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0685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招标同济规划院 职能定位 技术路线 郑汴新区的历史使命 郑汴新区的职能定位 结合相关分析,确定郑汴新区的职能定位为:全省经济社规划从国家、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等方面逐层剖析郑汴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具体体现在以下新区的发展机遇与历史使命,指出:在全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六个方面。 中,郑州、开封所在的中原城市群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均位于中部地区首位,但在中心城市的比较中,郑州影响度弱于武汉、现代产业集聚区 长沙和西安。中心城市不够强,成为中原城市群的突出问题。 现代复合型新城区 “中原崛起看郑州”,关键是要看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核心试验

2、区 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郑州市要在增强“六个力”上实对外开放示范区 现提高、取得突破,空间载体就是郑汴新区。 环境优美宜居区 区域服务中心 发展理念 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模式 河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中原城镇群集聚了全省60%的城市,是我国中西部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地区的发展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不靠海、不沿江,缺乏区位优势,很难发展大型的货物运输服务;虽然人口和城镇密度大、数量多,但是中心城镇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依然是农业大省,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我国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郑州

3、和开封位为中部地区,应扬长避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我国沿海开发战略已逐渐转向中原崛起战略,作为中原核心的郑州和开封,应当紧紧抓住国家当前拉动内需、规避外部风险的有利时机,形成以郑汴一体化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区,壮大中心城市,整合中原城市群的资源和力量,摆脱分头各自发展的“简单加法”的离心式发展,在区域层面上形成强大合力,带动中原城市群以至河南省的整体发展,构建具有中原文化底蕴、反映郑汴地区风水格局、以产业集聚区带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新型的区域城市形态复合型城市区。 城市发展的中原之路复合型城市区 全球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 经济活动高度整合 发达的工业国家的大城市与新兴工业化发展

4、中国家的大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不断集聚与分散的过程,也城市同时在经历全球化过程,两者的互动构成了全球城的发是各种经济形态相互融合的过程。 展,形成二元全球化格局。 复合型城市区是随着城市打破孤立发展的状态,通过要当今全球化造成的城市的同质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严素的扩展与融合,形成由国际性的核心城市和几个区域性中重制约,郑汴新区的开发建设应将本土文化的精髓如黄河文心城市及相应的城镇组群,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连接所化、风水文化等充分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在体现国际组成的规模层次分明、功能结构合理、经济联系紧密的相对化、开放式、网络化城市的同时,充分融合传统文化,形成独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的空间发展实体。 既充分开放又具有文化底蕴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发展复合型城市区抛弃了传统的只发展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全球城市的新典范。 模式,将第一产业充分融入城市经济体中,形成一种一二三 产业循环发展的新型经济体结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 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其生存的环境,而人和自然交流的重复合型城市不单单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集聚区域,也是具要场所是城市,复合型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区有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特征与现代城市景观相融合的人居住域,应充分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成为一个共生体。 区,与传统乡村不同的是,复合型城市保留了原有乡村的景 观特征,却又达到了现代城市文明和

6、生活的标准,真正形成 了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区域。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 Zhengbian New District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发展目标 郑汴新区的复合 总目标: 郑汴新区将发展成为城乡统筹、生态平衡、功体制复合 能多元、社会和谐的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复合型城体制复合不仅指行政管理体制上要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定期协调郑汴新区的工作,还有大型项目的建设、产业定位的协调、通信系统的统一等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的运行系 目标一:城乡统筹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 统的复合。 产业复合 服务共享、设施联网、产业合作、景观各异 传统工

7、业城市只发展二三产业,而复合型城市则将第一产城市与乡村享受同等社会服务 业充分融入城市经济体中,并在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服务遍及城市和乡村 成为一二三产业循环发展的新型经济体结构。 城市与乡村拥有各自景观特质 环境复合 生态化的城市地区不仅指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开源 目标二: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流,节约能源,减小生态足迹,也指人工环境对自然过程的 模拟以减少浪费,同时包括社会生态化,即社会事业的建设以自我循环、清洁生产、生物共生、自然生长 保障社会公平。 区域范围实现能量的自我平衡和循环 空间复合 通过清洁生产减低碳的产生和排放 空间复合包括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由

8、单一的功能转城市和自然的生物和谐共生 为土地混合使用,提高开发强度以集约节约用地,并打破功能空间物质环境充分融入自然 分区的思想,从空间布局角度减少交通能耗。 目标三:功能多元经济活动高度整合 打破功土地利集约节 能分区 用方式 约用地 空间整合、功能混合、产业融合 土地功能混合利用,消融功能分区 发展二三产业基础上充分融入第一产业 空间复合 行政管传统二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新兴产业 理体制 三产业 目标四:社会和谐全球化与本土文化有产业定新兴边郑汴新区 机融合 体制复合 产业复合 位协调 缘产业 保持特色、融入全球、兼顾公平 大型项现有第目建设 坚持发挥中华文化的特色 一产业 包容外来文化,成为

9、全球城市 环境复合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公平和社会稳定 社会事人工建生活生业建设 设环境 产方式 复合城市概念示意图 2 产业选择 郑汴新区产业选择的原则 产业发展目标 郑汴新区从2009-2030将经历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 高度化原则 期转换; 优势化原则 生产要素结构将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 创新化原则 转换; 产品价值由低-中附加值向较高等附加值产品转换; 郑汴新区的产业功能 产业结构由原材料工业以及初级加工工业为主转向高级 加工为主;具体表现为: 培育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形第一产业主导产业:由种植业,牧业、渔业向生态林成产业集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10、; 业、以及农业功能拓展转换; 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由轻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向耐用消费品工业、计算机工业、合成材料工业,以及高新系; 技术产业转换; 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由金融、保险、流通等向信息业: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如广告、咨询,以及社团和个人服务业转换。 根据有关规划,2020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亿元以上,人均达到10万元左右,则2020年郑汴新区的经济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总量约为3300亿元。按照10%左右的增长速度,2030年经济 总量将达到8000

11、-9000亿元。 郑汴新区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发展都市型农业,培育高效生态型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加强农业功能拓展。 传统农业生产重点以姚家镇、韩寺镇周边区域为花生、西瓜主产区,官渡镇周边区域为大蒜主产区;畜牧业重点建设区域为雁鸣湖镇和狼城岗镇到黄河沿河地区,主要为奶牛等生态畜牧业;渔业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主要在万滩镇周边区域;林业,主要抓好生态林建设,其中重点建设中牟森林公园、张庄森林公园,发展八岗镇、黄店镇、刁家镇以及三官庙镇的林果业基地。新兴农业分别建设以中牟县、白沙组团为中心的城郊花卉产业、园艺、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壮大和发展白沙高科技农业研究园。以三高农业为目

12、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点,切实发挥农业高新技术的实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的作用,形成对农业具有明显带动的产业龙头,全面提升河南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产业: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继续壮大汽车、食品工业。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培育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县城西南、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集聚地;航空港地区南部临空产业区布局有航空制造业工业园区;郑汴产业带重点大型成套设备、专用设备、特种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汴西新区逐步形成了以空分产业、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 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大力推动生产

13、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3 Zhengbian New District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用地评定 评价因子 以构建复合型城市为目标,本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需要,结合郑州、开封的相关资料,对现状建设用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本次规划综合考虑地理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等影响,对它们进行生态功能性或敏感性分析,并以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走廊、生态廊道等因素进行校核,最

14、后划分用地适宜性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用地评定图 用地评价过程 4 人口规模分析 人口发展进程 郑汴新区现状人口总计116.55万人。 根据生态容量、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分析,郑汴新区的人口容量约为550万人。 根据既有的规划,郑汴新区2020年将达到336万人。推算2030年达到550万人。 小结 结合以上预测,确定郑汴新区的人口规模及发展进程为: 2020年336.5万人 2030年550万人 人口增长机制 现状郑东新区的发展较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明显,随着郑汴产业带的发展,城市人口的积聚将会进一步加快,集聚人口主要以省内外务工人员为主,郑州和开封现状人口的集聚吸引了一定量省内的务工人

15、员,在未来一段时间,开封对非农人口的吸聚能力减弱,而对省内务工人员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中牟现状城市基础较差,人员外流现象较为严重,随着郑汴新区官渡产业集聚区和白沙产业集聚区的兴起,位于郑汴新区几何中心的中牟将获得很好的发展,作为产业居住配套的需求,人口也会快速积聚。总体来说,郑汴新区将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增长主要表现为机械增长,人员主要为省内乃至全国的务工人员。 郑汴新区人口增长来源 郑汴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5 Zhengbian New District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区域空间发展模式 区域空间发展趋势 郑汴复合型城市建设必须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节约集约型城市,积极探索区域城乡空间发展路径,以区域的观点来发展郑汴地区,形成多个城市地区组合而成的区域城市。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组群,城市主体功能明显,彼此之间功能互补。 区域空间发展模式 融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文化和生态建设为先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格局。 中原城市群扩展示意图 黄河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 区域空间结构 郑州开封开封郑州 兰考巩义荥阳郑汴新区构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都市区,成为区域交通、杞县z产业网络中心,带动中原城镇群东扩。 通许新密航空港组团优化重构两市的市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