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25738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肥利用与土壤培肥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调查数据显示,全谷有机肥 料资源及利用情况为绿肥播种面积 l47.4 万亩,绿肥资源总量 325.0 万吨。绿肥以紫云英、蚕(豌)豆、印度豇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 为主,种植面积分别为65.1万亩、22.2万亩、20.5万亩和2L0万亩; 所产绿肥资源总量分别为 l25.3 万吨、 37.3 万吨、 2 万吨和 33.0 万吨。 其中,紫云英压青还田89.6%,用于饲料为 10.4%;蚕(豌)豆、印度 豇豆全部用为经济绿肥;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压青还田 92.0%,用于饲 料为 8.0%。第一节紫云英栽培和培肥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

2、本植物,一般于秋季播 种于中、晚稻田中,作早、中稻的基肥,是我国南方稻田冬养的重要 绿肥兼牧肥。一、紫云英品种及特性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6-23 C)生长发育 进程随温度的增高而加速,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13-20 C。紫云 英的根属直根系,主要分布在耕作层中, 0-10 厘米表土层的根重量占 整个根系的 70%-80%。紫云英抗旱力较弱而耐湿性较强,播种至发 芽前不能缺水,生长发育期忌积水,久旱能促进紫云英提早开花,降 低产童。适宜紫云英生长的土壤 pH5.5-7.5,pH 值在 4.5 以下或 8.0 以 上都会影响其生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到黏壤土最适宜紫云英生 长

3、。紫云英亩产可达2000-3000 千克,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因生育 期、土壤、施肥和品种等不同而异。一般盛花期地上部的干物含氮 0.3 克/千克左右,鲜物含氮为0.030-0.35克/千克;干物质含五氧化二 磷在0.05-0.11克/千克,鲜物含五氧化二磷0.006-0.01克/千克;干物 质含氧化钾0.20-0.30克/千克,鲜物为0.023-0.03克/千克。按照花期不同,紫云英可分为早、中、晚熟品种,适宜福建种植 的紫云英品种(系)有:早熟种乐平、常德、闽紫 1 号、闽紫3 号等; 中熟种余江大叶、萍宁3号、闽紫5号、闽紫6号等;晚熟种宁波大 桥、浙紫5号、闽紫4号、闽紫2号等品种。其

4、中,闽紫系列1 -6号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的。1. 闽紫 1 号闽紫 1 号从四川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 74(3)104-系统选 育而成,由原74(3)104-1(80)-2定名。据1985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 试,该品种在 12个试验点平均每亩产鲜草2.64 吨,种子产量38.3千 克。1985 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表明,闽紫 1 号从播种到 初花期129-206天,全生育期186-244天,在长江以南属早熟偏迟品 种,在长江以北属中熟偏早品种。早发性好,植株较高大,茎秆粗壮, 叶片大(小叶面积2.9厘米X2.3厘米),叶色黄绿有轮生花序,每分 枝花序数和结荚数

5、较多,但每花序的结荚数较少,分枝力中等。一般 盛花期株高65-85厘米,终花期株高90-120厘米,茎粗0.45-0.5厘米。 每分枝有结荚花序 5-7 个,每荚种子 6 粒左右,千粒重 3.3-3.5 克。 抗旱力较强,抗寒力和耐溃力中等,在我国淮河以南地 K 都可安全 过冬。但较易感染菌核病,这和它苗期生长快,造成地面湿度较高有 关。该品种适宜在早稻田中种植。该品种因幼苗生长快,故在长江以南高海拔地区的单季中稻田不 宜播种过早,以免冬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此外,应注意菌核病的 预防。2. 闽紫2号闽紫2号从浙紫5号系统选育而成,由原浙紫5号-36定名。1985 年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

6、,该品种在12个点平均每亩产鲜草 3.1 吨,产种子40.05千克。1985 年的全国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表明,闽紫 2 号从播种 到初花期152-218天,全生育期197-250天.属于迟熟型品种。幼苗生 长较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卑发性不及闽紫1号、3号和4号, 但比宁波大桥种和浙紫 5 号等迟熟高产良种好,植株高大,结荚部位 高,茎秆粗壮,每分枝结荚花序数和每荚粒数较多,千粒重中等。一 般盛花期株高70-100厘米,终花期株髙90-140厘米,茎粗0.5厘米 左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5-8 个,每荚有种子6-7 粒,千粒重3.3-3.5 克。抗旱和抗寒力强,又抗菌核病,适应性广。该品

7、种适于在各地单 季晚稻田种植。3. 闽紫3号闽紫3号从万紫9号系统选育而成,由原万紫9号(80)-7定名。 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 2-3 吨,高的可达 5 吨左右;每亩产种子 30-40 千克,高的达 66.67 千克以上。福建1985年和1986年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闽紫 3号全生育期为181-224天,属于早熟偏迟品种。早发性妊植株较高 大,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每分枝结荚的花序数和每荚粒数都较多。 一般盛花期株高 60-85 厘米,终花期株高90-120 厘米,茎粗0.45-0.5 厘米。每分枝有结荚花序 5-7 个,每花序结荚 4.5-5.5 个,每荚有种 子 6-7 粒,千

8、粒重 3.2-3.5 克,也有轮生花序。该品种抗旱力较强, 抗轮斑病和白粉病能力也强于浙紫 5 号、闽紫 1 号和 4 号,而耐渍能 力不如弋江种、闽紫1 号和 4 号。抗寒力中等,在淮河以南都能安全 过冬。该品种适宜在早稻田中种植。闽紫 3 号和闽紫 1 号相同,在长江以南高海拔地区的中稻田不宜 过早播种,以免冬前生长过旺,以后遭受冻害。4. 闽紫4号闽紫4号采用多次集团和单株选种的方法从(67-232X光泽种) 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由原 67 光-5 定名。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 3-4 吨,高的达 5 吨以上。每亩产种子 30-36.67 千克,最髙纪录达 72.5 千克。据三明市农业科学研

9、究所1 9 8 2- 1 9 8 6 年连续四年试验,平均鲜 草产量比闽紫 2 号增产11.34%,比浙紫 5 号增产17.68%,种子产量 比浙紫 5 号增产11.59%,但比闽紫 2 号减产5.81%。据福建 1985 年和 1986 年紫云英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结果,闽紫号 全生育期 184-230天,比闽紫2 号稍迟或相仿,属迟熟型品种。幼苗 生长比浙紫 5 号等迟熟品种快,但比闽紫 1 号和 3 号慢。植株高大, 茎秆粗壮,叶色较深,叶片较大,每分枝结荚花序数和结荚数较多, 但每荚粒数较少。一般盛花期株高70-110厘米,终花期株髙100-140 厘米,茎粗0.5厘米左右。每分枝有结荚花

10、序5-6个,每花序结荚5-6 个,每荚平均有种子 6 粒左右,千粒重 3.3-3.5 克。抗寒力和耐渍力 都较强,也较抗菌核病,该品种适于单季晚稻田栽培。5. 闽紫5号闽紫5号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选育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经多年多 点试验和试种,表现早发性较好、中熟、植株较高大、茎秆较粗壮、 抗寒力较强、鲜草和种子产量都比较髙。该品种适合在福建省中、北 部的南平、三明地区和龙岩地区的长汀等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种植。闽紫5 号幼苗生长较快,植株高大,茎秆较粗,茎色较青,叶片 较大,叶色较淡绿,花都是紫色,果荚较大,每荚粒数也较多。中花 型品种,盛花期比常德种和湖南70-103迟 1-2 天,种子成熟迟1

11、 天 左右。在三明、建阳和宁德地区的低海拔地区,一般3 月中旬达初花 期, 3月下旬达盛花期, 4月到5月上旬可种子成熟;在高海拔地区, 一般要4月上中旬才达盛花期, 5月上中旬种子成熟。6. 闽紫6号闽紫 6 号以江西省南城县的株良种为母本,浙紫 5 号的优良株系 “浙紫 5 号-1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由原5-9 定名。 该品种一般每亩产鲜草2.67-3.33 吨,高的达 5吨以上,产种子 30-40 千克,高的达50千克。闽紫6 号属中熟偏迟品种,在福建省三明和南平地区的低海拔地 区,一般 3 月中旬达初花期,3 月下旬达盛花期,4 月底至5 月上旬 种子可成熟;在海拔60

12、0-700米的地区,一般4 月上旬才达初花期, 4 月中旬达盛花期,5 月 l0 日左右种子才成熟。幼苗生长比常德种快, 但比闽紫1号和3号慢,植株高大,茎秆粗壮,茎色较青,花色较浅, 并有部分为粉白色。这是本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花序多数互生,少 数轮生或对生,荚较短,每荚粒数也稍少。抗寒力和抗旱力都较强, 适应性广。二、紫云英田间栽培技术1.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抢晴晒种1-2 天,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选种选用 10%盐水进行选种,淘出瘪籽、杂质和感染菌核病等 病害的种子。擦种紫云英擦种可使出苗早且整齐,擦种方法是将种子和细沙 按 2:1 的比例拌勻,放在碾米机上碾两遍或用石臼舂 10-1

13、5 分钟,擦 破种皮外的蜡质层,有利于种子的整齐吸胀与发芽。漫种用清水漂洗后,再用0.05%钼酸铵溶液浸种12 小时,促进 发芽整齐健壮。拌种紫云英对根瘤菌要求专一,选择根瘤菌要经过紫云英与根 瘤菌匹配试验,特别是未种过紫云英的田块,拌根瘤菌是确保紫云英 髙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方法是:浸种后捞起种子沥干, 2 千克种 子用根瘤菌 150-200 克,放在清洁地板或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洁水, 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少量泥浆和 8-10 千克钙镁磷肥拌匀,拌完即 播。种子拌菌后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晒,钙镁磷肥因碱性较强,会影响 根瘤菌生长,拌磷前要先加入少量泥浆拌匀。2. 播种期和播种置播种期掌握稻底套

14、播紫云英(图 3-2)以共生 l5-20 天为宜,时间过长,紫云英出荷 不齐,幼苗长瘦弱;吋间过短,易受旱害,影响出苗。一般单季稻 田以 9 月上中旬为适宜播种期。种子达国家二级标准,播种量每亩控制在 l.5-2 千克 9 在福建等南 方地区,因冬春气温较高,植株生长高大,茎秆粗,加上春天雨水多, 倒伏和病害又较严重,因此播种量应保证每亩基本苗 20 万株以上, 并做到播种、出苗均匀,不出现2 米 2 以上的空白圈。3. 稻底期间水分管理紫云英芽期怕旱忌渍,若浸水 36 小时以上种芽会大量死亡;若田 间干裂,芽尖干枯,则难以扎根,保持田间湿润则有利于种子扎根; 因此,做到田沟有水、田面无水、保

15、持田间湿润是紫云英播种成败的 关键。齐苗后至第2 片真叶出现仍要保持田间湿润,雨天应注意排水, 严防田间积水,久旱无雨则要灌串沟水。割稻前 5-7 天切断水源,排干田沟水,使田面变硬,割稻时脚踩 田面不沾泥、不陷脚。否则,会由于田间太湿,割稻时大量幼苗被踩 入泥中,使基本苗大大减少,难以达到高产的目标。4. 重施冬肥促分枝割稻后每亩施过磷酸钙 l5-20 千克、氯化钾 5.0-7.5 千克(或草木 灰 l00 千克)均匀撒施,促进冬前壮苗多分枝。5. 冬防旱,春排涝紫云英喜湿怕溃,冬季可灌串沟防旱,防止田面晒白。冬闲期早 犁沟,小田块开“十字”沟,大田块开“井”字沟。一般掌握间隔3 米左右犁一

16、条排水沟,并用働头整修深15-20厘米,烤田沟要加深到 35 厘米以上,并使沟沟相通,上、下丘相连,以利排水通畅。开春 后要多次清沟,做到大雨过后田面不积水,尤其是紫云英生长后期, 为了防止积水烂根和发生菌核病,更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6. 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技术由于福建省春季多雨,留种困难,生产上所需种子需从省外调入, 所以解决种子问题是解决紫云英大面积种植的首要问题。因此,充分 利用紫云英种子种皮硬实、具有休眠的特性,将紫云英种子生长到一 定成熟度时翻埋入土,存种于土,待秋后休眠解除萌发成苗,生长繁 殖,如此周而复始,达到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种肥兼得、省工省 本的目的。该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紫云英生长至2层黑荚时翻埋,种子 趋于均态分布, 0-4 厘米土层中的种子可于秋后萌发出苗,其萌发率 约为 72.9%。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适时播种第一年中稻收获前5 天即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