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6767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齐抓共管 C、安全第一,重在预防,全面推进2、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种(A)。A、防御性装备 B、安全技术措施 c、福利性补贴3、职工调岗之后,安全教育是否有必要进行?(A)A、有必要B、不必要c、在本厂上班无必要4、制止“三违”是指制止(B)。A、违反劳动纪律、违反企业制度、违反操作规定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C、违反作业规程、违反企业纪律、违反劳动纪律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2、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C)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A、班组级 B、车间级 C、专门6、“四不放过”原则是指:(C)A、原因没查清、事故未结案、职工没受教育、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B、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受到教育、事故未上报、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事故未结案不放过。C、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7、“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C)、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A、审批 B、规划 C、施工8、安全检查的“四查”工作是指:(A)A、查思想、查制度、查设施、查教育;B、岗位一天一查;班组车间一周

3、一查;厂级一月一查;公司一季一查;9、对伤亡事故的处理,必须遵守(C)原则。A、从重处罚 B、重教育,轻处罚 C、“四不放过”10、下列哪种操作是不正确的(B)。A、戴褐色眼镜从事电焊B、操作机床时,戴防护手套C、借助推木操作剪切机械11、电流为(A)毫安时,称为致死电流。A、50 B、100 C、15012、家具的油漆和装修材料中的有机物挥发出的(B)气体对人体有害。A、烯、炔 B、苯、酚 C、醚、醇13、发现煤气泄漏后,下列哪个做法是正确的?(B)A、打开电灯,仔细寻找破损地方B、及时关闭总阀门C、立即关闭窗户,防止煤气扩散1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B)。A、国家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B

4、、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岗位或班组教育C、车间主任教育、班级教育15、检查燃气灶具接口是否漏气,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C)A、用打火机去试B、用鼻子去闻C、用肥皂水刷到接口处检查16、离岗(C)个月以上者,须重新进行车间、岗位安全教育。、6、5、317、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的人员,一般每隔(B)必须进行定期复审。、一年 、二年 、三年18、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C)和胸外心脏挤压。A、按摩 B、点穴 C、人工呼吸19、化学品进入眼睛后应立刻(C),并尽可能请医生诊治。A、滴氯霉素眼药水B、用干净手帕擦拭C、用大量清水洗眼20、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

5、C)喷射。A、上部 B、中部 C、根部21、公共娱乐场所内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B)分钟。A、10 B、20 C、3022、施工现场进行拆除工程时,必须(A)拆除。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数层同时23、在电焊作业的工作场所不应使用能设置甚么消防器材?(C) A、干粉灭火器 B、干砂 C、水2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暴露,主要影响人体哪部份?(A)A 、眼和皮肤 B、肝和肾 C、心脏和肺部25、我公司“安全月”的主题是什么?答: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26、被困在电梯中应(C)。A、将门扒开脱险B、从电梯顶部脱险C、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27、机械设备操作前要进行检查

6、,首先进行(B)运转。A、实验 B、空车 C、实际28、工人有权拒绝(A)的指令。A、违章作业B、班组长C、安全人员29、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A)。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患处B、立即用布抹干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30、汽车在加油时(C)。A、禁止使用汽车喇叭B、禁止打开雾灯C、禁止使用手持电话31、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B)学时。、 、 、32、危险性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安全通道,入口不少于两个,通道和出入口应保持畅通,门窗应采用(C)。、推拉式 、向内开启式 、向外开启式33、居民家中电器起火时,要先(B)。A、打电话报警 B、切断电源 C、用

7、灭火器灭火34、遇上商场发生火灾,(B)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A、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B、随着人流逃跑C、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35、目前我国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是(C)。A、铅中毒 B、噪声聋 C、尘肺病36、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C)。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37、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B)部门接收。A、安监部门 B、公安部 C、质检部门38、以下哪项作业不属于特种作业范围(C) A电工作业;

8、 B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C木工作业39、劳动法规定,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A)。 A健康检查 B职业卫生教育 C休息和休假40、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A)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41、童工是指未满(B)周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A14 B16 C1842、安全色中的红色表示(C) A提醒注意 B通行 C禁止、危险43、特种作业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特种工种是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特

9、种工必须经由国家授权机构的培训、资格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后,才可持证上岗。下列不是特种工的是(C) A起重机司机 B.车工 C纺织工44、安全生产的范围包括(B)。 A.按时作息 B.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C.节约用电 D.人身伤亡,生产停产45、为了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凡是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B)米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安全圈及防护板等。 A1 B2 C3 D446、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特种设备应由国家授权指定的安全监察

10、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包括安装)和使用进行强制性执法管理。以下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D)。 A、电梯、 B、锅炉、 C、压力容器、 D、刨床 47、由于砂轮的工作速度非常高,一旦运转的砂轮从砂轮机上松脱飞出,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砂轮在砂轮机上的装配一定要牢固可靠,砂轮主轴端部的螺纹旋向与砂轮工作的旋转方向(B)。 A相同 B相反 C相同或相反均可 48、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格局是:(A) A.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B.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 C.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

11、广泛支持49、企业安全生产“三基”指:(B) A.基层组织、基本制度、基础管理 B.基层组织、基本制度、基础培训 C.基层建设、基本制度、基础培训5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 起正式施行。(C) A、2002年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1月1日51、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应当(B)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A、经过本地区安全培训 B、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C、参加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培训 52、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B)。 A、尽快乘搭电梯离开 B、按防火通道标志离开 C、自行离开53、从事易燃易爆区显眼的地方要设有(B)的标志,以预

12、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A、严禁携带香烟 B、严禁吸烟和明火 C、严禁逗留54、事故的最基本特性是那些?答: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 可预防性55、抢救触电者,不可直接用(A)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手 B、木棒 C、塑料棒56、为消除静电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C)。 A、保护接零 B、绝缘 C、接地放电57、在(B)的情况下,不可进行机器的维修工作。A、没有安全员在场 B、机器在开动中 C、没有操作手册58、在操作砂轮机时,必须使用 。(C) A、围裙 B、防潮服 C、护眼罩59、一般情况下,超重机司机设两人,目的是(B)。 A、两人轮流在机上作业 B、一人在机上作业,一人在周围监护 C、一人在机上作业,一人维修60、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C)色的安全帽。 A、黄 B、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