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26355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4-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使基因整倍性变化,但基因种类不会改变;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也会使基因非整倍性增加或减少,但基因种类不一定会改变;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会导致基因的缺失和重复,缺失可导致基因种类减少,但重复只导致基因重复,种类不变;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其上的基因顺序颠倒。答案:D2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

2、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解析:这种变异既可能是显性突变,也可能是隐性突变,A项错误;若是显性突变,则该个体是杂合子;若是隐性突变,则该个体是隐性纯合子,这两种情况下自交后代中均会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B项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是用光学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项错误;假设突变是显性突变,则该杂合子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将形

3、成显性单倍体和隐性单倍体两种单倍体,需经加倍和筛选后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D项错误。答案:B3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种群中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

4、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项对;持续的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的基因的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的频率为0。答案:B4家鸡的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表现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解析:探究胰岛素是否影响鸡的发育,实验组是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对照

5、组是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探究胰岛素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应该是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如果后代有无尾性状的个体,则说明胰岛素引起了基因突变。答案:C5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请分析选择正确说法()A.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解析:由表格可知苋菜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

6、代替,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答案:C6. (2013年北京东城模拟)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B正确。果蝇的性别分化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和性别有关,C错误。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7、,D错误。答案:B7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a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解析:a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此过程因无种子,所以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该过程未利用诱变因素,所以这种育种方法不能提高突变频率,但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提高纯合率;c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D8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

8、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C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DC组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F2中的矮抗植株,有一部分为杂合子,若直接用于生产,后代将出现性状分离,难以保持相应的优势。答案:C二、非选择题9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

9、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R基因是新产生的基因,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2)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所以R基因的频率为(9524)/200100%97%。(3)1969年时,RR的个体明显减少,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时候,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使

10、用杀虫剂后,RR个体越来越少,R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SS个体越来越多,S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0. (高考变式)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其原理是在此过程中会出现_。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代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是因为_。(2)若经过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 552株,则其中基因

11、型为AAbb的植株理论上有_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_。(3)过程常采用_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的优势是_。(4)过程和育种方式的主要区别是:_。解析:(1)从图解不难看出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选种从发生性状分离那代开始,本题是从F2开始选育AAbb个体。(2)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bb个体占总数的1/16,故AAbb植株理论上有1/16155297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程(自交),由于bb自交子代还是bb,实际上只需考虑Aa自交产生AA与a

12、a的情况,故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1。(3)过程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实现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其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4)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过程是诱变育种,不同点是过程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答案:(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子二子二代开始出现AAbb个体(或: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2)9711(3)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4)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过程基因工程育种转入的基因是已知的、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11如下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

13、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解析:(1)因为诱变当代中的棕色、高酚性状

14、个体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出现白色、高酚性状,故棕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白色、高酚性状个体自交也发生性状分离,出现白色、低酚性状,故高酚为显性性状,低酚为隐性性状。(2)根据显隐性关系以及诱变1代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诱变当代中的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而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3)由题意知,纯合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需要培育的类型是棕色、低酚植株,其基因型是AAbb,则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最快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由以上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其后代中选出棕色、低酚性状的植株就是所要选育的新品种。答案:(1)显性隐性(2)AaBBaaBb(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12图1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可知,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由于_引起的。(2)图2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_,表现型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