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27753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调研人:王坤从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来说,我们研究的是小学校园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具体层面,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子项。小学校园文化一方面由于受教育对象和教育性质的影响,体现出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校园文化的一般特征。根据小学教育的性质,针对小学教育的对象和小学校园的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的观点,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小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小学校园为地位环境圈,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员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区域特点和校园特色

2、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所有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 小学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素质教育观”,原则是“灵活、多变的基础性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存在的客观性。小学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客观的和独立的。 2、内容的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教育对象是“人之初”的儿童。小学校园文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文化活动内容也应具有相应的基础性。 3、形式的多样性。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

3、伸和扩展,其文化活动形式应是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4、明确的规范性。由于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较强,就使得所形成的小学校园文化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5、鲜明的时代性。小学校园文化也应反映鲜明的时代风貌。 6、特定的区域性。由于受特定的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小学校园文化也应突出区域性特点。 7、发展的渐进性。小学校园文化不应是一种静态的。它也应在各种文化内容和条件下,朝着一定的目标迈进。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教育要为人

4、的全面发展服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

5、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三、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小学德育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网络建设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德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校园德育文化网络,这是建设校园德育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内网络。校

6、内德育网络是指将校内各种德育因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由于小学教育对象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幼年期,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意识的单纯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突出了德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校领导组成的德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 由学校教导处、少先大队部负责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 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课)、各学科教师负责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教辅人员、服务人员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创设有利的条件。 2校外网络。是指由学校、家庭、

7、社会所构成的社区教育力量的某种联合体。小学校园、小学教育相对于其它层次的学校教育来说,其封闭程度相对要高一些,这是由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的自身变化无疑对小学校园、小学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对小学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教育知识讲座和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与村支部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加强与村委会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活动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师生员工讲授法律法规知识。 加强与其它学校的联谊,结成了“手拉手,心连心”兄弟学校,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8、 (二)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小学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1、作风类。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2、规范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

9、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奠基石。 3、时政类。主要包括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了解。加强小学生对时政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具体体现。 4、认知类。主要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锦锈河山的热爱、提高对一般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小学德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知的功能。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 2、积极引导的功能。德育文化的氛围就是将呆板僵化的说理融入生动活泼的形式

10、之中,这既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观。 3、凝心聚力的功能。现代小学生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个性强、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 4、行为控制的功能。从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他们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四、小学校园文化中的活动形态文化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态性。 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小学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对象是儿童,他们天性好动,活泼受玩,他们不习惯于长时间的静坐和死板教条的说教、灌输,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极易受到伤害和过度的剌激,也极易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长

11、时间的单一的静态性的校园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所期盼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小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1、学科类。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这一类的活动中开展了校园手抄报、黑板报、数学趣题征解、小喇叭课文朗读、数学知识竞赛、英语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以一年

12、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舞台,成立了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师生摄影展、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3、科普类。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4、康体类。强健的体魄不但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更是新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坚定基础。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康体类活动应根据学生的生

13、理条件,有节奏、有规律地开展轻松、活泼的活动,把卫生、健康与体育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 5、文史类。小学校园文化中的文史类活动主要是指将民族文化中的基础性的文学、历史知识通过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6、生活类。主要是指学生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在校生活强调以接受生活基本知识和集体生活为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 (三)小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主体地位的突出性。学生在各种形态的文化活动中,往往显得情绪高昂,激情勃发,不但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和运用知识,更能在活动中发挥

14、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2、个性与特长的展示性。每一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素质教育是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发展特长。小学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这样,就能使学生们打破自卑的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五、小学校园文化中的环境设施文化 校园环境设施文化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存在形式。校园环境设施文化中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也应突出地反映某种教育

15、价值观。(一)小学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内容 1、校园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一种艺术。”校园建筑更要体现出艺术性。不但要体现出朴素、典雅、鲜明、协调、造型新颖等艺术风格,更要富有教育意义。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名人挂像、警示牌的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用教室的合理位置和内部陈设等。 校舍内部的陈设应做到:精、准、美。 精:橱窗的内容,名人挂像的选择等应精选、简洁。 准:校舍内部物品摆放、悬挂的位置要准确、醒目。 美:校舍内部的陈设应与校园的布局和谐、统一,要规范、协调。 3、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好的学校要像花园一样美丽。一位教育家说,学校

16、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办学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那么,优美的小学校园就应当成为花朵盛开的地方,成为希望放飞的摇篮。 校园的绿化。首先学校应该合理地规划 绿化面积和场地;其次,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树木;第三、有目的地开展植树、养花、种草活动;第四、应加强绿化管理。 校园的美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员工应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第二、校园的规划、布局、陈设应科学、合理、规范;第三、校园应无污染、无异味。 (二)小学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无论是校园中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