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2837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并圈画出本课生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揭题师:“不用颜料不用笔”能画画吗?(学生自由说)有几

2、个小动物真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揭题板书,读题)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想下雪之后玩耍的情景。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下雪后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2.创设情境,引入课文题目。(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动物来到雪地的情景)3.板书课题。1.依据生活经历回答。(喜欢。打雪仗、堆雪人、在雪上走)2.观看多媒体课件。3.齐读课文题目。1.教师可以播放冬天孩子们玩耍的视频,引起学生共鸣。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雪后大地像一张洁白的画布。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1.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画

3、出的会写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机指导:“着”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zho。通过组词重点区别zhe和zho两个音。3.提出要求:同桌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4.指名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1.认真听读,重点听课前预习时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画出的会写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读文,集体纠正读音。要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着”。识记两个字音。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用时:20分钟)1.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11个生字,运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等方法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2.引导学生思

4、考: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记忆会认字的?汇报一下。3.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5个字,动画演示生字的占格、笔顺。4.逐字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注意强调:“竹”的第三笔是 竖,不是竖钩,书写时要紧凑;“马”的笔顺要多次书空练习,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而稳;“几”第二笔横折弯钩,起笔要与撇的起笔相连。5.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6.引导同桌间互评,互相借鉴;改正自己书写的缺点,再练习写一写。 7.投影展示学生书写成果。8.引导学生给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1.认字练习。 2.汇报识字方法。如:“加”可以采用生活识字法;“群”可以用谜语识字法;做散步或往前走几步的动作来识记“步”等。3.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5、 4.跟着课件演示书空,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5.写字练习。(1)先在书上描红,感受生字占格位置。 (2)独立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练习书写每个生字。 6.同桌间互相比一比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找出写得好看的字。7.班级展示,集体品评。8.组词,并积累其他同学的词语。1.在学生汇报识记会认字的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法识记生字,如,加一加、换偏旁等。2.在逐字范写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马”和“几”这两个字。四、再读课文,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读文前出示问题:本文主要写了哪几种小动物?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相机板书小动物的名称。 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1

6、.带着问题再读课文。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3.同桌间讨论交流后汇报。(可以从识字、积累词语等方面说一说)。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问题的答案。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顾内容,复习生字(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有哪几种小动物。 2.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认读。(群、竹、牙、用、几、步、为、参、加、洞、着)教师出示词卡,学生认读。(竹叶、月牙、不用、参加、睡着) 3.过渡:这几个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1.齐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写了雪地上的小鸡、小狗、小鸭、 小马,还有在洞里睡觉的青蛙这几种小动物。2开火车认读生字。小组认读词语。 3思考问题,走入课文。1.根据

7、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张贴相应的动物图片。 2.注意强调“竹、为、参、着”的读音。 3.对于学生认读不准确的词语要反复读几遍。二、创设情境,读好韵文(用时:25分钟)1.指导学习第1句。 (1)指名读第1句。(出示本课插图) (2)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2指导学习第2句。(1)指名读第2句。 (2)导学:“小画家们”指的是谁?请同学到讲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3指导学习第3句。(1)自由读第3句,思考每种小动物分别画了什么。 (2)请4名同学到黑板前画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3)引导质疑: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4指导学习第4句。(1)指名读第4句。

8、(2)引导:从课文哪里能看出“小画家们”画得非常容易?(3)引导学生体会“小画家们”的心情,并且带着这样的心情读文。 5指导学习第5、6句。(1)指导自由读。 (2)讲解什么是冬眠,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需要冬眠。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读第1句,读出惊喜、兴奋的语气。 (1)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在句子中的作用。(2)说出自己的理解。(因为小动物们很高兴;小动物们看见雪非常惊喜;小动物们看见雪非常兴奋)2.读第2句。(1)边读边想象情境。 (2)上台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3.读第3句。 (1)自由读第3句,汇报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4名同学到黑板前

9、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全班同学进行评价。(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4.读第4句。 (1)读第4句,读出惊奇的语气。(2)交流思考,回答问题。抓住词语“几步”理解。 (3)小组内交流,汇报。有感情地朗读第4句。5.读第5、6句。(1)自由读第5、6句。 (2)理解冬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需要冬眠的小动物。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语气要轻松愉快,注意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语调。1.在学习第1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看到下大雪的时候的心情,并想一想会到雪地上做什么。由此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的情景,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2.指导学习第4句时,

10、引导学生抓住“几步就成”体会“小画家们”的自豪感。读文的语调要轻快活泼。 3.在指导读第5句时,要注意 读出疑问句的特点,语调上扬;第6句中的“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突出青蛙在冬眠。4.理解冬眠时,可以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需要冬眠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相关知识。三、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或者课文插图的提示复述课文。2.组织学生用多种形式背诵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背诵,全班背诵,分小组背诵等)1.根据板书或者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2.用多种形式背诵课文。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练习采用引背的方式。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用时:5分钟)1.引

11、导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 习有哪些收获。 2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3.指导学生练习表达。1.分成小组交流学习本文后有哪些收获。 2.动笔画一画韵文内容或其他小动物的脚印。3.试着用“(谁)画(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其他“小画家”的作品。1.学生在交流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里了解的。2.在语言表达练习中,教师还可以搜集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并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为学生语言表达练习提供材 料。书写指导1.教师:雪地里的小画家送了我们这么漂亮的画,我们是不是也要写几个漂亮的字送给他们呢?(出示生字)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看看应该注意些什么?3.教师范写“牙、马、几”。(注意:“几”第2笔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弯部要自然;“牙”的横笔和竖折之间不封口;“马”第2笔竖折折钩为一笔写成。)学生观察后写一写,在生字本上练习。教学板书12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板书设计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竹叶 梅花枫叶月牙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但整节课缺少朗读环节,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朗读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