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建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263344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程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程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程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体系建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体系建设1、建设内容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以就业导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按照“产 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实施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对接的情境教学、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 科目课程,科学构建以“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 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 为主线,按照基本职业素质、双证融通情境教学、职业定位顶岗实 习三个模块七类课程若干个项目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构,设计模块化 课程体系。针对学院服务湖南及周边省份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基础、计 算机信息技术等岗位要求,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步 法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

2、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图16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图(1) 确定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模块化科目课程以双证融通模式设计课程,在教学单元基本内容的设计上将 岗位群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为模块化教学单元,并按实际培养的需要划分成一组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 形成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应的课程和技能综合实训项目。 同时,要克服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 使课程的功能取向和整个系统的取向一致,通过各门科目的相互 配合和协调发展达到课程体系的最佳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科目课程构成如表所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图17模块化科目课程开发

3、共建流程图(2)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本专业以就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 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 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 形成突出能力培养、 与上岗对接的双证融通情 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 本专业 从 07 年开始,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 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 设置课程大纲。 在教学过 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模拟实际职业岗位作业中的环节, 进行基 本技术训练, 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与考试中心的支持下, 我们正在 编写自己的教材以形成具有

4、自身特色的模块化课程结构。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 制定出科学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计 划。通过每年对 “软考”考试大纲进行知识结构分析并对本地网络技 术人才的能力要素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调研并分析, 确立如下核心技 能,分别为:网络组建技能、网络管理技能、网站建设与维护技能、 网络安全技能、网络规划和优化技能、 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能、 IPv6、 数据存储、数据容错与灾难恢复、无线等高新技能。核心技能与课程结构图 :顶岗冥习、岗前培训刚络应用程 序开发和 IPv6、敌据容皓与交难 恢复、无线 刪络技能(高级)刚络工程识图与AutoCADm工程概预尊*无线网络技术(IPv6 fit术甯数据存储与安

5、全技术农毕业设计刚站建 设与维 护、网络 安全和 两络规 划与优 化技能(中级)农网可制作技术(JAVA程序设计刚站设计与规划技术(丽络数据库软若“网缙管理员叭取网络工程师“证书刚络安全技术3防范技术服务器的架设与管理技术c园区网建设成设备调试与网缗优优技术软考“洌络管理员证书刪络 绸建 和网 络管 理技 能(初 级)计算机圈络基础C程序设计(tcp/ip协议数据通信技术住竦合帝线技术S囲络操作系统嵋域刚组装技术农计算机刚绍管理 与配直技术,网络设备选型图18核心技能与课程结构图(3)建立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开发出版相应教材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体采用“项 目导向”、

6、“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明确核 心课程的标准,体现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以精品课程要求重点建设局域网组建、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ASP.NET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络安全技术、计算 机网络管理与配置等6门核心课程(群)建设为重点,与企业相关 人员共同开发特色教材,2009年完成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技术 国家级课程规划建设方案;完成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 和服务器配置INTERNET的设计方案和完成院级精品课程网页 设计与网站制作和ASP.NET程序设计的设计方案。2010年,按 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以网络管理工程任务为线索,建设网络 安

7、全与管理技术和服务器配置与INTERNE应用课程;按照院 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以网站建设为线索,完成院级精品课程网页 设计与制作和ASP.NET程序设计的建设。2011年,按照国家精 品课程建设标准,完成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的建设任务 主干课程教材编写规划如表9所示:表9主干课程教材编写规划表教材名称主要负责人第一阶段计算机应用实例教程朱天相、周益卫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程朱天相、孔东阳软件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朱天相、孔东阳第二阶段服务器配置INTERNET朱天相、孔东阳、周益卫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指导书朱天相、孔东阳、肖鹰ASP.NETg序设计朱天相、孔东阳、潘菲计算机网络管理与配置孔东阳

8、、张蓉、陈东华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孔东阳、肖鹰、张蓉第三阶段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朱天相、孔东阳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技术朱天相、孔东阳、周益卫(4)建立模块化课程动态调整机制金融危机不仅给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带来压力,也是对职业教育 应对经济波动的一种考验。针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及计算机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 网络技术专业应 敏锐把握当今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的人才 培养目标和模块化课程结构,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问题,进一步加 强技能培训,丰富学生的能力储备,开拓新的就业方向和渠道,在更 广阔的地域和行业里寻找就业机会,并加大专业开放办学的力度,建立反

9、映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 敏锐把握当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调整机制图,具体如图19所示:图19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调整 机制图2、建设步骤按学院人才培养精细化管理建设统筹规划,以本专业教研室教师 为核心,多方共建,对接岗位,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分期逐步实施, 分三年完成。第一步,专业市场调研确定核心工作能力,初步确定课程模块校企合作、双向联动,组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小组,共同开展市 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及时把握行业产业结 构变化出现的新的职业岗位, 及时把握生产结构变化对原

10、有职业岗位 提出的新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第二步,分析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 通过对专业对接岗 位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相应的工作岗位、 技术领域及工作流程 的分析,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典型技术领域及工作流程,进一步 通过对专业对接产业相应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资格的分析, 归纳出典型 的职业资格及核心能力。第三步,分析核心职业能力和资格,确定课程模块。这一阶段对前面所归纳出的典型的工作岗位、 技术领域、 工作流 程及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分析,归纳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规范, 从而确定本专业课程模块,形成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 课程,完成

11、专业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如图 20、图 21 和图 22 所示:学历教育学历证职业资格教育职业资格证图20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本职业素质模块构成 示意图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学历教育学历证职业资格教育职业资格证图2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构成 示意图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图2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构 成示意图3、运行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是“依托行业、 对接产业、服务就业”专业建设思路和“产业+企业+专业”专业建 设模式指导下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必须遵循“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 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和采用“校企

12、共建、 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五方共管共监”的运行模式,即:( 1)在组织建设上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项目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 负 责项目课程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架构设计、方案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下达建设任务、建设目标。( 2)在运行实施上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小组、 项目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小组, 负责组织 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职业 能力分析,确定工学项目系列模块、专业教学方案及教学流程设计, 项目课程与教材开发计划、教学实施、教材开发、教学评价、课程评 价等,并将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课程体系、 教学方案、课程教材、评价标

13、准等上网公布,接受教育主管部门、教 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部门、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和社会其它人员的监控和评价。( 3)在质量监控上树立全面质量观、 全程管理观、 全员参与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意 识,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五方共管共监的开放性质量 监控系统,全程监控项目建设各环节, 通过多渠道、 多途径收集信息, 高效处理和诊断信息, 快速反馈矫正意见, 确保本专业项目课程体系 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图23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运行模式示意图4、精细管理要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运作,须实行项 目的精细化管理,要在认真弄清各实施步骤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还需要

14、通过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责任人; 通过制度建 设,形成过程管理的制度约束;通过确立行动指标,建立和完善行动 中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要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按子项目建设步骤、每个步骤的建设要点及其行动程序、工作目标、 功能(行动)主体、责任划分、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到思 路明确,步骤清晰,目标合理,分工明晰,责任具体,评价到位,制 度完善,以便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顺利实现子项目的建设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内容主要分为基于认知过程的课程 体系结构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精细化流程管理、精细化时 间管理、精细化质量管理等四项。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全面结合并有效 实现上述管理目标,将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工作实处。(1)基于认知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按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以工作任 务为导向展开。 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以专业理论为基础, 专业能 力培养为核心。(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精细化流程管理 课程开发流程管理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