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256763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线中考全等三角形创新题型在新课程理念的催生下,近年中考在题型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为能更好地与中考接轨,本文就与中考全等三角形问题中有关的创新题展示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条件探索题DBCAO图1例1如图1,AB、CD相交于点O,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添加的条件是 (只需写一个).解析:由对顶角相等,得AOD=COB,若加条件AO=CO,则由AB=CD,可得ABAO= CDCO,即BO=DO由“SAS”得AODCOB同理,也可以加条件BO=DO如果连接DB,那么可加条件AD=CB,先说明ADBCBD,得A=C,再得出AODCOB所以应填AO=CO,或BO=DO,或AD=

2、CB等评注:解答条件开放型试题,需要执果索因,逆向推理,逐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解决这类题时,要注意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角、公共边等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图2二、结论探索题例2如图2,在与中, 相交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相交于点图中有若干对三角形是全等的,请你任选一对说明全等的理由(不添加任何辅助线)解析:由题意可得,和都是直角三角形,它们与和互相都是全等三角形,下面说明因为(已知),(已知),(公共边),所以(SAS)图3评注:解答结论开放型试题的关键是执因索果,但在解题思路和推导深入度不同的情况下,所得答案往往不同,即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三

3、、综合探索题例3如图3,AC交BD于点O,请你从下面三项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写出一句正确的话,并说明正确的理由OA=OC,OB=OD,ABDC解析:由题意得,给出的三项中,任意选两项作为条件,另一项作为结论写出的句子都是正确的如“AC交BD于点O,若OA=OC,OB=OD,则ABDC”这是正确的又如“AC交BD于点O,若OA=OC,ABDC,则OB=OD”这也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因为ABDC(已知),所以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OA=OC(已知),AOB=COD(对顶角相等),所以AOBCOD(ASA)所以OB=O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评注:条件和结论都开放的综合开

4、放型试题,解题的方法是要充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活动来探索、完善并进行证明图4四、条件组合题例4如图4,在ABC和DEF中,D、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的1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ABDE,ACDF,ABCDEF,BECF已知:求证:证明: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三角形全等的特征,本题有以下两种组合方式:组合一:条件:,组合二:条件:,结论:,特别要注意若以或为条件组合,此时属于SSA的对应关系,则不能证明ABCDEF,也得不到相关结论评注:这种题型是近几年来的中考题的新亮点,它通过“一题多变”与“

5、一题多解”来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五、猜想验证题图5例5如图5,已知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在边、上,且也是等边三角形(1)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2)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出变化过程分析:(1)猜想:AF=BD=CE,AE=BF=CD由已知条件,只要证明:AFEBDFCED即可(2)这些线段可以看成是经过平移、旋转而得到的,如AE与BF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600,再沿着AB方向平移使A点至F即可得BF,其余类同评注:本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猜想、验证、证明的试题,它与几何中图形的全等、图形的变换融合在一起,只要同学们认

6、真观察、认真判断,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六、拼图证明题例6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右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ABED;图6(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分析:(1)由已知的剪、拼图过程(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剪开),显然有ABCDEF,故A=D;又ANP=DNC,因而不难得到APN=DCN=900,即ABED(2)若在增加PB=BC这个条件,再认真观察图形,就不难得到PNACND、PEMFMB评注:本题的意图是让同学们在剪、拼图形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图形的变化过程,并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来探究

7、图形之间的关系,用来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七、应用型图7例7如图7,将两根钢条、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可以绕着点0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AOB的理由是()A. 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评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从各地的中考应用题可以看出,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而古老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类题目,而是呈现了建模方式多元化的新特点,几何应用题就是其中之一。本题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实际中的工件的测量问题,其理论依据是“边角边”,故答案为A。八、策略开放型: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问题的条件去分析、推理、判断得到

8、的途径、手段可能是多种的,而这些不同的途径、手段就是不同的解题策略。例8已知:如图8,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1B1 ,BC= B1C1,C=C1。求证:ABCA1B1C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CA于D,B1D1C1A1于D1,则BDC=B1D1C1=900。BC= B1C1,C=C1,BCDB1C1D1, BD=B1D1, 。B1ACBD1C1DA1图8解析:本题有多种解法。方法一:CD= C1D1,又AB= A1B1 ,ADB=A1D1B1=900,ADBA1D1B1,AD= A1D1,CA= C1 A1,又 AB= A1B1

9、,BC= B1C1,ABCA1B1C1(SSS)。方法二:CBD=C1B1D1,又AB= A1B1 ,ADB=A1D1B1=900,ADBA1D1B1,ABD=A1 B1D1,CBA=C1B1A1,又 AB= A1B1 ,BC= B1C1,ABCA1B1C1(SAS)。方法三:CBD=C1B1D1,又AB= A1B1 ,ADB=A1D1B1=900,ADBA1D1B1,ABD=A1 B1D1,CBA=C1B1A1,又BC= B1C1,C=C1 ,ABCA1B1C1(ASA)。方法四:又AB= A1B1 ,ADB=A1D1B1=900,ADBA1D1B1,A=A1 ,又C=C1 ,BC= B1C

10、1,ABCA1B1C1(AAS)。图9九、操作应用题例9图9为人民公园中的荷花池,现要测量此荷花池两旁A、B两棵树间的距离(我们不能直接量得).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测量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要求:(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2)简述测量方法,并写出测量的数据(长度用表示;角度用表示);(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B两棵树间的距离.分析:此题的测量方法很多,这里用全等知识来解决,方案如图10,步骤为:BACDO图10(1)在地上找可以直接到达的一点O,(2)在O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OC=OA;在BO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OD=OB;(3)测得DC=a,则AB=a评注:本题是一道全开放式的设计方案题,它的解题策略非常多,可以利用三角函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相似等许多知识,本题来源于课本、来源于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以及求知欲望-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