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61892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施工风险评估.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永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A2标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莆永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A2标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 评估小组负责人:日期: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和职称职别姓 名签名常务经理姚文君总工程师陈显锋副经理荆所贤副经理程建平副书记杨海涛安质环保部部长王冬工程部部长王红生综合办公室主任毕富财务部长吴建聪试验室主任王长征物资设备部部长丁云计划合同部部长沈承涛测量班班长李伟祥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水文气象情况2四、隧道施工风险预估及应对措施2五、风险处理管理应急方案3六、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56.1地形地貌56.2地质构造66.3水文气象情况6七、路基工程施工计划77.1

2、路堑开挖77.2路基填筑137.3半填半挖路基157.4防护及排水工程167.5特殊路基处理167.6高边坡防护167.7雨季施工21八、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2九、安全施工专项措施23十、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2510.1重大危险源的识别2510.2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2510.3预防措施2610.4四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27十一、安全操作规程3311.1挖掘机的操作规程3311.2推土机的操作规程3411.3压路机的操作规程3611.4起重机的操作规程3711.5装载机的操作规程4111.6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43十二、应急救援预案4412.1目的4412.2编制依据4412.3适用范围441

3、2.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4412.5总体应急预案46一、工程概况莆永线永春至永定泉州段是海西区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三纵八横”中第四横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的中间段,内联国高网沈海线、厦成线、泉南线和海西网漳龙线、福州至广州纵线、厦门至沙县横线等多条重要通道,外接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梅州经龙岩至莆田通往福州最便捷的快速通道,也是一条连接闽中沿海、闽西山区和粤东地区的交通主干道。莆田市永定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跨福建省莆田、泉州、龙岩三地区,本项目是莆田至永定高度公路的中间段泉州段,全线长62.987Km。全线除达埔枢纽互通至洋中枢纽互通采用双向六车道外,其余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

4、Km/h,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 m;六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32m,分离式路基宽16m。第A2合同段起点K3+900(ZK3+903.234),位于永春与安溪两县交界处天马山,通过天马山隧道进入安溪县金谷镇,在东溪村预留与厦沙高速公路连接的洋中枢纽互通,经大平、东溪、西榜、南坑村,进入吴同山隧道,穿过隧道即到达终点K11+400(ZK11+403.692),A2合同段右线贯通长度7500m。A2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A2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线路里程Km7.5分离式按右线计2路基长度Km2.383总填方量万立方米63.24总挖方及

5、隧道洞渣万立方米170.95主线弃方万立方米108.16大 桥m/座390/17涵 洞道88隧 道m/处4705/1.5左右线隧道平均长度9通道道210天桥座2二、水文气象情况本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9.5C,最低-1C(1975年12月14日),最高39C(1967年7月17日),无霜期31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686mm,历年最大降水量2348mm(1961年),历年最小降水量1188.9mm(1953年),年平均日照达19002000小时。每年3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区内水系发育,大体呈树枝状。一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等,由于山

6、区切割较深,山势陡峭,河流纵横交错,溪流密布。其河流均发源与西部山地,向东汇入东海或台湾海峡。一般河流的主流多与山脉走向垂直,支流与山脉走向平行。水系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水量随季节性变化。项目区发育一级河流晋江,发源于戴云山脉,流域面积5629km2,河长182km,干支流经6个县(市),上源有东溪,西溪,以西溪为干汇合双溪口经泉州湾流入台湾海峡。下游河流宽广,河道曲折。流经地区,植被较少,河床多砂堆积,含砂较高,枯水期水位低。年径流量55亿吨/年。三、隧道施工风险预估及应对措施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

7、的施工技术方案。并结合紧急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隧道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应不失时机地调整施工方案。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1、隧道洞口或明洞边仰坡易产生滑坍失稳,对洞内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风险对策:洞口工程应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及时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并应进行不间断监测。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隧道开挖应力求早进

8、洞,避免出现深路堑或高边坡,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严禁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宜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洞口段开挖到隧底标高后,应及时施做中心水沟、排水侧沟及出水口。2、洞口或洞身浅埋、偏压地段,容易产生坍塌冒顶、引起地表沉陷或边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当发现监测异常时,应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

9、理,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处理措施。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浅埋段施工时,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隧道开挖后,应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测、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3、塌方处理地段。风险对策:塌方处理按照“小坍方,先支后清”、“大坍方,先棚后穿”,“治坍先治水”的原则。大的塌方体的施工始终坚持“稳坍体、管超前、小进尺、多循环、强支护、少扰动、快封闭、勤量测、速反馈”的原则。塌方营救人员对策

10、:确定塌方地点,明确被困人员具体位置;开挖掌子面塌方需先搭木跺对开裂的初支进行支护,然后进行清砟救人,一定保证抢救场地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开挖掌子面后部局部地段塌方先对开裂初支进行木跺支护,并利用进水管或压风管对塌方体前方的封闭空间进行压风,保证被困人员有氧气供应,在塌方体的侧向开挖出一个小的救援通道,利用既有的边墙及木支撑临时支护该通道。4、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容易局部掉块坍塌,对洞内施工可能造成威胁地段。节理密集带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利用手喷混凝土系统向坍塌处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减少岩石暴露时间,并安装钢拱架,以防止继续坍塌掉块,必要时可采用超前支护加固围岩,以防止隧道

11、坍塌掉块。5、洞身通过断层破碎带,可能造成掌子面或拱墙坍塌,引发隧道大型塌方,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风险对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或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对前方存在安全风险点的地段实施超前地质预报,为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地质预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超前探测可采用物探或地质钻机钻孔探测。当发现监测异常时,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使支护

12、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浅埋段施工时,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隧道开挖后,应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并遵循“管超前、勤量测、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6、隧道洞身通过断层带发生突然涌水对洞内人员安全造成危害风险对策:(1)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施工中宜采用注浆堵水结合超前钻孔限量排水。宜采用正台阶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掘进循环进尺宜为0.51.0m。(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采用超前小导

13、管注浆、管棚、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3)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时应采取加强防排水的技术措施。防排水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衬砌混凝土应按防水混凝土要求施工,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必须满足质量要求。防水层铺设前应对喷射混凝土基面作平整和清除浮碴处理。防水层铺设应平顺,并密贴喷射混凝土基面,接缝应采用常规法、充气法或真空法检查,确保严密可靠。必须先进行注浆并达到止水目的后,方可铺设防水层。防水层铺设后,严禁在铺设防水层范围内注浆。排水盲管安装前应对岩面进行平整,纵横向排

14、水管和水沟应在衬砌施工前完成,基底应清理干净,确保排水顺畅。(4)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复合式衬砌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施作时间。仰拱必须及早施作,形成封闭结构。7、发生岩爆而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风险对策:隧道施工中发生岩爆时,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当发现有强烈岩爆存在的可能性时,应及时研究施工对策措施,做好施工前的必要准备。(1)在岩爆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地质预报: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地震波、电磁波、钻速测试等手段。开挖面及其附近的观察预报,通过地质的观察、速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2)应根据岩爆强度大小对其进行严格分级,针对不同的岩爆级别可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在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对双线隧道,可先掘进贯通一个断面积为1530m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的开挖。(3)在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中施工,应遵循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应适当控制循环进尺。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