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0312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探讨现代医院的院内感染率不断上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培养诊断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手段。由于痰液中含有的细菌种类繁多,且常有数种细菌混合感染,加上患者标本留取时不够专业(非深部呼吸道痰液)的影响,所以痰液培养阳性率在临床细菌室一直不高,所以目前临床上通常先对标本行涂片镜检,然后再予细菌分离培养,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培养检查阳性率及结果的准确率。我们分析了445例痰直接涂片与培养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标本来源选取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疑有下呼吸道感染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留取的445份痰液标本,标本均为清晨第一口深。培养基采纳巧克力

2、平板、血平板、麦康凯平板、TTC沙保罗培养基按文献介绍方法配制。1.2 方法1.2.1 痰液标本的处理留取病人的痰液采纳20ml灭菌的试管,痰液取2ml5ml,加盖送检。痰液加入灭菌试管后,首先取2ml5ml的灭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10s以上,静等待沉淀于管底的痰液,沉淀的脓痰小片用接种环沾出,小心放入另一无菌试管内,然后再重复3次上述方法。这样可以减少痰液中含有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减少痰涂片和痰培养的假阳性。最后将痰液制成一张厚薄均匀的涂片。剩余的脓痰接种在麦康凯平板上、血平板、巧克力平板、TTC沙保罗培养基。将上述培养平板分别放置CO2培养箱、一般培养箱、真菌48h观察菌落、35c孵育18h

3、24h。常规方法鉴定。1.2.2 痰液标本的分类标准按照徐杰军的标准,根据涂片中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及细菌种类,可以把痰标本分为三类。类为较理想标本,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低倍视野者,且白细胞A25/低倍视野;B类为可接受标本,鳞状上皮细胞在10-25个/低倍视野者,且白细胞A25/低倍视野;还有一类C类为不可接受标本,鳞状上皮细胞大于25/低倍视野者,且白细胞2、结果2.1 痰标本涂片情况按涂片情况445份痰标本分为三类。其中类共有101例,占22.7%;B类共有131例,占29.5%;C类为213例,占47.8%,其中白细胞25/低倍视野126例(26.1%),白细胞W25/低倍视野72

4、例(21.7%)。2.2 三类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比较C类标本涂片和培养结果相符性最差,为49.1%,类和B类标本分别为82.7%和65.6%,经X2检验,三类标本符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27.92表三类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总例数例数相符数符合率不符合不符合率组1018382.7%1817.3%B组1318365.6%4734.4%C组21310649.1%10750.9%3、讨论痰培养结果是诊断呼吸道感染一个重要依据,痰培养的药敏结果是知道临床医生的用药的依据。但是目前痰液标本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只有在痰标本合格基础上培养出来的结果,才可能准确。文献报道理想的

5、标本应该是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较少的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是口腔内部的组织细胞,来自深部的痰液应该不会含有,而白细胞较多,提示标本来自深部,而且受污染很少;还有一类标本为白细胞较多,鳞状上皮细胞比第一类多但不超过25个/低倍视野,这样也说明痰液也是来自深部,但轻微受口腔分泌物污染,细菌种类w3种也限定了它受污染的程度较轻,所以这种标本还可以接受。本研究结果提示我院445份痰标本中有近一半标本不合格,只有232例仅占52.2%为合格标本,其中较理想的标本仅有101例(占22.7%),可接受标本131例。这结果说明仍有许多病人对痰标本采集方法不完全了解,也没引起足够重视。445例标本中痰标本镜检

6、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组为82.7%,B组为65.6%,C组为49.1%,从痰培养和涂片的结果比较发现组合B组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高于第三类,分析原因可能与第三类标本细菌种类较多有关。培养阳性率也是组和B组高于C组,尤其是C组中培养阳性率很低,因为唾液样标本本身就不含真正的病原菌,所以,即使是阳性也是假阳性。通过比较分析,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据此可以向临床提供一级报告,提前提供感染信息,对指导预防用药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排除不合格标本,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有效帮助,从而提高病人治疗的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经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