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0437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 型 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具课件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活动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少许糖果或绿豆。教 学 过 程一、引入:今天的课堂上来了神秘嘉宾,准备好迎接他们了吗

2、?嘘,闭上眼睛他们就来了(播放动物叫声),谁来告诉老师都有那些嘉宾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呢?(公鸡、鸭子、小鸟、小猪、小羊、小狗、大灰狼、蝉)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听到了他们的叫声)看来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倾听了周围的声音,也使我们知道了利用物体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探究声音王国的奥秘,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一起来探索: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音叉,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 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填写实验记录单: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你能总结出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对物体进行了力的作用,物

3、体运动了)同学们支持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三、 一起来研究:活动方法:小组合作,通过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击打小鼓等方法使钢尺、橡皮筋、小鼓等物体发出声音,并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活动提示:注意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变化。活动问题:物体发出声音与什么有关?小组汇报研究成果:钢尺和皮筋在发出声音时都在运动。四、我们的成果: 钢尺和皮筋在振动时都在做一种运动,1、谁能用手臂给大家演示一下这种运动;2、请两位同学合作来前面为大家演示一下皮筋的运动;3、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钢尺、橡皮筋、音叉、小鼓的鼓面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振动五、小小检验员: 对于钢尺我们亲眼见到了他们发出声音的时候

4、在振动,但是对于小鼓和音叉来说我们并没有亲眼见到他们振动,对于一个科学研究来说可以下结论吗?(不可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用实验来检验)好,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小小检验员”活动方法: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击打音叉使其发出声音后放入水槽中; 2、在小鼓的鼓面上放少许的绿豆,然后轻轻地敲击鼓面,观察绿豆的变化;活动提示:观察水面和绿豆(糖果)有什么变化?活动问题:水面以及绿豆(糖果)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1、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绿豆(糖果)在小鼓的鼓面上跳动,这是因为鼓面在振动。4、 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能

5、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六、知识拓展:PPT中显示响尾蛇的图片提问:有同学认识这是哪一种蛇吗?它有什么特点?它的这一特点是如何产生的?(学生举手回答)响尾蛇的尾部可以发出声音,响尾蛇的尾部是是由一个个的节组成的,这些节是中空的,是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每蜕一次皮就会增加一个节,当响尾蛇遇到危险或是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使尾部的节互相击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振动次数可达到每秒40-60次。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钢尺 皮筋 振 动 振动 音叉 声音 物体 声音 小鼓教学反思本课是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这节课教学中,始终贯穿小组合作

6、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运用看、说、演示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我一直认为“学起于思而源于疑”因此诱导学生先质疑在研究,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先使用活动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产生疑点(质疑),在针对产生的疑点研究、讨论。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感受,声音产生的规律,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是肉眼都容易观察到的,因此,引入间接观察法,借助于一些其他的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如:弹拔钢尺或橡皮筋,可以直接感受声音的振动;把豆子放到鼓上敲,间接感受声音的振动;音叉振动使水面产生波纹;使学生感受到声音与振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懂得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普及课外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这节课中我只设计了对于发生物体,以及发生物体振动的研究,而没有设计不发生物体与发生物体的对比研究使得实验研究不严谨,这是日后必须要改正的。另外由于学生在活动时充分做到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节约了时间,使得课时内容能够早早完成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