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28195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三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一)(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解析:选D仪式之间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变化,故A项错误;诸侯争霸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体现且盟誓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诸侯间的争霸,故B项错误;盟誓不仅是诸侯与周王之间,还有“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冲击“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的等级秩序和维护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意味着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错误,D项正确。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 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解析:选C根据材料“道德原理图”得出偏重道德,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儒”“法”“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德礼(主)阳”“刑罚(从)阴”得出以儒家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思想冲击下的儒学危机,故D项错误。3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

3、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解析:选B材料中“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表明该思想家主张“格物致知”,应是程朱理学思想,故B项正确。4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解析:选B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技术。材料中“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说明为了满足民众阅读的需要,所以先实行雕版印刷,故B项

4、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5明代学者吕坤说:“吾少时乡居,见闾阎父老、阛阓小民同席聚饮,恣其谈笑,见一秀才至,则敛容息口,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岂畏其威力哉?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材粗鄙俗,为其所笑耳。”这一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于()A乡野淳朴的民风 B学优则仕的观念C等级制度的影响 D尊重知识的传统解析:选D材料“惟秀才容止是观,惟秀才之言语是听。即有狂态邪言,亦相与窃笑而不敢言短长”表明对读书人的尊重,也就是尊重知识,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没有涉及。6(2018届高三常州调研)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

5、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选C“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故C项正确。7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

6、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这类中国画不仅讲求意趣而且融诗、书、 画于一体,此类绘画应属文人画。洛神赋图属于人物画,故A项错误;步辇图属于人物画,故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墨兰图属于文人画,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8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吴兢

7、贞观政要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

8、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2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得出信任群臣,据材料一“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得出集体筹划。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

9、大权从无旁落”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君主高度集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第(3)问,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 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论点: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论据: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论点: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论据: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

10、全集中皇帝手中。中国古代史押题练(二)(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8届高三扬州模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宣扬性善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ABCD解析:选D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得出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故正确;据材料“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得出四端像四肢一样是天生的,宣扬性善论,故正确

11、;据材料“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得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故正确;据材料“人之有是四端也”可知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有渊源关系,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解析:选B本题考查皇帝制度。根据“三皇”“五帝”、汉高祖“不改”可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故B项正确。3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

12、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解析:选D由“列侯封地称国”可以看出列侯主要指诸侯国;“列侯居京师时时巡察之”可以看出当时是以郡县为主,诸侯国不占主流,故选D。4.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如图)的评述是()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解析:选B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草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篆书的特点,故B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

13、拙”是隶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5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这说明()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解析:选B材料中并没有提及重农抑商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唐政府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的打击和严惩,有利于塑造和维持一种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指的是

14、商业活动的空间特点,而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的涉及,故C项错误;古代封建王朝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等现代经济理论,而且打击不法经济行为也不属于对价值规律的遵循,故D项错误。6明史载: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于是阁部相持。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驯至神宗,厌其嚣聒,置而不论。材料说明()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六部逐渐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ABCD解析:选D“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表明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故正确;六部是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内阁不是宰相,非法定的,故错

15、误;“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表明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7如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作品。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或沿山路前往,并绘山石树木等。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众多,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A明代的绘画艺术B明代书院讲学之风C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解析:选A原始史料也称为第一手材料,从直接证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暗指的是原始史料,明代的绘画作品,很明显就是研究明代绘画艺术的直接证据,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8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