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26948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参加人员: 项目审核人: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第一节 项目总体概况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第二章 项目旅游市场客源分析第一节 项目旅游市场大格局 第二节 项目旅游市场的机遇第三节 旅游项目市场前景分析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况第二节 旅游资源整体评价第四章 项目基础设施及管网建设 第一节 给水工程第二节 污水工程第三节 雨水工程第四节 电力工程第五节 通信工程 第六节 燃气工程 第七节 供热工程第五章 项目总体规划 第一节 规划目标与战略第二节 规划方案第三节 项目建设规划第四节

2、项目道路交通规划第五节 项目服务设施规划第六节 景区视觉景观规划第七节 项目土地利用规划 第八节 景区植被规划第六章 环保、消防及安全 第一节 环境保护第二节 卫生保护第三节 综合消防、安全第七章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设置第二节 劳动定员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项目进度总体安排 第二节 项目进度细分安排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第一节 投资估算第二节 融资方案 第十章 项目财务分析第十一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总体概况一、 项目名称: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项目二、 项目地点:榆林市榆阳区花园沟村

3、三、项目性质:合作投资新建四、项目内容:通过土地流转将花园沟村域周围的草场、林地、山地、水域及部分耕地、荒地等纳入项目用地,通过租用方式将-纳入项目用地,以及根据项目扩展需要,分期分批将周边土地纳入项目用地,总体使用土地面积预计1.8万亩左右,10年期滚动开发投资额5.6亿元左右,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三轴”、“八区”“三形式”方案布局展开.即围绕区内各具特色的三条沟谷组成的(牡丹观光景观轴;沟谷花卉景观轴,生态农业景观轴)和(“经典徒步半日游”、“风土观光一日游”、“风景体验一日游”)三种游览形式进行建设。建设入口服务区、核心旅游区、峡谷游览区、生态养殖游览区、花卉产业发展区、陕北民俗度假

4、区、生态度假区、农林生态发展等八大景区。五、项目建设期限: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14年至2030年,共分两期: 近 期:2014年2020年; 中远期:2021年2030年六、项目资金来源:花园沟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与榆林牡丹城开发有限公司及银行和第三方融资。 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景一、社会发展背景 榆林市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黄帝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朝伊始,榆林地在雍州界内,秦时属上郡地,成为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汉、魏、晋、隋、唐、宋、元等朝代都在本市境内建制,明初在榆林庄的基础上建立榆林寨,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建榆林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改设榆

5、林卫。成化九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榆林,始称榆林镇,自此而为九边重镇之一。清雍正年间先后撤镇卫建制,设道、府、县。民国时期,仍置榆林县。1949年6月1日榆林和平解放。此后,榆林一直是榆林地区专署所在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林县,设立榆林市。 根据全省第五次文物普查,榆林市遗存有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铜器、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至清代陶器铜器、石刻为数更多古遗址、古寺庙、古墓葬、古建筑遍布市域全境,根据统计榆林市现有文物古迹共276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4处。项目区内无文物保护单位,现状石泉寺、马王庙、土地庙庙舍均为新建或复建。石泉

6、寺内的唐代石碑是区内主要遗迹之一。 榆林市旅游业整体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众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正不断提高。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周末游、小长假游、会议旅游等短期度假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另外,能源工业催生的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欲望的群体带动了本地高端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花园沟应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环境、交通等优势,积极开发近程生态观光度假产品。立足榆林本地市场,综合开发大众和高端两级市场,以大众游为基础,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以高端为目标,打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产品。二、区域发展背景(1)铁路 榆林市火车站位于榆林市区中部,规划区至车站约15公里,车

7、程仅15分钟,对外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榆林市到现在有包神、神朔、神延、太中银四条对外铁路干线。现开通有至北京、西安、包头、呼和浩特、太原等多地的列车二十余次。 (2)航空 榆林市榆阳机场位于榆林市区西北,2008年建成通航,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现开通有至北京、上海、西安、天津、太原、银川等多条航线。 项目区距榆阳机场约30公里,车程在30分钟以内,对外航空联系便捷。 (3)公路 榆林市现有青银高速、包茂高速、榆绥高速、榆神高速、G210国道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另榆佳高速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榆林至太原的时间距离。 规划区北部有榆绥高速和G210通过,其中榆绥高速在项目旅游区西侧设有出口。项目区对外公

8、路交通非常便捷。 三、投资单位背景榆林牡丹城开发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二年九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苗木、花卉的培育及销售;五金机电、工艺品销售;会议会展、礼仪庆典、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咨询服务等业务。 公司拥有员工44名,其中高中级管理6名,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名。是一批“团结爱岗、敬业务实、善于创新、业务精湛”的工作团队。 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一、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

9、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2006年9月6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1996年9月30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林地管理暂行办法(林业部1993年8月30日颁布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003年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同年5月1日实施)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1999年11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 (11)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12)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

10、0年) (13)陕西省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榆林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项目编制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环境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本底,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人类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在确保环境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区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是旅游区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对旅游区内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这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多方和谐原则旅游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其规划与管理只有通过考虑各个相关利益者的合理诉求,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合理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

11、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三)市场导向原则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满足游客的市场需求是旅游区存在的根本,本次规划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应关系,以使旅游区旅游产品符合旅游市场游客的需求。(四)前瞻性原则花园沟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身的特色化,妥善处理近期实际与远景目标的矛盾,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项目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项目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第二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第一节 旅游市场大

12、格局一、国际旅游市场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牵引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牵引力。 旅游者旅游目的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传统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目的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特色的度假胜地将成为主流产品和重要支柱 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以生态、绿色、低碳的自然资源环境为支撑的度假胜地将是度假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柱。 二、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提升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重点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并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

13、产业。 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日俱增,促使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自驾车旅游、自助旅游、度假旅游逐渐成为时尚 传统观光旅游比重逐渐降低,高端旅游及特色专项旅游逐渐成为时尚。 三、榆林旅游市场全市经济发展迅猛,旅游业发展良好 榆林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约2700亿元,在陕西省内仅次于西安列全省第二,是全国排名前60的经济强市。 榆林市旅游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3%。旅游收入58.5亿元,增长98.3%。 休闲度假游正在起步 榆林市旅游资源多以观光为主。近年来本地经济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本地旅游正向着观光与休闲并举的方向发展。 客源市场以国内近程客源为主 目前榆林市客源市场以本地及周边游客为主体,已初步形成以近程市场为主体,关中、内蒙为重要支撑的市场格局。 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较低,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引导 目前游客的到访目的多以观光为主,相应的停留时间短、消费低,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从项目设置和接待服务方面入手,进一步引导和培育消费市场。 本地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升,高端市场需求旺盛 近几年榆林市经济在能源产业的带动下得到了高速稳定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能源工业催生的一批高消费能力、强消费欲望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