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9959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器制作工艺 辨别漆器的方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剖析古老手工艺漆器漆器是神秘的,是陌生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是国人遗忘在角落,边缘化进而濒危化的文化,虽然有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所谓的制度保护,但很显然国人对于漆器的认知已经到了不是肤浅而是无知的状态,对于文化的传承充分做到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状态。 “漆”字是中國象形字,由漆樹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漆器在中國古代是帝室御用的器物,唐代時將漆器的技法傳至日本(这一说法有待考证,一些技法的交流和学习可能更加准确),在日本進一步將漆藝文化推向極致奢華,许多文章里面认为漆器在日本也為富貴人家所收藏使用,这也是不准确的,据笔者了解漆器在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漆器有非常高的依耐性,当然多数人家用的

2、是机械制作的,而一些手工制作的甚而人间国宝级人物制作的漆器艺术品受到收藏。漆,可與各種素材結合,充分發揮材質特性,更能輝映出漆本來的的美,漆工藝在中國文化上成為一種多采多姿的傑出藝術。除了生漆之外有必要介绍一下腰果漆,也称之合成漆,我查了一些资料,腰果树属于漆树科,原产于巴西,中国的贵州,福建,广东一带也有,但是不是很多,在與苯酚、甲醇即桐油等合成,因此称之为合成漆,在国内应该要数阳江腰果漆是比较出名的,最早起源于日本然后流传到中国国内,现在许多高校学生使用腰果漆进行漆画创作,颜色鲜艳,时间周期短,成本低,对于没有什么收入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用的不多,也非正统,不过多做介绍。生漆是

3、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液体,有涂料之王的美称,漆树需要生长十年才可以进行采集,一年采割时间满打满算也就90天时间吧,伏天割漆效果最好,一颗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生漆价格极为昂贵。至于坊间所流传的关于生漆有毒论,这个可以负责任的说以讹传讹,生漆会造成一体过敏现象,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误食引起强烈刺激,但生漆干燥后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并且不含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干后有一种特殊的漆香味。干漆还是一味重要中

4、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服用漆药后能打虫,使五脏六腑健实,不生白发,以及抗癌等功效,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认为漆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道理并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中。实话实说,现在的生漆没有以前好了,单纯和日本的生漆也有不少差距,价格倒是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生漆的提炼加工。生漆进行采割之后还需进行加工提炼,提炼的方法又分机器提炼和手工体谅两种。生漆自然干燥,置于荫房,适宜温度湿度,这是人工干燥,适用于金属及陶胎,增加附着力。生漆干后就不能用了,置于木桶或瓷盆中密封,小量的漆,用硫酸纸包好即可。 漆器简而言之,即将大漆涂抹于器皿表面称之为漆器。器皿,木胎、竹胎、陶胎及金属胎均可作为底胎,目前国内多用木胎,金属胎

5、和陶胎为保证大漆对于器皿有更好的粘附力最好使用高温处理,对于陶胎特别注意表面不能上釉负责后期会脱漆,还有一些皮胎、纸胎漆器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至于经常博物馆看到的剔犀和剔红,属于雕漆工艺,制作好的精美至极,但现在也被一些山寨剔红给破坏了,可惜了,名声之大影响力之远确只能是老东西可以承受之声誉。夏布,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夏布在漆器制作过程中用于裱布工艺,属于传统漆工艺中非常重要一环节,底胎裱糊用首选布料,亦可用于脱胎漆器的裱糊用布,同时也是古建打底不可或缺的材料。考虑到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容易导致木头开裂,最好进行裱布工艺。瓦灰,传统瓦片加工的粉末,分粗灰、中灰和细灰三种,同生漆调

6、和用于打底,分别用于粗灰打底,中灰打底,细灰打底三道工序,这都是漆器成品所看不到,所不了解,也是漆器非常魅丽的一笔,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漆器质量好坏灰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要只看到面的好看,也要看到的内的艰辛与不易,做底本身已经是一门艺术,灰胎需要根据具体器皿工艺要求的不同决定灰胎的厚度和工序,灰胎不做好,面部后期后期会受到极大影响,可惜现在许多高校的学生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艺术的创作,却将这个看不到的艺术而舍弃。做到中灰的胎体。诸位看到这个地方应该多一些了解了,诸位也不要在追着问是不是涂了大漆的就是漆器,漆器虽简言之大漆涂抹于器皿之上,但正统的漆器通常都需经历至少五遍以上的灰胎工艺,可以

7、称之工艺品中的钢筋混凝土。木坚地碗,轮岛涂,使用当地特产的优质硅藻土,制成的底胎有着坚固耐用。古琴制作底胎可使用瓦灰、鹿角霜或者八宝灰,从音色到工艺而言必然是使用鹿角霜和八宝灰为佳,唐琴许多使用鹿角霜调制生漆,瓦灰和八宝灰都是这之后出现的。研磨胎体用。根据漆器制作进度需要使用320#-2000#不等砂纸对胎体进行打磨。砂纸适合细磨中、上涂漆面,水砂纸為防止研磨时產生细粉付著纸上,影响研磨力道,需不时沾水去除粉屑。不可乾磨,会将颗粒磨掉,失去打磨作用。变涂是日本的称谓,中国古代称之为彰髹,又名斑文填漆,取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麟、介甲,有文彰者皆像之,而极仿模之工,巧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

8、也。以漆加上引起料,如各种天然材料:米粒、树叶、蛋清等,使其变稠或稀,将漆面或打或印出高低不齐之痕跡,再擦上多层不同色漆,而后加以磨显出彩华繽纷之纹,称之变涂。变涂只是一种总称,凡是漆面不属单髹涂立者皆可称之。在古代文献或遗留文物甚少发现彰髹的踪影,反而近代运用的最多,多数是因为变涂范围无止境,发展空间大变化灵活,于现代人的审美和要求相符合有关,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器皿上,许多会所及酒店也非常喜好这种风格的软装摆设品。说这么多关于变涂的工艺,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我说一个大家清楚的,说白了就是我们通常的犀皮漆,菠萝漆,北方叫的虎皮漆,现代工艺在传统技法上又多有变化和创新。还有更出彩的工艺,正

9、所谓越到后面越精彩,说说推光、揩清、揩光工艺,当然这些都是很专业的术语了。所谓推光,以手掌蘸植物油拌细瓦灰(或钛白粉)反复磨擦漆面,便逐渐出现内蕴之光泽,这个是手越嫩越好,据说处女的手推出的效果最好,当然现在谁会让宝贝女儿干这等可算是苦力的活。揩清,又名揩青、泽漆,用脱脂棉蘸提庄漆,加进一定的生油,在漆面上画圆圈,务必处处擦到。然后再用绵纸(或脱脂棉)把多余的漆擦去,放入荫房,待漆不十分干时,再如推光一样反复磨擦画面,见比原来清澈时即止,如此23次重复。 揩光,按照髹饰录里面的解说,应该是更深层次的揩清了,这样漆器才能做到光亮如镜,润泽如玉。莳绘,日本漆工艺技法中最重要一出。以蒙上纱网的主管将

10、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主要有“研出莳绘”、“平莳绘”、和“高莳绘”三种技法。莳绘的纹样多样,多为自然景物与花草装饰表现出一种“日本的美”山川、千鸟、藤、樱等事物都体现着日本特有的审美情趣。莳绘梅兰松菊竹茶托晕金蝴蝶茶托有点基于中国的描金技法,目前国内比较相似的就是晕金,类同于消粉莳绘,但技法有多有不一样和变化,晕金在制作过程是比较麻烦的,需要层层推进,需要较高的国画功底,这个工艺估计许多人更是摸不着方向不知所云了。关于莳绘的制作工具,可谓讲究至极,特别莳绘笔,制作复杂,材料考究,价格昂贵,为艺人所不轻易外借。粉筒和金粉也有极为细致的分类,制作讲究,据说日本的消粉制作需要一天一夜时间。日本的人间国宝,也多以擅长莳绘制作而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