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25760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但十二岁的孩子童心未泯,文中的童年趣事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应在授课中具体指导阅读散文的方法,并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以“以学为主”的思想为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材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容易引起学生

2、的共鸣。文章语言清新、板块明晰,从文章题目即可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2.能力目标: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

3、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生活。重、难点分析: 作者通过极富情致的语言给学生展现了百草园自由欢乐的生活;然后用两相比照的结构对比出三味书屋的生活虽不及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在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因此,我把“品读文章精炼生动的语言”定为教学重点,把“在对比中体味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感受如今美好的生活”定为教学难点。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走进文本,整体感知交流感受,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品味赏析联系生活,体验反思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1导语: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

4、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板书课题、作者) 2学生介绍作者。引导学生从作者姓名、籍贯、身份、代表作、作品风格五方面了解作者。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速读技巧: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视。)要求:标生字词;归纳初读感受或提出疑惑。 2、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提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讨论解决,重点识记。三、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1.读过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文章哪个地方有疑惑。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疑惑

5、。 3.小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很为你们高兴。大家都很善于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这节课我们会解决这些疑惑。 四、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由学生的感受导入主问题)刚才有同学说百草园很好玩,有同学说三味书屋后面的园也很好玩。如果你就是鲁迅,你喜欢哪个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跳读课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喜欢的理由。批注就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你的批注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多媒体出示批注示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6、,便罩住了。”这段话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我”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2学生依例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意见。(多媒体出示:交流就是学习) 批注到这里,我真不忍心打断大家,大家批注的很用心。小组内同学交流意见。要求: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先朗读后说,也可以先说后朗读。可以补充,也可以反对。尽量不说重复的话。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参与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表意见。5学生可能回答: 喜欢百草园的生活。原因有:(1)百草园的景色很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第二段,反复诵读,感受美景、品味雅词。如:A、“碧绿”“紫红

7、”写出了缤纷的色彩;B、“光滑”“肥胖”“轻捷”写出了有趣的情状;C、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D、“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教师引导: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覆盆子、桑葚,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从吃的零食方面,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生活的富裕。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色: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百草园这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美景。(齐读)(2)百草园的事很有趣。引导学生对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两件事简略品味。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复述。 小结: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

8、给了少年鲁迅无穷的乐趣。“百草园”这个名字中“百”字用的真好,因为百草园的生活的确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出少年鲁迅对它的特殊的依恋。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朗读。学生可能回答的原因有:“我”对“三味书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我”问老师何为“怪哉”的奇思妙想,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的热闹读书场面,从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略带迂腐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味书屋的风趣和快乐。品味语言:“人都到那里去了!”(通过句末用叹号而不用问号

9、,来揭示先生外严厉内温和的性格,并让学生模拟朗读体味。) 三味书屋的学习虽然枯燥,它后面的园却可以玩。如:爬上花坛折腊梅、攀上桂树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都让人感受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仍然是充满了童趣和欢乐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相连贯的。 上课时老师自己读书入神,学生可以玩纸盔甲、画画。 引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鲁迅都是在玩吗?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鲁迅还是很勤奋的,你从文中那些句子看出来的? (2)如果没有学生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可引导“你为什么不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引导学生把少年鲁迅的读书情况与自己的的读书情况进行比较。学生可能回答:少年鲁迅在私塾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上课

10、就是死记硬背;还只能学语文这一门学科;画画还要偷偷摸摸的;问个问题老师不但不答,还要挨骂。现在上学比较有趣:可以问问题,不用死记硬背。老师对我们很和蔼,还有许多有趣的科目,象音乐、美术、体育。还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学校课程来上。(3)小结:从这些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的跳荡着的童心,体味到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多滋多味,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至高境界。 6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异同。 (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可能回答: “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

11、世界的无知,等等。 “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不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鲁迅先生难忘的童年记忆。请同学们以难忘童年那段记忆为题,说一说自己童年的故事。学生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小结:童心不老,染绿生命的本色;童趣无限,装点人生的行程!愿我们的生命童心永远不老,愿你我的人生童趣无限年轻。鲁迅先生采撷晨光中最美的花朵,追忆似水流年。希望同学们

12、珍惜童年,珍惜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有声有色 枯燥无味趣味无穷 勤奋求知教后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诵已久的名篇,被选入初中课本也由来已久,很多的教育大家都讲过这篇课文。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创新是难点;如何联系学生的个人体验;能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出自己的理解是重点。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重视了比较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三个比较,一是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对比;二是学生的童年生活和鲁迅的童年生活对比;三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鲁迅的读书情况对比。这三个

13、对比既联系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又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自主。 2.主问题设计的贴近学生视角。“如果你就是鲁迅,你喜欢哪个地方的生活?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却比较贴近学生的视角,容易融入学生的主观情绪,极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很容易就使学生真情流露。 3这节课较好地贯彻了以学为主和个性化阅读的思想。我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阅读、表达。并且,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理由具体剖析,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品出精髓。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指导,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的精炼生动及

14、鲁迅童年的童真童趣。在比较鲁迅的童年和学生的童年时,有一个学生说:“虽然鲁迅吃的是覆盆子、桑葚,我们吃的是果冻、巧克力,但我觉得我们吃的还没有鲁迅好,他吃的是纯绿色无污染的食品。”还有学生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度过童年,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玩具中度过童年,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度过童年,可我们也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没有鲁迅自由自在。”这些富有个性的解读、精辟的见解、绘声绘色的朗读,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4课的成功得益于我的科学引导,恰到好处的评价是功不可没的。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赞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热情洋溢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生们在及时积极的评价激励下,在把少年鲁迅的读书情况与自己的读书情况进行比较时出现了另一个高潮。使整个课堂成了沸腾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