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932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一点思考今年元月参加了份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师基本能力测试”,对于今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有了一些感悟,今天我就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前一段时间看了北师大钱志远教授有效课堂从哪里来,讲座中钱教授用睿智幽默的话语阐释了什么是有效课堂和有效课堂的特征。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才能使课堂有效,而要让课堂有效首先要精心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心境、备学生、备导入、备方法、备设问、备层次、备训练、备语言、备板书、备课件教具、备小结。要实施有效课堂,老师就要有效地讲课,要确保学生视觉通道有效参与,要让学生看看到看懂,要注意色彩、光线、气质仪表、

2、目光交流、面部表情等;要确保学生听觉通道有效参与,要让学生听听到听懂,要注意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节奏、遣词、语境等。从中我更体会到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抛开不同教师个体的差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能力是我们全体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懈追求的。一、教学设计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W.Dick)和科瑞(L.Carey)提出的系统方法模式。其基本程序有九点:修正教学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分析确定初始行为及特征操作目标完成测试项目的参考标准开发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及进行形成性评价设计及进行终结性评价开发教学策略(1)确定教学目标。即根据总目标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对学生学习

3、活动的预期结果、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他特殊要求有明确规定;(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后要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与技巧,并确定掌握某种技巧的过程与步骤;(3)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主要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习准备状态和一般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必须预先予以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的;(4)列出操作目标。在完成三项工作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列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目标,亦即对已确定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5)确定测试项目的参照标准。这项工作要求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立测试项目的要求与目标所陈述的行为类型的应有关联;(6)确定

4、教学策略。为达成预定的目标,教师必须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有效实施教学;(7)选择教学材料。这项工作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有用的资源;(8)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从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我主要想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跟大家谈谈我的一些认识: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多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1)钻研课

5、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4)列出综合性目标(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操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使用手册或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提供信息和提示。使用工具盒特殊设备或者不用。完成行为的情境。(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

6、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案例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燃烧与灭火的教学目标设计1研究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得到以下信息:第七单元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的总结提高于延伸。在第一单元中,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中,学生们对于液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对于碳、磷、硫、铁、石蜡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第三、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更对灭火的相关知识有了了解。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

7、的三个必备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并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通过燃烧给人类带来了热量的体验以及人类通常使用的燃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同时也存在能量的变化以及燃料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从经济、环保、资源等方面选择燃料,使学生掌握从各方面综合协调考虑选择的方法。而课题一可以说是本单元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力求在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新的知识的增长点,得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实验的改进得到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为下一个课题中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与高中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

8、因素等知识作好衔接,伸长教学的触角。2分析学生已有的状态: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们对生活中观察到的燃烧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再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燃烧和灭火的一些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具体的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的心理分析:初中学生对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但对于没有生长点的知识却不能保持持久地学习热情。3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类。4列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般燃烧的条件知道一些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掌握一些常见的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

9、,掌握对获得的事实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通过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掌握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获得成就感。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中的一些有关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有关燃烧的情境中,使学生体验化学给世界文明带来的重大意义,同时为了达成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且使其掌握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09南京)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

10、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 到灭火的目的。案例2在中华参2008年第10期中刊登了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东北片)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李丽辉老师的一节初中化学复习课“非凡试管”的教学实录:李老师从一支试管到各种规格、形状的试管入手,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回忆、归纳、整理初中阶段使用试管进行的有关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化学思想。由于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很

11、多与试管有关,所以本届课虽然以试管为主线,但实质上囊括了初中阶段几乎所有的实验。从药品的取用到物质加热,从气体的制备到集气、洗气、贮气,在设计课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也教给了学生怎样用化学思想去思考化学问题。复习课讲究温故而知新。在温故的基础上如何知新,李老师这节复习课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首先以试管为引子进行讨论,几乎涉及了初中化学的全部实验,这教给了学生可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你所学过的知识;并且教学设计中以试管为主线,增减酒精灯,加减胶塞,变化导管的数量、试管中加减液体等等让学生们在不断变换的情境中复习旧知构建新知的同时感受到了变化的奇妙、试管非

12、凡,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复习课的期待。这节课给我的感悟是:这样一节专题复习课,为我们接下来的3个月不到的中考复习打开了新的思路找到一个支点,将较为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形成方法和思维。例如:初中化学课堂中也有很多跟压强有关的内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活性炭吸附试验,溶解时的热效应,产生气体,吸收气体等。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变旧为新克服倦怠、创设新情境、新角度切入、新高度俯瞰、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在新的情境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容对待中考。南京市07年中考第27题:【拓展探究】该学习小组又尝试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氯化氢气体与

13、氨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装置气密性好)。通过调节活塞K4,用排石蜡油的方法在B管中收集满了氨气,如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其操作是_。在不用任何试剂的情况下,当看到_现象时,说明A管中已收集满了氯化氢气体。打开K3,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当学生具备了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方面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的能力,那么这道题就不能算为一道很难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讲了学生听到,而应该是引导、分析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3 第九单元课

14、题1溶液的形成。我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基本的流程是:提问在18单元接触到得一些溶液,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呢?物质在溶于水的时候发生的是什么变化的?引入新课教学;通过蔗糖溶液的形成实验以及探究溶液形成的一些实验,得出溶液的概念及组成。在用一些题目帮助学生达成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目标。后来,通过分析第九单元对后面第十、十一单元学习的影响,因为后面的两单元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

15、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主要是溶液的离子之间产生沉淀、气体、水的过程,因此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一些常见的溶液,可以是后面学习酸、碱、盐的性质的一个重要的铺垫。所以后来我将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知道常见溶液的微观构成这一条。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南京市07年中考,27.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提出问题】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确定研究对象】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查阅资料】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右图)。【设计与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测定导电性氯化氢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不导电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与镁作用氯化氢的水溶液:_化学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