问题读课文。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五)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2知作者。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指名回答,读句子。(3)“巴望”是

6、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5)指名读第2自然段。(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拓展学习,深入明理,学以致用。)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 寓言二则 第( 2 )课时三维目标1

7、、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2、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3、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学习重点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学习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具准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1.请大家朗读课文。2.鹬蚌相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3.有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4.指名表述,适时表扬。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1.故事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为什么鹬和蚌要互不相让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鹬和蚌,

8、再来回答这个问题。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指名朗读,教师点拔。四、联系文本,理解人物(练习朗读,理解人物心理)1.抓住:鹬 猛地 用尽用气威胁 筋疲力尽蚌 急忙牢牢地 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2、正在这时,有个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3、全班分角色朗读。4、这样一个结果,这个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会怎么想呢?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夫嘲笑鹬和蚌互不退让,结果两败俱伤,让自己轻易获利。五、拓展延伸(培养想象与说话能力)1.对于鹬蚌,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如果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现在鹬咬着蚌,蚌

9、夹着鹬,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告诉我。2.同学们通过读了这样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六、总结全文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0 成语故事 第( 1 )课时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习重点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学习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具准备课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

10、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10 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两个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楚国、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

11、大家注意。“楚”“数”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书写“矛”注意与“予”不要弄混淆。“演”左窄右宽。右边注意宝盖头下的短横不要忘记。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本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0 成语故事 第( 2 )课时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12、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学习难点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具准备课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特色补充一、复习生字词1.填字成词。自相( )盾 ( )( )充数 张口( )舌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三、精读滥竿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