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06886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过秦论》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 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 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 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本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很强,应加强诵读训练;本文的结构很特别,要注意 文章的结构。背景知识互动知识积累一、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 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 计所迫,卖妻

2、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 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 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 “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二、作家作品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 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 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 【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表达了新兴地主阶

3、级政治家的 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解题【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详尽地分析了秦国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 迅速灭亡的原因,目的是给汉文帝进行政治改革时提供借鉴。本文的重点是在于 论述秦统一天下之后,导致灭亡的过失,因此篇名【过秦论】。识记要点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重要著作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教材优化全析整合感悟一、内容详解结构网络本文先叙史实后作分析,据此,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表达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 (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 史时

4、期。1.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这是秦孝公时的事。在战国初期,万乘之 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它的进一步强大自孝公开始。文 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 (立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 其间商鞅专秦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 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2. 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 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 “享国之日浅,

5、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 本时期内纷纭复杂的斗争情况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按四个方位分写秦领土日益 扩大的情形,表现它的势力空前增长;二是写诸侯约从反秦以及斗争的失败,反 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说明它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为下段蓄势,说明由秦来统一全 国已成定局。多重排比,气氛热烈。辞赋中往往铺锦列绣,排红叠翠,排比句如鳞次栉比。 可是因为句式少变,致使文字板滞僵直。【过秦论】则变化其用,以多组排句复 合,从而犹如繁弦急管般热烈,增强了艺术效果。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先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 排比,显示“合从缔交的广。接着

6、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三个相同的联合结构的词组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再以“中山 之众,“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 四个基本相同的带有长串定语的主语以及相同谓语形式的句子,显示“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最后更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八个结构异同交错的四言句, 显示秦乘胜前进夺天下,摧枯拉朽攻诸侯的声势。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奔放,如 果只是一式到底,那又机械呆板了,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句组合起来,则整齐与参 差结合,相为映照,文章便张弛有致、气韵流转了。作者为了集中排比,以“秦

7、无亡矢遗镰之费的对比条件,着力渲染,且有言过其实之弊。据【史记六国 表】载,周慎靓王三年(前318)有“五国共击秦,不胜而还之事,并没有“九 国之师齐出动的情况。作者简单概括了战国时代所有的人才,且加以排比,突 出了声势浩大的气氛,和秦日后的崩溃作了鲜明对比。【过秦论】中多用排比, 而句式多变,组合有异,这也是本文格高调响的一个原因3. 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 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 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以下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 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

8、词严,充分揭露了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第3段写秦始皇:野心与实力,兼而写之。但第3段与第2段还不一样。第 2段是用正反对比手法两面写,第3段却全从正面写,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 绘得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甚至到了第4段开头处,还要找补两句: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吴闿生夹批:“再加二句,十分酣恣。这就像 给皮球或车轮打气,打到最大限度,再加上两下,自然球胎或轮胎就非爆裂不可 了。然后一下子反跌下来,改从陈涉方面写起,却又处处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 更加写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同义叠句,气势酣畅。为了突出某种意思,不惜重复数句。作者写秦始

9、皇时之强盛:“振长策而御 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四句只一意, 说始皇践帝位奴役天下之人。我们在学习这一段时,要加强朗读。统一天下前,应由较强的语势读出,充 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 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 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 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 “万世之业等词语。4. 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重点是写陈涉起义。用低衬写法: 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

10、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说起义队伍 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这也是针对着“仁义不施写的。 仁义不施,民心丧尽,“其亡可立而待,所以下面只用一句话写它的覆灭。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首先指出秦的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强 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接着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 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作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尽管如此,二者却“成 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 留给下文解答。第二

11、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1、2 段;然后“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4段;最后 照应上文“成败异变二句。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二、技巧鉴赏1.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 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 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 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 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

12、着重揭露秦 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一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 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2. 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 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 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 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 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论点。3.

13、 语言特色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 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 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 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 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 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 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技巧拾零文言文解题技巧1、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

14、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 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 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 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 易。2、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 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 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 米。三、体裁知识古人著书基本上是不加标点的,古代的文章(不论哪种体裁)基本上是没有标

15、 点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标点的文言文,其中的标点都是今人填加上去的。因 此说,我们要阅读文言文,就要靠自己断句、加标点,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把 握文章的技巧艺术。这样,填加标点、断句就成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 容。古人把读文断句加标点叫“句读(dbu),句末处用“。断开,叫“句; 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处用“,断开,叫“读。古人也是讲究断句的,不能正 确地断句,也是无法读懂文章的。句读虽说是一门“小学问,但它也包含许多知识,也是不可轻视的。对于 一般人来说,断句难在不理解词语,没把握住固定格式和特殊句式,没有熟悉古 代文化常识,缺乏对各种修辞格的掌握。因为文言文断句是以明晓这些知

16、识为基 础的,所以,要下功夫弄清这些知识。一般说来,断句、加标点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 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 逐步缩小范上正确的标点。美文品读屈原贾生列传(片断)司马迁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 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 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