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2528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阅读教学因过程而充实.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赛论文题目:让阅读课堂因过程而充实作者:黄雁芳单位:珠海八中让阅读课堂因过程而充实 摘要:认识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落实新课标要求,坚持以过程充实课堂的原则,强调与文本对话,结合教师评价,顺学而导,探索阅读教学的新路子。关键词:阅读教学 过程 文本 评价 顺学而导 一,引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剖析我们

2、阅读课堂的现状,情况并不乐观。二,阅读教学现状面临中考的压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现在是分分必争,秒秒必争。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往往是这样一种场面:学生看文章读题做题老师讲评答案,一节课40分钟,内容充实,紧张有序;按理说,如此日积月累,学生做了大量的、高难度的阅读题,阅读能力应该有提高,可结果往往是,一场考试下来,阅读题的得分率还是很低,教师困惑:我们的学生怎么会百教不会、百改不会呢?三,原因分析常见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往往把教学作为结果而不是过程来进行。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课堂设计,有练有讲,循循善诱,强调了思维过程,实际上,或常常把知识和方法用结论(或结果)的形式直接展开在学生面前,迫使学生对知识

3、的内化任务很快完成;或要求过多,脱离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没等学生反应或发表看法,就自问自答,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阅读的迁移力和创造力受到压抑。阅读的整体能力也就难于提高。总的来说,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问题第一种情况:部分教师还沉浸在传统教育的激情中,我教你学,我说你记,学生只需顺着教师的理解、方法,进而达到与老师答案一致。第二种情况: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迫于中考的压力,或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小学阶段接受得太多了,一时半会也扭转不过来,因而不敢放手,生怕学生练少了,影响成绩。(二)学生问题1,阅读目的不明确:什么是阅读?怎么去读?不少学生以为只要多做阅读题,掌握答题技

4、巧,考试就可以拿高分。2,急于求成的心理;很多学生一切从考试出发,不愿多动脑筋,只求结果。四,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师首先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要当教学主人,不做考试奴隶。面对语文素质培养与应考的矛盾,教师要放眼未来,胸有成竹,要有足够的自信,相信从长远来看,二者是不矛盾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增强了,听说读写水平真正提高了,考分是不会低的。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更要与时俱进,研究学生,研究学法,重视学的效果。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改革比较迫切的是语文学科,然而“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的也是语文学科。有人说,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学习语文确有帮助者为数不多,而大

5、量浪费学生光阴者却为数不少。这都说明语文教学的大变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 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自然就会跟着改变。(二)坚持以过程充实课堂的原则较之于上述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体验的过程,应该是老火靓汤式。1, 强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即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些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理解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课文乃至对某些字、段、句的理解,因每个学生的经历、经验不同而往往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新

6、课标下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应理解为:学生为第一主体,作者为第二主体,学生主体与作者主体的思想情感交流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头戏,而教师作为第三主体,有两个任务:一是帮助二者进行情感交流,二是提升理解。这一原则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过程,教师的指导促进过程。2, 要有教师评价的过程改革的初始阶段,不少阅读课堂表现出对过去不民主课堂的反驳,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是谁说都对,各打五十大板;这种做法完全淡化了教师功能,教者的引导、提升作用发挥不出来,等于浪费教学资源,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必须作出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学生语言的有用性是多少,学生的想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同时,教师还要反观教学,看自己给学生提供了多少创

7、造力的养料,这对教师的语言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顺学而导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怎么教,我认为教的关键是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怎么学的。假如学生拿到阅读练习后,不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而是先读阅读题,然后,根据题目再在文章中找答案,就会落入教师对文本的体验中而失去自我,变成被动接受,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碰到新的文本又不会了,这就是百教不会的原因。如果平时做阅读训练,教师不给文本预设阅读题,先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解读文章,通过从整体出发去品位细节,从比词语、句子、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去把握字、词、句的真实意义,再通过教师指导或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整体背景下对文本一层一层地分析理解,以调整、修正、完善、丰富第一次认识,促使学生产生不断深入探求的期望,将课文理解向纵深推进。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思想在学生头脑中自己产生出来,从而达到自而求之的目的。 还是那句话,不管目前阅读教学的改革存在多少障碍,我们都要树立起信心,就算是“戴着镣铐跳舞”,也总比痛苦而没有变化好,有变化,就可以抓住机遇,随时迎接挑战,参考资料:1, 刘福根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2, 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